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魔琴/論述/第三人稱代詞的用法

![]() |
![]() | 本用戶頁正在大幅修改,持續時間「2小時」,請勿在此期間編輯。 當重大編輯結束或暫時停止編輯時,請移除本模板。您可於編輯歷史中查看添加本模板的編者。 本模板是為了避免編輯衝突,請於本次重大編輯結束後立即移除本模板,讓其他編者能繼續編輯本用戶頁。 致其他編者:當本用戶頁最後編輯時間(25日14時35分39秒前,重新整理)距今超逾「2小時」,請直接移除本模板即可。 |
![]() | 魔琴允許任何人不經同意就編輯此頁面。 |
維基百科用說明文寫成,必然需要用到大量第三人稱代詞來指代各種人和事物。如何使用這些代詞?
他、她
[編輯]「它」字是「蛇」字的初文,後被借作代詞使用,分化出「蛇」字,分化字表本義。《說文》:「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註 1]
「他」字是「它」的異體字,也可以寫作「佗」,其實右側的「也」就是「它」字。上古漢語作為指示代詞,如「子不我思,豈無他人」(《詩·鄭風·褰裳》)。中古時期產生了第三人稱代詞的用法。[2]:218新文化運動以前,「他」字可以指代男女等一切事物,沒有限制。
雖然「它」「他」「佗」曾互為異體字,但現在的用法已經不一樣。「佗」字已經無人使用;「它」現在也已經不能指人,而以分化出的「他」、「她」二字代替。
「她」字先前是「姐」字的異體。《康熙字典》:「【玉篇】古文姐字。」後來用作指代女性的代詞則與此無關,而是受到西方語言的影響,从「它」(也可以說「他」)字新造的字。近代知識分子發現,西文文學作品常有男女「他」並用,而中文只有一個「他」字,在翻譯時頗為不便。[3]因此,新文化運動時期,一些人開始嘗試發明新的專指女性的代詞。一些作品中採用从「女」从「也」[註 2]的「她」字,譬如說最著名的,劉半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 | 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 啊! 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 |
” |
最終,「她」字在眾多代詞中取得了顯著的優勢,逐漸成為唯一的女性第三人稱代詞。而原本男女都能指稱的「他」字變成了像英文中「man」、「he」這樣的通用陽性詞[4],或者說中性偏陽詞。
因此,「他」和「她」的使用大致有以下三條規律:[5][6][7][8][9][10][11]
- 「他」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任何性別的人物。
- 性別不明時,可以用「他」。
- 「她」字指代女性。
此外指代多個人時還有第四條規律:
- 指代多個人時,若全為女性則稱「她們」,否則稱「他們」。
維基百科不是發表創新意念的地方,使用第三人稱代詞應該反映漢語書面語的使用習慣。撰寫條目時應該符合以上四條規律。
英國女性主義作家卡羅琳·克里亞多·佩雷斯在其著作《被隱形的女性》中指出,在閱讀中,「通用陽性詞」實際上並不通用。絕大多數人在閱讀時,會默認它指的是男性。[註 3][4]因此,建議避免使用「他」字指代已經表明性別的單個女性人物,以減少誤會。
古漢語常用詞
[編輯]很遺憾,雖然「他」字可以指男也可以指所有人,但是這種詞常被認為不具有包容性,甚至是歧視性的。(也就是說很容易被理解為不包括女性,或者女性從屬於男性。)
幸運的是,漢語不止有「它」(「他」「她」等)這個代詞。如果我們在古代漢語中尋寶,還能找到不少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使用。古代漢語常用的第三人稱代詞大致就是「其」「之」這兩個字詞,它們其實也還活躍在現代漢語中。
至於「厥」「渠」等詞現代罕見[註 4],不建議使用。
其
[編輯]「其」字是「箕」字的初文,假借用於虛詞,久假不歸,加義符「竹」以表本義。
上古漢語的「其」字作人稱代詞時主要有以下兩種用法:[2]:214
- 作定語:
- 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 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左傳·莊公十年》)
- 作主謂詞組或分句的主語:
