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際傳播中心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際傳播中心(英語: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enter, ICC)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地方行政區設立的國有媒體機構,旨在加強對外宣傳。國際傳播中心受各級中共黨委宣傳部的監督下運作,中國日報新華社中國新聞社等中央直屬媒體為中心提供基礎設施,並作為眾多機構的合作夥伴[1][2]。首批國際傳播中心於2018年成立,以回應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創新」對外宣傳的號召[3][4],旨在「塑造和傳播中國的國家形象、文化和價值觀」[5]。據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報導,國際傳播中心「根據地方宣傳需求而發展」,旨在成為中國全球宣傳生態系統中的「新生力量」[6]

國際傳播中心被描述為中國軟實力計劃的一部分,代表著從主要由中央層面建立的對外宣傳體系向由省級和地方政府建立和傳播的轉變,也由此演變為一場全國性的「講好中國故事」運動[5][4][6][7]。某些國際傳播中心的資訊傳遞針對特定的地理大區和國家,並充當匯集司法媒體資源的融合中心[1]:5。這些機構也利用海外機構合作夥伴來擴大影響力,並利用外國人的草根行銷進行宣傳[1]

歷史

[編輯]

2018年,重慶市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省級國際傳播中心,以iChongqing作為品牌。該中心於2023年8月更名為「西部國際傳播中心」[4][2][8]ProPublica曾對其社群媒體帳戶進行記錄,以淡化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可能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生負面影響的擔憂和爭議[9]。同樣在2018年,《甘肅日報》與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聯合成立了甘肅國際傳播中心[10]。2020年,《四川日報》與中共四川省委聯合成立了四川國際傳播中心[11]。2022年5月,《中國日報》和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建立南亞東南亞區域國際傳播中心,以多種地區語言發布內容[12][6]。2022年6月,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成立了以「JiangsuNow」為名的國際傳播中心[1]:8

2021年至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成立30多個地方級國際傳播中心[4]。2023年6月,各地國際傳播中心組建全國性協會,以更好協調其工作[12]。同月,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成立國際傳播中心[13]

2023年7月,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中共福建省委的指示下成立國際傳播中心,該中心同時加掛「福建台港澳傳播中心」牌子[1]:13。福建國際傳播中心在數個平台開設帳戶,發布反對台灣泛綠陣營(尤其是民進黨)的內容[1]:14。其亦透過HolaFujian品牌經營社群媒體帳戶,重點關注日本和印度尼西亞[1]:20。2023年10月,上海報業集團成立國際傳播中心,英文名稱為Shanghai Global News Network,簡稱SGNN[14]上海廣播電視台亦成立了上海文廣國際傳播中心,以ShanghaiEye(魔都眼)名稱統一對外宣傳品牌[1]:11

2023年11月,廣東省成立廣東國際傳播中心,以GDToday和Daily Bae的品牌運作[15]。同月,山東省在省屬機構山東廣播電視台下成立國際傳播中心[16]。2024年1月,河北省成立長城國際傳播中心[17]。長城國際傳播中心隨後與巴西通訊社英語Agência Brasil合作,並在米蘭設立聯絡站[1]:18。2024年2月,香港《大公報》與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合作成立黑龍江東北亞國際傳播中心,重點關注對俄羅斯韓國的外宣工作[1]:19

2024年5月,《浙江日報》建立浙江國際傳播中心[6][18][1]:9。次月與寧波諾丁漢大學簽署合作協定[19]。浙江省至少擁有16個獨立執行的國際傳播中心[3]。2024年6月,天津市成立國際傳播中心,旨在「服務於國家整體公共外交[6][18]。2024年6月,四川國際合作中心與快手合作,在巴西聖保羅成立分中心[20]。2024年9月,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拉薩市成立國際傳播中心,旨在重塑西藏形象[21],但國際聲援西藏運動對此次成立的舉動表示譴責[22]。2024年12月,新疆網信辦宣布成立新疆國際傳播中心[23]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也成立了國際傳播中心[24]。2025年2月,溫州市國際傳播中心與義大利普拉托當地的一個華僑團體建立了聯絡處[25]

