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瓦卜
外觀

![]() |
君主制系列的一部分 |
西亞、中亞、南亞、北非的貴族等級 |
---|
![]() |
皇帝: 哈里發 · 王中之王 · 亞洲之王 · 沙阿 · 帕迪沙 · 蘇丹中的蘇丹 · 轉輪王 · 賈特拉帕蒂 · 薩姆拉特 · 可汗 |
至高王: 大王 · 摩訶羅闍 · 貝格汗 · 眾埃米爾之埃米爾 · 汗伯克 · 納瓦卜 |
王: 馬利克 · 蘇丹 · 蘇丹娜 · 埃米爾 · 哈基姆 · 謝里夫 · 沙阿 · 希爾萬沙 · 羅闍 · 拉納 · 汗 · 可敦 · 哈屯 · 迪伊 · 尼扎姆 · 納瓦卜 |
大公爵: 赫迪夫 · 納瓦卜 · 尼扎姆 · 瓦利 · 葉護 |
儲君: 沙赫扎德 · 米爾扎 · 納瓦卜扎達 · 尤夫拉吉 · 瓦利艾哈德 · 賽義德王子 · 米爾 · 設 |
王爵或公爵: 埃米爾 · 謝赫 · 伊赫什德 · 貝勒貝伊 · 帕夏 · 巴布薩赫布 · 薩達爾 · 羅闍庫馬爾 · 薩希布扎達 · 納瓦卜 · 納瓦卜扎達 · 尤夫拉吉 · 薩達爾 · 塔庫爾 · 澤扎德 · 米爾扎 · 穆爾扎 · 特勤 |
貴族王子: 薩希布扎達 |
伯爵: 曼卡里 · 底萬·巴哈杜爾 · 桑賈克貝伊 · 雷·巴哈杜爾 · 汗·巴哈杜爾 · 阿德貝格 · 博伊拉 |
子爵: 扎明達爾 · 汗·薩希布 · 貝伊 · 卡迪 · 伯克和別姬 · 貝格扎達 · 烏赫貝伊 |
男爵: 拉拉 · 阿迦 · 哈辛達爾 · 雷伊斯 |
王室: 達馬特 · 古爾卡尼 |
貴族: 扎明達爾 · 曼卡里 · 米爾扎 · 帕夏 · 貝伊 · 伯克 · 貝格扎達 · 道拉 · 比比 |
政府: 拉拉 · 阿迦 · 哈辛達爾 · 穆斯圖菲·瑪瑪雷克 |
納瓦卜(Nawab)或譯納瓦布(孟加拉語:নবাব/নওয়াব,印地語:नवाब,旁遮普語 (古木基文):ਨਵਾਬ, 波斯語、旁遮普語 (夏木基文)、信德語、烏爾都語:نواب),是印度歷史上莫臥兒帝國皇帝賜予南亞穆斯林貴族的一種稱號,後成為半自治土邦的穆斯林世襲統治者的一種頭銜。[1]
納瓦卜是一個印度斯坦語詞,通過波斯語借用了阿拉伯語(阿拉伯語:نَائِب)敬語複數naib,即「副手」。後來用於烏爾都語、印地語、孟加拉語、普什圖語和許多其他北印度語言。在某些地區,尤其是孟加拉,該詞發音為nobab。後來的變體也以nabob的形式進入英語和其他外語。
蒙兀兒帝國的省稱為「蘇巴」,行政首腦是「蘇巴達爾」。他由省級迪萬、巴克什、卡迪、薩爾達爾等一系列下屬官員協助。隨著帝國在18世紀初開始瓦解,許多蘇巴實際上獨立了。[2]納瓦布一詞通常用於指印度北部或南部的任何穆斯林統治者,而尼扎姆一詞則更適合指高級官員;它的字面意思是「地區總督」。海得拉巴的尼扎姆手下有多位納瓦布。從技術上講,「納瓦布」一詞仍不夠精確,因為這個頭銜也授予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以及大地主,而不一定授予所有穆斯林統治者。隨著帝國的衰落,這個頭銜以及隨之而來的權力在各個省份的統治家族中世襲。
在英屬印度他們仍然存在,直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以後,土邦併入聯邦,到1970年代納瓦卜完全消失。
參考來源
[編輯]- ^ 李加洞. 英印帝国前印度土邦的形成及土邦模式研究.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 51 (2).
- ^ Whitworth, George Clifford. Subah. An Anglo-Indian Dictionary: A Glossary of Indian Terms Used in English, and of Such English Or Other Non-Indian Terms as Have Obtained Special Meanings in India. K. Paul, Trench. 1885: 301– [13 Jul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9 Februar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