-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論語·顏淵》)
- 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孟子·告子上》)
此外亦可作全句的主語,但是少見。[註 5]如《戰國策·楚策四》:鄭袖曰:「其似惡聞君王之臭也。」
中古漢語中,「其」字的用法還有以下的變化:[13]:35-38
- 在獨立句作主語:
- 敏對曰:「渙貌似和柔,然其臨大節,處危難,雖賁育不過也。」(《三國志·袁渙傳》)
- 偶爾作兼語:
- 顥給子雍兵馬,令其先行。(《魏書·源賀傳》)
- 偶爾作近賓語(間接賓語):
- 支公好鶴,住剡東峁山,有人遺其雙鶴。(《世說新語·言語》)
晚唐開始,「他」字逐漸擠壓了「其」作為第三人稱代詞的用法。[13]:38受此影響,近代漢語「其」字作為主語已經少見。[13]:40-41
現代漢語中,「其」字作人稱代詞時大致有以下用法:
之
[編輯]「之」字是會意字,从「止」(趾),从「一」。[註 6]止面對前方,表示離開此地往他處去。[20]後來作為指示代詞、人稱代詞。
「之」的用法大致如下:[2]:214-215
- 作賓語:
- 蒍賈尚幼,後至,不賀。子文問之。(《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 作近賓語(間接賓語):
-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左傳·隱公元年》)
- 作兼語:
- 雖有槁曓,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勸學》)
有人認為現代漢語中「之」一般不作人稱代詞。然而,不乏用例。如:
- 作賓語:
- 作近賓語(間接賓語):
- 作兼語:
此外,還需要注意與「之」相關的一些詞語:
- 焉:兼詞,意為「於是」「於之」。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2]:218-219
- 諸:兼詞,「之於」「之乎」的合音。如:爲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左傳·宣公二年》)[2]:219
- 旃:兼詞,「之焉」的合音[註 7]。如:人之為言,苟亦無信。舍旃舍旃,苟亦無人。(《詩·唐風·采苓》)[27]
運用這些詞時,應特別注意不要贅用構成該詞的詞,如「諸」是「之於」,那就不應該寫「諸於」,否則就是「之於於」,相當於疊了兩個「於」。這是不好的説法。
總結
[編輯]因此,大致上「其」「之」二字可以如此使用:
句法成分 | 其 | 之 |
---|---|---|
獨立句的主語 | ![]() |
![]() |
主謂詞組或分句的主語 | ![]() |
![]() |
賓語 | ![]() |
![]() |
近賓語(間接賓語) | ![]() |
![]() |
定語 | ![]() |
![]() |
兼語 | ![]() |
![]() |
圖例:
|
可以使用 | |
|
不能使用 | |
|
中古漢語的新用法,應儘量避免 |
需要注意的是,上古時期的「之」和「其」都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稱代詞。他們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既可以指第三人,也可以指說話者(第一人稱)或聽話者(第二人稱)。[2]:215-216在撰寫條目時可能需要注意避免歧義。
此外,在白話文中運用文言的代詞可能會導致文白夾雜的語病,撰寫條目時應該注意適當運用語體。
人以外的事物
[編輯]和「她」字類似,近代文人採用从「物」省从「也」的「牠」(也讀如它)字來翻譯英文的「it」[28],用於指代人以外的事物(以下簡稱「非人」)。「牠」本讀如拖(拼音:tuō,注音:ㄊㄨㄛ)[註 8],意思是一種沒有角的牛。
一開始非人都能用「牠」來指代[30],後來逐漸分化,「牠」專門用來指(除了人以外的)動物,而「它」用來指植物、靜物。在中國大陸地區,「牠」被處理為「它」的異體字,而不再使用。因此維基百科的字詞轉換在簡體模式下會將「牠」字轉換為「它」。
另外,既然「他」傳統上可以指代任何東西,那麼指代非人也可以。如果動物有提及性別為雌性,自然也可以用「她」。
因此在維基百科中,
- 使用「他」「它」字來指代非人都是可行的。
- 可以使用「牠」來指代非人動物(簡體自動轉換為「它」)。