截至2024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地方已建立國際傳播中心超過70個[19]

建設與經營

[編輯]

各地的國際傳播中心建設共存在五種模式,包括央地合作模式、報業自建模式、廣電自建模式、「報業+廣電」共建模式以及區域性模式。儘管國際傳播的總體戰略仍由中央主導,但不同於中國環球電視網等中央對外宣傳機構發布的內容涉及敏感話題,大部分的國際傳播中心在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ikTok等平台經營帳號,在各級宣傳部門和媒體集團的執行下,發布與中國相關的非敏感內容,包括好人好事、工程建設、技術創新、農業發展、鄉村振興、風景與美食,以及當地舉辦的國際活動和外籍人士活動[5][26][1]:10[27]。也有的國際傳播中心會依據當地特色、面向不同國家受眾製作不同的節目,如四川國際傳播中心製作的《熊貓每日秀》[1]:10;湖北國際傳播中心則會根據不同國家的受眾需求推播不同的節目[27]。而廣西廣播電視台對外傳播中心則以譯製影視作品為主營業務[28]

國際傳播中心亦會聘請宣傳大使協助對外宣傳,頭銜包括「海外推介大使」、「海外傳播官」、「海外推薦官」和「中華文化全球傳播使者」等[1]:17,有時亦會面向當地的外籍人士舉辦活動[27]

在硬體設施方面,國際傳播中心設有直連國際的網際網路,不受防火長城的干擾[5]

影響與評價

[編輯]

台灣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張執中表示,國際傳播中心倘若僅遵循中央的宣傳路線,而不聽取受眾情況,則會影響宣傳效果;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任班志遠認為,成立國際傳播中心本質上是將中國對外傳播的工作從中央下沉到地方,實際上是在原有基礎上新增一個宣傳層次,進一步擴大宣傳面[5]。英國公共外交學者任格雷認為,設立國際傳播中心「是明智的舉措」,認為中國宣傳機構「不能清一色的對所有外國人進行相同的宣傳,而是需要『有的放矢』」[27]

