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顏容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顏容暄
大明鳳陽府知府
籍貫福建漳州府漳浦縣
字號字孚孺,號太屏
出生萬曆九年(1581年)九月初一日
逝世崇禎八年(1635年)正月
配偶娶洪氏,繼娶黃氏
親屬(子)顏世薦、顏世登、顏世彥、顏世曜
出身
  • 萬曆三十七年己酉科舉人
  • 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同進士出身

顏容暄(1581年—1635年),字孚儒,號太屏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福建鄉試第四十六名舉人,三十八年(1610年)中式庚戌科會試第八十六名,二甲第二十一名進士。禮部觀政,授刑部江西司主事,丁憂。服闕,起為工部屯田司主事[1],升郎中,出為南陽府知府,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去職,六年(1626年)起為揚州府知府,崇禎二年(1629年)調直隸太平府知府[2],四年(1631年)調鳳陽府知府,八年(1635年)正月張獻忠破城,不屈被杖殺[3][4]

家族

[編輯]

曾祖顏篤祐;祖父顏君節;父顏道林,母許氏。具慶下。從兄顏鑄(庠生)、顏厚(典史),弟顏容曦、顏容晛、顏容曄,從弟顏弼(典史)、顏逢陽(庠生)、顏增華(庠生)、顏粹和(庠生)、顏從杏(庠生)、顏從雲(庠生)、顏仲芬、顏仲芳(庠生)。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序齒錄》:治《詩經》,年二十九歲中式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第二甲第二十一名進士。辛巳九月初一日生,行一,曾祖顏篤祐;祖顏君節;父顏道林;母許氏。具慶下。妻洪氏;黃氏,兄鑄(庠生);厚(典史),弟容曦;容晛;容曄;弼(典史);逢陽(庠生);增華(庠生);粹和(庠生);從杏(庠生);從雲(庠生);仲芬;仲芳(庠生)。子世薦;世登;世彥;世曜。由學生中式己酉鄉試四十六名舉人,會試中式八十六名。禮部觀政,授刑部江西司主事,丁憂補工部屯田司。
  2. ^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三》:天啓六年閏六月,太監劉文耀奉旨查核兩淮運司錢糧一百五十萬助工,揚州府知府顏容暄新任,猝未能應,文耀劾容暄阻撓。得旨:這解到鹽運司貯庫銀二十萬兩著監部科道照數查收,以助大工,其未解銀一百三十兩著欽遣內臣胡良輔、劉文耀恪遵前諭,作速催解,不得聽。知府顏容暄抗諭阻撓,稽緩誤事,顏容暄著削了籍為民當差。
  3.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9455:顏容暄,字孚孺,號太屏,漳浦人。萬曆進士,由工部郎出守南陽,尋移維揚及太平,所至有治績。後守鳳翔,值張獻忠之亂,城陷,不屈杖殺之。
  4. ^ 《崇禎實錄·卷之八》:崇禎八年春正月 丙寅 賊陷鳳陽,詐樹旗進香,前騎後步。賊大至,而無城,遂潰。毀公私廬舍,光燭百里。殺知府顏容暄、推官范文英等六人,武官四十一人,橫屍塞道。焚皇陵樓殿,燔松三十萬株,殺司香太監六十餘人,高牆罪宗百餘人,衛軍皆伏迎道左呼千歲。聞玄宮且不戒,守臣秘不以聞。留守朱國樹巷戰斬二十七人,立力竭死。恣掠三日。
官銜
前任:
劉鐸
明朝揚州府知府
1626年-1627年
繼任:
謝宸
前任:
王莅
明朝直隸太平府知府
1629年-1631年
繼任:
孫如蘭
前任:
李應節
明朝鳳陽府知府
1631年-1635年
繼任:
許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