- 雌性動物可以用「她」。
至於複數的用法,也可以參考「他們」等詞的使用方式:
- 總的來說,用「他們」一般沒有問題。
- 沒有人的時候,用「它們」也沒有問題。
- 都是雌性的時候,可以用「她們」。
- 沒有人,且都是動物的時候,可以用「牠們」。(簡體自動轉換為它们)
此外,用「虵」來指代部分動物和人物是不可接受的。
神祇
[編輯]大概也是新文化運動時期,基督教信徒新造了一個用於指代神的代詞——「祂」(也讀如它)。从示从也,示多和神有關。王元德的《新式標點新約全書》就使用這個代詞:
- 《約翰福音》1:3「萬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着祂造的。」
但是「祂」字運用得並不是很廣泛,常見的《和合本》和《思高本》指代「神」時都用「他」。
- 和合本《創世記》2:3「 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 思高本《創世紀》2:3「天主降福了第七天,定為聖日,因為這一天,天主停止了他所行的一切創造工作。」
一般用「祂」來指代的多是基督宗教(廣義)。不僅是上帝(聖父)用「祂」,聖靈和聖子(耶穌)也能用「祂」來指代,不過這方面也有爭議[31]。
流行文化中也會用到「祂」字來指代神祇,如遊戲《崩壞:星穹鐵道》[32]、《明日方舟》[33]。
總的來說,可以用指代人的代詞來指代神祇。如果有來源使用「祂」字,也可以使用。
跨性別人士和非二元性別人士
[編輯]維基百科不可避免地會寫到跨性別人士或者非二元性別人士。如何指代他們是很重要的問題。
根據「他」「她」三條規律,用「他」來指代任何跨性別人士和非二元性別人士沒有問題。然而需要注意,除了跨性別男性(女跨男)之外,用「他」來稱呼可能會引起讀者對其性別產生誤解。此外,對於跨性別女性(男跨女)來說,用「他」來稱呼可能會造成困擾。因此對於這些人物,應該減少「他」的使用,儘量以其他方法指代,例如直呼姓名、稱「此人」,或其他本頁提到的方法變通。
對於表達複數個人,可以參考本頁提出的指代方法,不再贅述。
不要濫用
[編輯]有時,不使用代詞可能是更好的方案。
省略主語,特別在傳記中
[編輯]漢語能夠省略主語。看下面《史記·李斯列傳》的例子:
“ |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歎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辭於荀卿曰:「……」 |
” |
可以看到,這麼多句話,只有三個「李斯」,而並不會有誤解或者語法錯誤等問題。那麼如何使用這種寫法呢?為什麼有時候又要補上李斯的名字呢?如果補充上主語,那麼就是:
“ |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斯)年少時,為郡小吏。(斯)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鼠)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歎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斯)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斯)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斯)辭於荀卿曰:「……」 |
” |
按照承前省略的規則,前兩個括號的主語沒有疑問。李斯看到老鼠之後,主語變為老鼠,之後李斯「入倉」,就不得不重新提他的名字,否則就變成老鼠入倉。後面亦同。
因此,特別在傳記條目中,主語是可以省略的。除了主語之外,一些顯而易見的定語(如,「小明的」爸爸)等句法成分,在不引起歧義的情況下,也可以省去。
指示代詞
[編輯]除了人稱代詞之外,指示代詞和名詞搭配使用也可以指人。譬如「此人」「這名記者」。一般來說可以用於短暫出現的人物。
英文的傳記條目可能會用指示代詞和名詞來指代傳主,如「這名十三歲的學生如何如何」,中文這樣說會很奇怪,翻譯時應該改掉。
呼其姓名
[編輯]如果覺得代詞不好選,省略又奇怪,那麼就直接叫他的名字吧!只是要注意,出現的次數不宜過多,不然就顯得囉嗦。
非主流的表示方法
[編輯]以下記錄一些非主流的表示方法。這些方法一般不應該在維基百科條目內使用。
ta
[編輯]TA、ta是中國大陸常見的中性代詞的寫法,即「他」的拼音tā去掉聲調符號。這種寫法不應該使用。為什麼呢?
