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理性無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理性無知(英語:Rational Ignorance),是取得某議題上的知識所需的預期成本超過該知識帶來的預期利益時,人們會傾向放棄取得該知識。

1957年,安東尼·唐斯在《民主的經濟理論》中提出「理性無知」。[1]

如果為了充分瞭解某項議題以做出明智決定,需付出的預期成本大於從該決定中獲得的預期潛在利益,則保持在該項議題上的無知就會是「理性」選擇,反之,為這項議題花費時間、心力及成本,則會是不理性。在古典公共選擇理論中,便認為對選民來說,選舉中一張選票對結果影響非常小,故花費心力熟悉公共議題不划算,理性自利的選民會選擇保持無知,即「理性無知」。

理性無知,最常見於經濟學,特別是公共選擇理論,但也用於研究理性和選擇的其他學科,包括哲學認識論博弈論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註腳

[編輯]
  1. ^ Downs. (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57; p. 244–46, 266–71

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