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華南板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華南板塊
The Yangtze Plate
類型次要板塊
移動方向1東南方
移動速度115毫米(0.59吋)/1年
涵蓋範圍中國雲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江蘇南部)、黃海東海[1]
1相對於非洲板塊
alt=華南板塊(YA)及其鄰近板塊的邊界結構   張裂型板塊邊界   聚合型板塊邊界   錯動型板塊邊界 隱沒帶  Alps  造山帶 30 → 相對於非洲板塊的移動速度(毫米/Y)
華南板塊(YA)及其鄰近板塊的邊界結構

隱沒帶
 Alps  造山帶 30 → 相對於非洲板塊的移動速度(毫米/Y

華南板塊,也稱揚子板塊長江板塊,是指從秦嶺淮河到沖繩海槽這個巨大的穩定地區,是一塊位於東亞的板塊。在華南板塊內部,又細分為揚子克拉通(即揚子陸塊、華南地塊)、華夏地塊(學術界對是否存在華夏古陸有爭議,因此有人稱之為華南褶皺帶),二者分界線為萍鄉——紹興斷裂帶、江南造山帶

華南板塊包括中國南部,東面與沖繩板塊沖繩海槽分隔,東北與阿穆爾板塊東海黃海交接處相鄰,南面是巽他板塊菲律賓板塊,北面和西面有歐亞大陸板塊汶川大地震位於與後者邊界的龍門山斷層[2]

華南板塊形成於羅迪尼亞超大陸750 Ma新元古代的解體。在志留紀,華南板塊沿斷層從岡瓦納大陸上滑走。在盤古大陸形成過程中,華南板塊是盤古大陸東邊一個小而獨立的大陸,並向北運動。在三疊紀,華南板塊與華北板塊相撞,與盤古大陸相連,並形成四川盆地。在新生代,華南板塊受到印度板塊歐亞板塊相撞的影響,發生了四川龍門山的抬升。[3]:1–11它南部的運動沿紅河斷裂帶相適應。

中英文名稱的翻譯

[編輯]

目前,地質學的中文術語與英文術語,對華南或揚子板塊及陸塊的習慣用名正好是反着的。在中文術語中,本板塊常稱為「華南板塊」,並包括了揚子陸塊(即揚子克拉通)與華夏地塊(華夏陸塊)等較小的陸地結構。而在英文中,則習慣將揚子陸塊稱為「華南陸塊」(South China Continent),而華南板塊則稱為「揚子板塊」(Yantze Plate)。 不過,「揚子克拉通」(Yangtze craton)這個名稱中英文是一致的,因為其南鄰的華夏地塊無論如何不能算是一個克拉通

華夏地塊與揚子陸塊接觸帶之間存在一條深大裂谷,後江西贛東南地段火山口噴發,岩漿流入將深大裂縫谷膠結填充,稱華夏地區塊。

參考文獻

[編輯]
  1. ^ https://www.iikx.com/news/progress/3113.html
  2. ^ 汶川8.0级地震成因分析. 中國地震局.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2008-05-30 [2008-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16) (中文). 
  3. ^ Jia, ChengZao; Li, BenLiang; Zhang, XingYang; Li, ChuanXin.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marine basin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11-01, 52 (1) [2025-03-29]. ISSN 1861-9541. doi:10.1007/s11434-007-6012-x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