- 漢語一般使用漢字書寫,使用拉丁字母記錄漢語詞彙不符合傳統,難登大雅之堂。
- 中國大陸以外的讀者不一定會漢語拼音。
- 漢語拼音的tā有聲調符號。
他或她
[編輯]「他或她」「他/她」「他/她」「他(她)」或者把他、她調換過來(少見)的寫法也比較常見。這種寫法也不合適,「他」字本來就包括「她」能夠指代的人,因此用「他」字足矣。
例外是在語言相關的條目中。其他語言的代詞、實詞的變格可能會有陰陽性區分(分男女)。「他」能夠代表男性,也能代表所有人,用「他」來翻譯可能會造成混淆。此時應該使用「他/她」等寫法,而將「他」看作狹義的、僅指男性的代詞。
⿰男也
[編輯]⿰男也(即左「男」右「也」,从男从也,讀如它)在新文化運動中被用於專用指代男性的第三人稱代詞。現今罕見,不應使用。
⿰男也並未由Unicode編碼,不過UK源已經提交了UK-20227。
⿰㐅也
[編輯]⿰㐅也(即左「㐅」[註 9]右「也」)被UK源提交為UK-20538,伴隨的用例是一些跨性別相關組織發布的文件中,用拉丁字母「X」和漢字「也」的合體來表示非二元性別認同的跨性別人士。
這個字可以說不倫不類,也沒有得到廣泛認同與應用,明顯不應該使用。
注釋
[編輯]- ^ 《說文》其後還有一段:「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大概是認爲兩個義項有引申關係。即,古人住於草見,害怕有蛇,見面就問「有它(蛇)嗎」。久而久之,有無「它(蛇)」便成了人際交往問詢的對象,並演變成爲第三人稱代詞。[1]此說可疑。
- ^ 這裡說从也,其實從源頭來看應該从它,從當時的造字理據看應該从他省。這裡直接簡單處理了。下同。
- ^ 其實佩雷斯在幾頁之後也承認,即使是真正的中性名詞,譬如用戶(user)、參與者(participant),讀者也傾向將之解讀為男性,男性讀者尤甚。
- ^ 同樣罕見的包括,很多方言的一些古漢語遺留的第三人稱代詞,譬如吳語有「伊」,粵語有「佢」(即渠)。
- ^ 多名學者認為「其」不能作主語。呂叔湘《非領格的「其」》(見《漢語語法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55年版):「其字只能用在領格,這是先秦的用例」。[12]王力《古代漢語》(p.355):「在上古漢語裏,『其』字不能用作主語。」
- ^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解釋有誤。
- ^ 也可以只是「之」字。之、旃一音之轉。
- ^ 切韻拼音:tha。[29]或曰今讀陽平tuó ㄊㄨㄛˊ,不符合規律,不採此說。
- ^ 㐅是五的古字,讀如五。
參考資料
[編輯]- ^ 它-漢語多功能字庫
- ^ 2.0 2.1 2.2 2.3 2.4 2.5 王寧主編《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 ^ 劉半農《「她」字問題》
- ^ 4.0 4.1 卡羅琳·克里亞多·佩雷斯《被隱形的女性》,詹涓 譯,新星出版社。引語
-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他:(代)第三人稱代名詞。指稱你我以外的第三人。
-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她:(代)女性第三人稱。
- ^ 《現代漢語詞典》他:①(代)人稱代詞。稱自己和對方以外的某個人。[注意]「五四」以前「他」兼稱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現代書面語裡,「他」一般只用來稱男性。但是在性別不明或沒有區分的必要時,「他」只是泛指,不分男性和女性,如:從筆跡上看不出他是男的還是女的|一個人要是離開了集體,他就將一事無成
- ^ 《現代漢語詞典》她:(代)人稱代詞。①稱自己和對方以外的某個女性。
- ^ 《新華字典》他:代詞。1. 稱你、我以外的第三人,一般指男性,有時泛指,不分性別。
- ^ 《新華字典》她:代詞,稱你、我以外的女性第三人。[...]
