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卓然

許卓然(1885年—1930年5月25日),別名寄生,曾用名李華、樹華,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馬加埔村(今屬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北峰街道)人,清末民初政治和軍事人物、民主革命家。
生平
[編輯]許卓然生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其父許培村為清末諸生,性格剛正,樂善好施。許卓然繼承了父親的志向,崇尚義氣和俠義精神,不拘泥於傳統的章句之學,而專注研究國家興衰和社會變革的道理。他廣泛結交各地誌士,扶持弱者,對抗強權,敢於公開批評時政,母親擔心他因此招來禍端,極力勸他出國以避風險。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赴新加坡,不久回國,任廈門紫陽學堂教習,秘密加入中國同盟會。次年(1906年)春,中國同盟會福建分會成立,許卓然受命到泉州建立組織,積極發展會員。他同時組織體育會,邀請駐泉防營統帶唐萬勝為教練,以掩人耳目,並設法爭取唐萬勝的支持,為光復泉州做準備。
宣統三年(1911年)五月,他在清源山賜恩寺召開秘密會議,部署光復泉州的計劃,決定策反唐萬勝,建立革命武裝,加緊籌措槍械彈藥,並加強與福州、廈門、漳州及泉州府屬各縣的革命黨人的聯繫。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不久,他與陳清機、陳少寶等人在安海組織「革命軍」。同月,中國同盟會泉州分會成立,推舉泗水華僑蔣以麟任會長,許卓然為組織股長。11月7日晚,安海革命軍發動民眾2000餘人起義。次日,許卓然趕赴安海,重組原有聯鄉會為「保安會」,以應對官府反撲,維持秩序。11月19日,泉州和平光復。光復初期,社會動盪,他發動群眾,清剿南安惡棍陳子珠,迫使殘暴的城守莫開亮離開泉州。
民國元年(1912年),他在泉州創辦新民閱書報社,並赴廈門設立《聲應報》。二次革命失敗後,該報猛烈抨擊袁世凱稱帝,因此被查封,他也遭通緝。民國四年(1915年)4月,他回泉州參與創辦《新民周報》。5月,袁世凱簽訂出賣主權的「二十一條」,他與書報社同志發表宣言,設壇演講,痛斥袁世凱的賣國行徑,遭福建督軍李厚基電令通緝,遂逃至郊外避禍。秋季,宋淵源奉孫中山之命到福建組織中華革命黨福建支部,許卓然被派往福州,不料倉前秘密機關暴露,被軍警追捕,僥倖逃脫。
民國五年(1916年),孫中山發動護國戰爭,許卓然被任命為福建護國軍統籌部部長,在閩南組建下游護國軍。因戰事失敗,護國軍瓦解,李厚基懸賞通緝許卓然等人。6月2日,泉州駐軍馬步雲部兵變,殺害平民40餘人。許卓然當時侍母在家,聞訊立即召開公民大會,迫使軍方賠償死者喪葬費每人200元。旋即奔赴內地募兵,組織閩南靖國軍,得以避開馬步雲毒手。
民國七年(1918年),他自任閩南靖國軍第二路軍司令。民國八年(1919年)4月,與陳清機發起成立閩南民辦汽車路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九年(1920年)夏,閩南靖國軍在廣東汕頭失利,他逃往菲律賓。
民國十年(1921年),他自菲律賓返回上海,與黃展雲、張貞等人組織福建自治促進會和福建自治軍籌備處,派秦望山回閩南召集舊部,籌建福建自治軍。民國十二年(1923年),孫中山派廖仲愷赴泉州,將福建自治軍改編為東路討賊軍第八軍,任命許卓然為泉州衛戍司令,後改為警備司令。不久,他率秦望山部赴廣東潮汕支援東路討賊軍,在平和縣遭敵人包圍,脫險後回到廈門。旋即被孫中山任命為中央直轄區第五軍軍長,積極配合福建民軍牽制北洋軍,以支援陳炯明部。
民國十三年(1924年)1月,許卓然被選為福建代表,赴廣州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中,孫中山任命其為福建黨務特派員,籌建福建臨時省黨部。3月,與莊希泉、秦望山合作,在廈門設立鼓浪嶼圖書館,秘密推進黨務,吸收黨員,創辦光華小學作為聯絡與活動據點。6月8日,中國國民黨福建臨時黨部在廈門成立,許卓然、莊希泉、秦望山當選為執行委員。同年,他促成《聲應報》復刊,並創辦《民鍾報》《江聲報》,籌建廈門中山中學。
民國十五年(1926年)1月,他再次作為福建代表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上作福建黨務報告。同年冬,北伐軍入福建,他辭去黨部職務,但仍協助財政籌劃與軍費調度。何應欽採納宋淵源建議,將福建各地民軍編入新編軍,許卓然強烈反對,然無力阻止。
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清黨運動」,新編軍政治部主任冷欣以「清黨不徹底」為名,羅織罪名,迫使許卓然避居上海。
新編軍多為原土匪武裝,收編後仍舊為害地方。許卓然與秦望山赴南京控告,未果,遂轉求駐福建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的軍長陳銘樞,最終解除新編軍武裝,地方治安得以改善。
民國十七年(1928年),福建省政府成立,欲任命其為財政廳長,他辭而不就,回廈門繼續主辦《江聲報》。後被聘為福建省政府參議,兼任福建省禁煙委員會常務委員,擔任漳泉禁煙專員,嚴厲取締鴉片種植與販運,重創台灣浪人毒販。
民國十八年(1929年)春,他與秦望山、陳清機等在泉州創辦黎明高級中學。
民國十九年(1930年)2月,赴上海協助莊希泉籌集曙光學校基金,繼而赴漳州與張貞商討組建民團自衛。5月24日,應邀赴同安,與教導團團長蕭叔宣商議整頓教導團事務。25日,返回廈門,在市區太史巷豐鎰錢莊門前遇刺身亡[1][2][3]。
參考文獻
[編輯]- ^ 泉州市志
- ^ 辜也平. 20世纪初期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研究.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12. ISBN 9787010246345.
- ^ 辛亥志士許卓然其人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