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東學校

明東學校(中國朝鮮語:명동학교/明東學校)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歷史上的一所私立學校,1908年由朝鮮族教育先驅金躍淵和瑞甸書塾的部分教師創辦,有中國朝鮮族「反日民族教育先鋒」之稱。[1]:89[2]:398。
歷史
[編輯]1901年4月,朝鮮族教育先驅金躍淵在龍井開辦舊式私塾「圭岩齋」。1906年10月,李相卨在龍井創辦了中國朝鮮族第一所近代新式學堂「瑞甸書塾」。由於日本人的破壞,瑞甸書塾於1907年8月被迫停辦。李相卨趕赴荷蘭參加第二次萬國和平會議[3]。此後,部分瑞甸書塾的師生與金躍淵協商將「圭岩齋」改為新式學堂,並於1908年4月27日創辦了「明東書塾」。金躍淵任塾長[1]:89-90[2]:394。
1909年4月,「明東書塾」改名為私立「明東學校」,金躍淵任校長。次年,學校增設了中學部。1911年2月,學校在李東輝的建議下又增設了女學部。學校開設有韓語、漢語、數學、地理、歷史、文體、聖經[註 1]等課程。在校生規模一度超過500人,其中中學部160人(男114人,女46人),小學部普通科學121人,高等科學159人,女學部普通科學53日,高等科學12人。1917年,學校用後援會募集的捐款修建了新校舍。[1]:90-91[2]:394-395
1919年3月1日,朝鮮半島爆發大規模的反日三一運動。同年3月13日,兩萬名龍井地區朝鮮人聚居在明東學校操場聲援三一運動,後舉行遊行示威。在明東學校師生的帶領下,示威群眾向間島日本總領館行進。在間島日本總領館西門附近,遊行隊伍遭東北軍閥孟富德團和日本警察開槍鎮壓,19名示威者殉難。史稱「三一三反日運動」。殉難者中包括一名16歲的明東學校學生金洪植。[1]:91-92[2]:395-396
三一三反日運動後,延邊各地反日鬥爭進一步升級。明東中學也成了朝鮮獨立運動團體的活動中心。1920年1月3日,「鐵血光復團」成員崔峰雪(明東學校出身)等人截獲了日軍從會寧運往龍井的15萬元錢。之後,他們攜款去俄羅斯沿海州新韓村購買武器。由於叛徒告密,幾人在新韓村遭日軍包圍。除崔峰雪僥倖逃脫外,其餘人全部被捕,15萬元也被日軍搶走,史稱「奪取十五萬元事件」。此次事件後,明東學校被日本人嚴密監視。1920年10月「庚申年大討伐」時,日軍放火燒毀了學校。[1]:92[2]:396
1921年至1922年,明東學校師生重建了新校舍,學生規模有300多人。由於1924年的甲子年大災,明東學校中學部在1925年停辦。許多教師離開,部分學生轉學至其他龍井中學。此後,明東學校被改為男女同校的教會學校。隨着共產主義思想的傳播,主張教育與宗教分離的呼聲越來越高。1928年,金躍淵辭去了校長職務,吳乙烈繼任校長。明東學校遂被重新改為私立學校,並取消了聖經課。1930年,明東學校學生參加了聲援朝鮮光州學生反日鬥爭的示威活動,同年5月爆發了「五卅暴動」。[1]:93
紀念
[編輯]- 1995年4月7日,明東學校遺址立紀念碑[4]:299
- 2002年4月1日,明東學校遺址被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299[3]
- 2010年8月,龍井市政府和智新鎮政府在原址復建了明東學校校舍[4]:299
知名校友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延邊州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延边文史资料汇编 第2辑》. 延吉: 延邊教育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437-9762-8.
- ^ 2.0 2.1 2.2 2.3 2.4 石源華主編. 《韩国独立运动血史新论》.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04. ISBN 7-208-02161-9.
- ^ 3.0 3.1 3.2 3.3 龙井是中国朝鲜族教育发祥地. 中共龍井市委宣傳部. 2014-09-03 [2025-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29).
- ^ 4.0 4.1 4.2 李浩哲主編. 《龙井市地名志》.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20. ISBN 978-7-206-17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