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頡利可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頡利可汗[1]古突厥文𐰃𐰞𐰞𐰃𐰏𐰴𐰍𐰣,拉丁轉寫:Illig-qaγan;?—634年2月13日),原名阿史那咄苾東突厥汗國最後一任可汗(620年—630年),在位10年。

生平

[編輯]

咄苾初為莫賀咄設,是啟民可汗染干第三子,處羅可汗之弟。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處羅去世,其妻隋朝義成公主立咄苾繼位,號頡利可汗。頡利後來以義成公主為妻。以始畢可汗子什缽苾為突利可汗,是小可汗。以隋朝齊王之子楊政道為隋王。頡利自恃兵馬強壯,在位時連年逾越長城侵擾中國唐朝。隋末群雄梁師都劉黑闥苑君璋等都依附他的勢力。唐高祖李淵在統一中國之前,退容以求平和,多加賜予。武德七年(624年)七月: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聯兵南下攻唐,被秦王李世民抵禦,中唐反間計,與突利相互豬忌,軍力大衰,求和,請互市。武德八年(625年),率十餘萬騎攻打朔州。次年,兵臨渭水,迫剛剛即位太宗李世民傾府庫以約和,親自與他會盟於便橋,退軍,史稱「渭水之盟」。內政方面,頡利重用漢人趙德言,但德言「專其威福,多變更舊俗,政令煩苛」,引起突厥人的不滿,另外頡利「又好信任諸而疏突厥」。厚待粟特胡,重斂諸屬部。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東突厥遭受雪災,「雜畜多死,連年饑饉,民皆凍餒」,但頡利反而加重了諸部的負擔,「由是內外離怨,諸部多叛」。薛延陀回紇拔野古等十餘部相率反抗。他派突利征討,兵敗,將突利拘押,二人生隙。次年發兵攻突利,突利向唐求助。唐太宗於貞觀三年(629年)八月任命李靖為行軍總管,出兵征伐東突厥。薛延陀也從北部出擊。貞觀四年(630年)三月,定襄(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西北)被襲,頡利兵敗陰山。頡利餘下部眾數萬,逃到鐵山,遣使請求歸附。唐太宗允許。但李靖擔心其逃到更遠而無法全殲,於是出兵,將其餘眾消滅,義成公主死於亂軍。頡利騎著千里馬逃跑不成,李世勣軍於磧口攔截,唐將張寶相成功將其俘獲。唐軍把頡利父子押送到長安,東突厥汗國滅亡。唐太宗在他面前列舉其罪,然後免其一死,安置他在唐長安城。頡利不習慣長安生活,「鬱鬱不得志,與其家人或相對悲歌而泣」。唐太宗打算封頡利為虢州刺史,頡利不願赴任,改授右衛大將軍。貞觀八年正月十日(634年2月13日)頡利去世,追贈歸義王,諡曰,以突厥習俗火葬吐谷渾邪阿史那蘇尼失為他殉葬。

家庭

[編輯]

子女

[編輯]

影視作品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伊利可汗的稱號相同,意思是「統治國家的可汗」[原創研究?]
  2. ^ 朱振宏, 《阿史那婆罗门墓志笺证考释》,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 (年01期), 2012年, (年01期): 47–50 [2024-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4)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194上》,出自劉昫舊唐書

參見

[編輯]
前任:
處羅可汗
東突厥可汗
620年—630年
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