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遺址
周口店遺址 | |
---|---|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地區 |
座標 | 39°44′N 115°55′E / 39.733°N 115.917°E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舊石器時代 |
編號 | 1-136 |
認定時間 | 1961年 |
![]() |
世界遺產 | |
---|---|
官方名稱 |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英文) Site de l'homme de Pékin à Zhoukoudian(法文) |
位置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
標準 | 文化:(iii)(vi) |
參考編碼 | 449 |
登錄年份 | 1987年(第11屆會議) |
面積 | 480公頃 |
緩衝區 | 888公頃 |
周口店遺址,又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周口店古人類遺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西南房山區周口店地區,距北京城區大約50公里。由龍骨山上的一系列洞穴組成,在此發現北京猿人的大量化石,同時也有發現幾乎完整的碩鬣狗化石。該遺址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1987年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1]
發掘,研究與文物
[編輯]
發掘
[編輯]北京猿人在200,000年前至780,000年前棲息於周口店地區。周口店遺址從1918年開始發掘,經歷1921,1923年兩次大規模發掘,發現了不少哺乳動物化石和石製品。這些石製品原料為脈石英,另有水晶、燧石、白雲岩、細砂岩等。石製品類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斷塊、斷片、碎屑等。1923年瑞典地質、考古學家安特生發現了被認為是人類牙齒的人類化石。1927年發掘恢復,1929年12月2日中國學者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1936年在賈蘭坡主持下,又發掘出三個頭蓋骨。截至抗日戰爭前共發掘出屬於四十多個體的大量北京猿人骨骼。[2]
七七事變後,周口店被日軍占領,發掘人員被殺,裴文中和賈蘭坡的辦公室被搗毀,發掘工作終止。抗日戰爭時期,已發掘出的六個較完整的頭蓋骨存放於美國開辦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內,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中美雙方計劃將其轉運美國,以防其落入日本手中。途中頭蓋骨失蹤,至今下落不明。[3]
研究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又再次對周口店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發現了大量灰燼堆積層,證明北京人已會用火。1953年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附近建成了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對公眾開放。[3]
文物
[編輯]周口店出土的被認為是最有名的文物是北京猿人,新洞人,和山頂洞人的骨骼。其中最著名的是北京猿人的骨骼。這些骨骼具有重大的研究意義。
於此同時,周口店還出土了包括碩獼猴、腫骨大角鹿、葛氏斑鹿、馬鹿、梅花鹿、野豬、犀牛、三門馬、鬣狗等中大型動物的化石和齧齒類、鳥類等中小型動物的化石。
著名考古地點
[編輯]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
[編輯]周口店第一地點是被認為最著名的北京猿人遺址,位於周口店遺址的東側,龍骨山的東北側,俗稱「猿人洞」。這裡是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與身體骨骼的出土點,也是小型動物化石的出土點。[4]
周口店遺址第二地點
[編輯]周口店第二地點是一個堆積層,主要堆積物為紅(色)膠結土,土中混雜著鈣質結核(可能為碎化石)。[5]
周口店遺址第三地點
[編輯]周口店第三地點是是一個裂隙堆積。該裂隙長約8米,寬約4米。[5]
周口店遺址第四地點
[編輯]主洞
[編輯]周口店第四地點的主洞位於周口店遺址東南側,洞穴呈南北向。[6]
新洞
[編輯]周口店第四地點的新洞被認為是比主洞更加著名的,此處出土了新洞人的部分身體骨骼。[7]
周口店遺址第二十六地點
[編輯]周口店遺址第二十六地點是山頂洞人的居住地。洞穴分為入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個部分。該洞上室為居住處,下室為墳墓。該洞的下室高約4米,寬約5米。上室在洞穴的東半部,南北寬約8米,長約14米。[5]
登錄標準
[編輯]- (iii) 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 (vi) 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繫。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準與其它標準一起作用時,此款才能成為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
旅遊及觀光
[編輯]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是位於周口店的專門負責保護和研究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專業博物館。
1953年,周口店遺址及工作站劃歸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領導,時任該室主任的楊鍾健對周口店遺址十分重視,接管後,中國科學院撥專款在該遺址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建立了面積達300平方米的「中國猿人陳列室」,此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國最早新建的博物館之一。1971年,在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關懷下,中國科學院再次撥專款擴建了「北京猿人陳列室」,並將其更名為「北京猿人展覽館」。該館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建築為回字形結構。
1979年,為紀念北京猿人第一個頭蓋骨發現50周年,舉行了紀念會與科學討論會。多位國內外著名學者與會。會議結束後,北京猿人展覽館對展陳內容進行了重大調整,將綜合研究的新成果充實到展覽中,提高了展覽的科學性和綜合性。同時,展覽館也增加了對遺址其它地點及中國各地和世界各國重要的從猿到人的化石地點的簡略介紹。
1994年,「北京猿人展覽館」更名為「周口店遺址博物館」。[6]
參考文獻
[編輯]- ^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官方网站. www.zkd.cn. [2025-05-20].
- ^ 周口店发现"北京人"用火新证据 探访神秘猿人洞 --文化--人民网. culture.people.com.cn. [2025-05-15].
- ^ 3.0 3.1 關瑩. 《周口店发现与发掘大事记》.
- ^ 郭清梅. 《北京城的古老传说(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 ^ 5.0 5.1 5.2 周口店27个化石点一览.
- ^ 6.0 6.1 中国科学院与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中国科学院院庆60周年网站,2010年8月20日查阅. [2010年8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4月20日).
-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四地点“十一”向游人开放----中国科学院. www.cas.cn. [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