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再談翻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近期有維基人在互助客棧提議應允許使用機翻,並宣稱「為何反而維基百科對機翻輔助有一種非常不包容的態度,這種態度能如何確保文章質量?」。這是一句典型的反問句,轉寫成陳述句就是「維基百科對機翻輔助不包容,所以無法確保文章質量」。實際上,此言差矣。為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後續論述基於「AI的翻譯能力至少與一般編者相當」這一點。

翻譯和文章質量有關嗎?

[編輯]

不可否認的是,英文百科的條目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高於中維許多。然而,大多數英維條目和中維一樣,也或多或少有各種問題,比較常見的有:

  • 結構混亂,內容跳躍,各章節之間缺乏循序漸進的介紹;
  • 來源缺失,許多內容沒有可供查證的腳註,或者腳註是不可靠來源。更有甚者,掛羊頭賣狗肉,所引用的腳註根本無法佐證內容;
  • 內容不足,許多條目對主題的介紹僅是淺嘗輒止,仍有巨大的擴充空間;

以上這些可不是我一家之言,知名維基人靖天子曾在他的論述中說過:

我從英文版翻譯過來的生物學條目(其中不乏英文版的GA與FA),印象中除了Armillaria luteobubalina一條以外,幾乎沒有條目是英文版全文正確無誤的,且幾乎所有條目都有重要內容的缺失,嚴重者還有全文離題不知所云的,全部都要我翻譯過後再大規模原創編寫。

本人對此深以為然。翻譯就像是創建原先條目的鏡像,如果原條目有瑕疵,不論翻譯水平如何高超,新條目必然也會帶有同樣的瑕疵。因此,將條目自英維搬運到中維並不是像把視頻從油管搬運到B站,加個中文字幕就行。因此我強烈建議在搬運英維條目時還應該:

  • 複查原條目的內容和參考來源,清理各種WP:V方面的問題;
  • 快速對條目主題進行一次檢索,看看是否有遺漏的內容;
  • 檢查WikiCommons,或許有更合適的圖片可以使用。

而這些都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翻譯的範疇;

簡而言之,翻譯的再好,只要不修正原版存在的問題,質量還是不行。更不要提哪怕完全沒有翻譯,本站還有一撥以原創內容為主的編者撰寫,這些編者撰寫的文章可和翻譯半毛錢沒有。總之,條目質量實際上和翻譯專業與否、質量如何之間沒什麼關係

那我們退一步講,假如翻譯真的和文章質量

維基百科對機翻輔助不包容嗎?

[編輯]

事實上,中維關於低質量翻譯的方針與模板都是按質量處理,而非機翻與否。速刪方針的G13說的是「翻譯質量拙劣」而非使用機翻。也就是說,被速刪是因為這玩意翻譯的實在太爛而不是用了機翻。T:Rough translation也沒有一棍子打死說是用了機翻,而是「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只要你的翻譯足夠好,真的沒有什麼人在乎你是怎麼翻譯的。大部分參與評審的維基人只在乎你的翻譯質量如何,有無歐化中文,是否有錯翻、漏翻的情況,並不在乎你是人工翻譯、機翻、還是找一隻鸚鵡翻譯的。假如某軟體確實有堪比熟練編者的翻譯能力,我想社群不會介意你在撰寫條目中使用的,也不會以此為理由阻撓你的條目上DYKN、GA、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