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凌叔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凌叔華(1900年—1990年5月22日),中國女作家。原籍廣東番禺,1900年生於北京。清朝官員凌福彭庶女,生母為第三房妾室李若蘭。與蘇雪林袁昌英合稱「珞珈林山三個文學朋友」(珞珈三女傑),三人在生活中是很好的朋友。凌叔華的丈夫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陳源(西瀅)。

1943年,凌叔華追隨丈夫赴倫敦,在中英文化協會工作,其間曾幫助李四光擺脫英國政府阻撓回國。1946年,陳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任命為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任代表,常駐法國巴黎

早年

[編輯]
陳源、凌叔華夫婦攝於新婚後

凌叔華以短篇小說《酒後》在文學界成名,同時也是畫壇高手。魯迅曾指出凌叔華的小說描寫的是「高門巨族的精魂」。英文師從辜鴻銘,與冰心林徽因一同被稱為1930年代「北方文壇的三位才女」。1924年春,因北大指派陳西瀅徐志摩負責接待泰戈爾來華訪問,而同時與兩人相識。凌叔華的大書房也成了中國最早的沙龍,她與徐志摩的關係一度走得很近,經女兒陳小瀅證實凌叔華曾追求過徐志摩未果,徐志摩只將其當作朋友。凌叔華轉而與陳西瀅戀愛結婚。

陳西瀅曾主編《現代評論》雜誌中的《閒話》專欄,在他主編期間,曾多次刊登其女友凌叔華的作品。1925年10月-11月,凌叔華兩次被指「剽竊」,「抄襲」國外名家的作品,陳西瀅認為揭露凌叔華剽竊的文章是魯迅所寫,為給女友出氣,反指魯迅抄襲,結果引發魯迅與陳西瀅的罵戰。[1]

1926年6月從燕京大學外文系畢業。7月,她與陳西瀅結婚。

1928年,陳西瀅受聘於國立武漢大學,凌叔華也隨同丈夫前往。陳西瀅因身為文學院院長怕人閒話,始終未讓她在武大教書。

徐志摩八寶箱事件

[編輯]

徐志摩早年日記中包含他曾極力追求林徽因之事宜,以及被拒絕的失戀心情。後來二人各自婚嫁,徐志摩曾承諾將這部分日記交給林徽因以免引發不必要的風波。因徐志摩後妻陸小曼曾偷看並燒毀徐志摩的雪池日記,徐志摩此後不敢把日記放在家中,於是將裝日記的八寶箱暫時寄存在陳西瀅凌叔華處。在此期間徐志摩曾拿回日記但最終還是因為要去歐洲攜帶不便留在了凌叔華家。徐志摩生前透露過他發現八寶箱在凌叔華家有被人私開的痕跡,丟失了一些東西。

1931年徐志摩意外去世後,林徽因希望履行徐志摩生前承諾拿回與自己相關的部分日記,陸小曼則以遺孀的身份要求取得徐志摩全部日記。凌叔華卻扣住了徐志摩日記想要自己出版,經胡適幾番交涉甚至斥責,凌叔華交出了部分徐志摩日記,但始終不全,其中部分日記更是被凌叔華私自截去,最終不了了之。

多年過後凌叔華曾辯稱1928年6月徐志摩去歐洲,10月因自己搬家去武昌而將日記「交與之琳」還給了徐志摩,徐志摩的學生趙家璧曾寫信問過卞之琳,據卞之琳的回信說:「凌叔華致胡適信,說曾把徐『文字因緣箱』交與我,是她記錯了,我從未聞此事,不知她究竟交給了誰」。澄清了凌叔華的謊言。1928年10月卞之琳還在上海私立浦東中學念高中,直到1929年夏天,他才考入北京大學英文系。1931年年初徐志摩到北大教英詩及翻譯課時二人才相識。

與朱利安·貝爾的感情

[編輯]

1935年10月,凌叔華與到武大任教的英國青年詩人、維吉尼亞·伍爾夫的侄子朱利安·貝爾(Julian Bell)發生了婚外情。陳西瀅要求凌叔華要麼分居,要麼與朱利安分手。朱利安最終選擇與凌叔華斷絕關係,並打算離開中國。然而,凌叔華卻偷偷地繼續與朱利安聯繫,兩人並私下在廣州和香港見面。陳西瀅發現後非常憤怒,並譴責凌叔華。凌叔華則辯解稱是朱利安主動去找她的。1937年,朱利安離開中國,其後在西班牙內戰中不幸喪生。[2]

後期生活

[編輯]

抗戰爆發後,她隨校遷往四川樂山,其間在成都、樂山接連開了幾次畫展,兩年後到燕京大學任教。1947年起,全家人在英國定居。1953年,她用英文寫成的帶有自敘傳色彩的小說《古韻》(Ancient Melodies,又譯作《古歌集》)由英國荷蓋斯出版社(The Hogarth Press)出版時,曾經引起英國評論界的重視,成了暢銷書。1989年12月,她以耄耋之年坐著輪椅落葉歸根。1990年5月病逝於北京。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曹震〈魯迅·凌叔華·『剽竊』案〉。http://www.xys.org/xys/classics/Lu-Xun/biography/ling-shuhua.tx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蔡登山:《才女多情:「五四」女作家的愛情歷程》(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