國際傳播中心的發展行程中,亦存在一些問題。由於國際傳播中心所需人才需要擁有海外學習生活經歷,以及達到母語水平的外語技能,而各地國際傳播中心整體經濟實力較為薄弱,加上政策和人力成本等原因難以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外籍專家,特別是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後海外人才大量流失。因此,一些地方的國際傳播中心已經與境外大學簽署人才合作協定[19][28]。與此同時,國際傳播中心的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內容傳播等方面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28]。另外國際傳播中心在入駐平台的表現並不出眾,大部分的帳號關注者數量偏少[27]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Thorne, Devin. China's Propaganda Expansion: Inside the Ris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enters (ICCs) (PDF). Recorded Future. 2024-12-10 [2024-1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12-10) (英語). 
  2. ^ 2.0 2.1 Bandurski, David. China Starts Influence Ranking for Cities. China Media Project. 2024-07-04 [2024-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06) (美國英語). China Daily is a critical and well-funded layer of the country'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rray. It seems to be serving as a media partner for many newly-created ICCs, particularly at the city level, where there may be less media savvy, and fewer resources, to handl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3. ^ 3.0 3.1 Colville, Alex. Telling Zhejiang's Story. China Media Project. 2024-12-04 [2024-12-04] (美國英語). 
  4. ^ 4.0 4.1 4.2 4.3 Fang, Shu, Chang, Lu; de Araujo, Gabriel Antunes , 編,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he Complexities and Strategies of Establishing Local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enters in China 867, Atlantis Press SARL: 573–579, 2024 [2025-02-26], ISBN 978-2-38476-296-5, doi:10.2991/978-2-38476-297-2_72 (英語) 
  5. ^ 5.0 5.1 5.2 5.3 5.4 林煇智. 特稿:国际传播中心遍地开花 花式讲述中国故事. 聯合早報. 2024-11-03 [2025-02-18] (中文(簡體)). 
  6. ^ 6.0 6.1 6.2 6.3 6.4 Yang, Lin. Cities, provinces across China join global propaganda push. Voice of America. 2024-06-21 [2024-12-06] (英語). 
  7. ^ Tang, Didi; Klepper, David. In global game of influence, China turns to a cheap and effective tool: fake news. Associated Press. 2024-09-28 [2024-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28) (英語). Media groups at the local level are creat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enters" to build an overseas presence with websites, news channels and social media accounts. 
  8. ^ 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迭代焕新重点项目新闻发布会. 華龍網. [2025-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16) (中文(中國大陸)). 
  9. ^ Myers, Steven Lee; Mozur, Paul; Kao, Jeff. How Bots and Fake Accounts Push China's Vision of Winter Olympic Wonderland. ProPublica. 2022-02-18 [2024-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8) (英語). 
  10. ^ Kilpatrick, Ryan Ho. Desert Power, Discourse Power. China Media Project. 2023-11-02 [2024-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1) (美國英語). 
  11. ^ Bandurski, David. Gilding the Panda. China Media Project. 2023-09-20 [2024-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1) (美國英語). 
  12. ^ 12.0 12.1 Bandurski, David. China's Local Game of Global Propaganda. China Media Project. 2024-02-29 [2024-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9) (美國英語). 
  13. ^ Bandurski, David. Reading China's Media Counter-Attack. China Media Project. 2023-10-05 [2024-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9) (美國英語). 
  14. ^ Shanghai United Media Group launche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enter. Shanghai Daily. 2023-10-26 [2024-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1) (英語). 
  15. ^ Parete, Dalia; Bandurski, David. What Does It Mean to Understand China?. China Media Project. 2024-01-04 [2024-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5) (美國英語). 
  16. ^ Colville, Alex. How to Push China's Narrative Abroad. China Media Project. 2024-07-23 [2024-12-06] (美國英語). 
  17. ^ Colville, Alex. How to Push China's Narrative Abroad. China Media Project. 2024-07-23 [2024-12-06] (美國英語). 
  18. ^ 18.0 18.1 Bandurski, David. More Local Centers for Global Propaganda. China Media Project. 2024-06-12 [2024-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8) (美國英語). 
  19. ^ 19.0 19.1 19.2 Colville, Alex. China's Global Talent Crunch. China Media Project. 2024-12-06 [2024-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6) (美國英語). 
  20. ^ Bandurski, David. Olá Panda!. China Media Project. 2024-06-28 [2024-12-06] (美國英語). 
  21. ^ Yang, William. China tries to reshape Tibet, Xinjiang narratives with new propaganda efforts. Voice of America. 2024-09-12 [2024-12-06] (英語). 
  22. ^ Tibet rights organisation condemns launch of Chinese propaganda centre in Lhasa. Asian News International. 2024-09-13 [2024-12-06] (英語). 
  23. ^ Colville, Alex. China Opens ICC to Rebrand Xinjiang. China Media Project. 2025-01-10 [2025-01-14] (美國英語). 
  24. ^ Colville, Alex. Total War for Global Minds. China Media Project. 2025-01-07 [2025-01-08] (美國英語). 
  25. ^ Bandurski, David. Prato Gets Wenzhou Media Liaison Office. China Media Project. 2025-02-14 [2025-02-15] (美國英語). 
  26. ^ 地方主流媒体国际传播中心建设的主要模式、难点与趋势. 傳媒. 2024-12-03 [2025-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20). 
  27. ^ 27.0 27.1 27.2 27.3 27.4 中国“大外宣”从中央走向地方 专家:公共外交,行动胜于言语. 美國之音. 2024-06-19 [2025-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20) (中文). 
  28. ^ 28.0 28.1 28.2 曾祥敏 黄睿思:地方叙事、国家站位、全球视野: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战略定位与差异化路径. 青年記者. 2024-07-05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