- ^ 張碩 (2017) 「他」與背後的「她」——漢語單數第三人稱代詞的流變.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 (1), 34–36. 「“他”在現代書面語裡,一般只用來稱男性,[...]」
- ^ http://ling.cass.cn/ziyuan/ywtd/ywmt/202111/t20211129_5377730.html (懶得查原文獻,反正又不是寫條目,以後再補)
- ^ 13.0 13.1 13.2 13.3 馬梅玉 (2016) 漢語「其」之研究.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 ^ 錢伯城.「其」字的濫用[J].咬文嚼字,1997(05):20-22.
- ^ 药房经理挪用公款98万元 潜逃20年后落网.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2024-10-22 [2025-04-16].
- ^ 龔維忠; 易詩雅. 牛津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经营之道. 中國編輯: 68–72,80. CNKI BJZG201304020.
- ^ 管珺; 張愛梅; 劉俊英; 荀志金. 代词“其”能否做主语的辨析. 編輯學報: 545–546. doi:10.16811/j.cnki.1001-4314.2015.06.014. CNKI BJXB201506014.
- ^ 國名爭議有解 馬其頓與希臘簽署初步協議 | 國際. 中央社. 2018-06-17 [2025-04-16] (中文(臺灣)).
- ^ 私留密件风波白宫接招 称拜登私宅无访客记录. 新華網. 2023-01-17 [2025-04-16].
- ^ 《字源》
- ^ 張夏. 孟子故里上九山村 “六合院”中家风“和”.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4-04-16: 5 [2025-04-16].
- ^ 遛狗不牵绳咬伤他人 法院:狗主人承担赔偿责任. 中新網. 2025-03-26 [2025-04-17].
- ^ 野鸭湖. 新華網. 2022-03-28 [2025-04-16].
- ^ 睢寧縣廣播電視台. 睢宁地名故事之“古邳”. 騰訊新聞. 2024-06-22 [2025-04-17] (中文(中國大陸)).
- ^ 时政Vlog|巷陌烟火韵味长. 新華網. 2024-04-24 [2025-04-16].
- ^ 鲁迅与其儿子──重读鲁迅的《答客诮》. 中新網. 2011-05-11 [2025-04-16].
- ^ 辭典檢視 [旃 : ㄓㄢ].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2023-12-29] (中文(臺灣)).
- ^ 黃興濤《「她」字的文化史》
- ^ 切韻音系自動推導器
- ^ 「牠」這個字怎麼用,和「它」有什麼區別? - 緣襯黑白的回答 - 知乎
- ^ 周聯華. 聖經中的「祂」和「他」. 台灣聖經公會. [2023-12-30].
- ^ 星神. 崩壞:星穹鐵道WIKI-開拓者筆記-米游社. [2023-12-29].
- ^ “睚”. PRTS. 2023-12-06 [2023-12-29] (中文(中國大陸)).
可能有用的網頁
[編輯]- 漢語人稱代詞#第三人稱
- 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存檔/2021年12月#關於中文維基百科是否有對非二元性別人士的人稱使用的有關指引
- 中文性別包容性語言指南--聯合國
- 賀祥.「她」字並非劉半農所造[J].咬文嚼字,1997(05):13.
- 「她」這個字是何時廣泛使用的? - 饃獸的回答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