維基百科:首頁佇列
今天(5月11日)
典範條目
![]() 在1796年7月至1797年2月的一系列萊茵戰役中,兩支反法同盟集團軍於卡爾大公的統率下,運用計謀擊退了法蘭西共和國的兩支集團軍。這是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的最後一場大規模戰役。7月下旬,法國集團軍深入德意志東部和南部,逼迫神聖羅馬帝國的南部各邦簽訂了懲罰性的停戰協議。在8月24日的安貝格之戰和9月3日的維爾茨堡之戰中,卡爾擊敗了儒爾當的北方集團軍,迫使法軍後撤。隨着儒爾當戰敗並退入法國,冬季,奧地利人在對凱爾和許寧根的圍城戰中瓦解了法國人的橋頭堡,迫使莫羅的集團軍撤回法國。儘管卡爾在萊茵蘭取得了成功,但奧地利人仍在意大利的戰事中不敵拿破崙,最終導致《坎波福爾米奧條約》的簽署。 |
歷史上的今天
![]()
|
每日圖片
|
明天(5月12日)
典範條目
![]() 《惡魔之子》是美國科幻電視劇《X檔案》第六季的第七集,於1999年1月3日通過福克斯電視網在美國首播。節目由大衛·阿曼編劇,羅伯·鮑曼執導,屬「每周怪物」系列作品,同主線劇情的層層謎團沒有聯繫。本集講述夫妻二人得知尚未出生的孩子有先天缺陷後,孩子又很快從母親子宮內被惡魔綁架的故事。特工斯彭德認為案件與X檔案無關,但穆德和史卡利偷出案卷自行調查,發現韋恩·溫斯德是綁架嬰兒的惡魔。布魯斯·坎貝爾的客串演出獲得好評,但劇情反響不佳。從劇情角度看,《惡魔之子》一定程度上相當於倒轉1968年的電影《失嬰記》。這是《X檔案》執行劇本編輯大衛·阿曼編劇的第一集。許多評論稱讚劇中惡魔的刻畫,雖是反派,但仍具同情心和良知。 |
歷史上的今天
|
每日圖片
|
後天(5月13日)
典範條目
![]() 1896年,內布拉斯加州民主黨前國會議員威廉·詹寧斯·布萊恩取得黨派提名競選美國總統,最後不敵共和黨候選人、前俄亥俄州州長威廉·麥金利。布萊恩與眾多民主黨人深信回歸金銀複本位能把國家拉出經濟泥潭,主張推行自由鑄造銀幣政策通脹貨幣,減輕債務人負擔。布萊恩前往芝加哥參加七月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他為政綱辯論總結陳詞的《黃金十字演講》引爆全場,令他馬上搖身變成黨派旗手熱門人選,並在第二天拿下總統候選人提名。芝加哥大會過後,他乘火車奔赴全美四處演說、八方拜票,演講近六百場,聽眾人數估計達五百萬。學界普遍將1896年大選視為政黨重組選舉。 |
歷史上的今天
![]()
|
每日圖片
|
大後天(5月14日)
典範條目
![]() 德國鐵甲艦包含普魯士海軍暨後來的德意志帝國海軍從1860年代中期至1880年代初合共購買或建造的十六艘鐵甲艦。直至1860年,普魯士海軍仍只有無防護的木製軍艦。翌年,阿達爾貝特親王與阿布雷希特·馮·羅恩擬定了一份艦隊擴充計劃,其中包括四艘大型鐵甲艦和四艘小型鐵甲艦。因為當時德國造船廠尚不具備建造此類艦船的能力,計劃中後者的兩艘將立即向英國訂購。到1864年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爆發時,敵對的丹麥海軍已有三艘鐵甲艦入役;因此,普魯士購買了當時分別由英國和法國建造的鐵甲艦阿米尼烏斯號和阿達爾貝特親王號。但由於戰爭所引發的政治問題,阿米尼烏斯號和阿達爾貝特親王號的交付被推遲至普奧聯軍獲勝之後。 |
歷史上的今天
![]() |
每日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