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堡學派
外觀
彼得堡學派(蘇聯時期為列寧格勒)是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興起的學派,以聖彼得堡的聖彼得堡大學東方學系和聖彼得堡科學院為發源地。[1]俄國漢學另有莫斯科學派和遠東學派(中心在符拉迪沃斯托克)[1],但以彼得堡學派最早,是為俄羅斯漢學之鼻祖,在20世紀之前是俄國漢學的主要中心。[2]
彼得堡學派形成初期主要依賴對歐洲漢學的引進。17世紀末的彼得一世改革包括1724年建立彼得堡皇家科學院,外聘德籍院士巴耶爾等歐洲漢學家,成為俄國漢學的起點。[2]19世紀漢學家王西里成為彼得堡學派創始人,學生有格奧爾吉耶夫斯基、柏百福等。[3]彼得堡學派更側重對中國經典的翻譯與研究,如王西里譯詩經、阿列克謝耶夫譯李白、謝列布里亞科夫譯陸游、羅季奧諾夫譯老舍等。[2]
2016年,第21屆歐洲漢學學會大會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召開,米亞斯尼科夫作了題為《彼得堡漢學學派》的報告,首次對這一學派進行專題討論。[2]
代表人物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俄罗斯中国学的产生与发展》-亚洲信息研究中心. icwar.bfsu.edu.cn. [2025-01-12].
- ^ 2.0 2.1 2.2 2.3 学术速递 | 李佳:当代俄罗斯汉学的基本特征阐释-文化圈-译界头条_译研网. www.cctss.org. [2025-01-12] (英語).
- ^ 李佳:俄罗斯汉学彼得堡学派概述-文化圈-译界头条_译研网. www.cctss.org. [2025-01-12] (英語).
![]() | 這是一篇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