鐧
外觀

形制
[編輯]鐧始見於兩晉[1],一般而言,鐧身呈長方形,有棱無刃,鐧端無尖,底部有柄,一般長約65—80厘米,四面通常向內凹陷,斷面呈菱形,因此又有「凹面鐧」之稱[2]:115。此外,鐧尚有八棱鐧、刀形鐧、平棱鐧、竹節鐧等,形制各有差異[1]。
使用
[編輯]鐧有單鐧、雙鐧,使用者以後者居多。其攻擊手段包括上磨、下掃、中截、直劈、側撩和絞壓等法,動作講求猛而快[2]:115。此外,雙鐧鐧法又有分水鐧、雙龍戲珠、殺手鐧等招數[2]:298。
社會文化影響
[編輯]鐧在中國民間故事中常作為鐵面無私、公正權威的象徵,例如「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的秦瓊,又如《楊家將》小說中受御賜黃金鐧,「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的八賢王[3]。
-
武經總要中的鐵鐧(中間)和鐵鞭(右側)
外部連結
[編輯]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這是一篇關於武器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