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院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院家
公家大臣家
華族伯爵
六花龙胆
六つ花竜胆車むつばなりんどうぐるま Mutsubana Rindō Guruma
本姓村上源氏久我家支流日语庶家
出身地山城國
家祖中院通方日语中院通方
支流北畠家武家
愛宕家日语愛宕家(羽林家)

中院家(日语:中院家なかのいんけ Nakanoin Ke)是日本的一個公家[1],本姓朝臣,為皇別日语皇別氏族[2]家格大臣家[1]家紋為六花龙胆車(六つ花竜胆車むつばなりんどうぐるま Mutsubana Rindō Guruma[3]。中院家是村上天皇皇子中務卿具平親王右大臣源師房之後[2][4],為村上源氏久我家的分家,家祖為內大臣源通親日语源通親第五子大納言中院通方日语中院通方[1][4]

歷史

[编辑]

中院家為大臣家[1],是村上源氏久我家的分家[1],系出村上天皇皇子中務卿具平親王子右大臣源師房一脈[2][5],家祖為內大臣源通親第五子大納言中院通方[1][4],《華族類別錄》編為第三十二類[2]家名日语家名「中院」得自久我家第二代當主源雅定日语源雅定的居所所在地中院町(六條室町)[6]。中院家於鎌倉時代初期分出[4][7],而其家祖中院通方之子日语権官大納言北畠雅家日语北畠雅家亦於同期分出北畠家(後為武家北畠氏)[8]

1418年(應永二十五年),後小松院太上天皇命時任中院家當主中院通守日语中院通守為負責春日祭日语春日祭上卿日语上卿,雖然中院通守以經濟理由請辭,惟後小松院拒絕收回成命。中院通守不希望因無法為朝廷效力而有辱家聲,使致其於同年3月17日(二月初十日)於持佛堂日语持仏堂以小刀割喉自殺。此事亦見於同年4月13日(三月初八日)《看聞日記》的記載。[9]

中院家歌人輩出,其第二代當主中院通成日语中院通成、第四代當主中院通重日语中院通重、第五代當主中院通顯日语中院通顕、第八代當主中院通守所撰的和歌都獲收入敕撰和歌集[1]。自室町时代中院通秀日语中院通秀江户时代中期的中院通躬日语中院通躬,歷代中院家當主均接受古今學教育,中院家因此亦以學問之家著稱,其中中院通秀與中院通勝日语中院通勝中院通村日语中院通村自身也是是著名的學者。此外,中院家於日本近代歷史初期與武家多有姻親關係[7]。幕末時,時任中院家當主中院通富日语中院通富為皇太子睦仁親王的三卿,並參與了明治维新後新政府的運作,更因此於1884年(明治十七年)得封伯爵[10],為華族[11][7]

分家

[编辑]

鎌倉時代初期,內大臣源通親第五子中院通方自久我家分出中院家,是為中院家家祖[4][7],而其子權大納言北畠雅家自中院家分出北畠家(後為武家北畠氏)[8]。江户时代,木工頭日语木工寮岩倉具堯日语岩倉具堯之孫、彥山座權僧正有清三子、權大納言中院通純日语中院通純猶子[註 1]權大納言愛宕通福[13]自中院家分出愛宕家日语愛宕家[12]

大納言
中院通方日语中院通方
日语権官大納言
北畠雅家日语北畠雅家
北畠家
木工頭日语木工寮
岩倉具堯日语岩倉具堯
權大納言
中院通純日语中院通純
彥山座權僧正
有清
權大納言
愛宕通福
中院家愛宕家日语愛宕家

領地

[编辑]

中院家在幕末時的領地的石高共500[4],而根據《舊高舊領取調帳日语旧高旧領取調帳》的記載,中院家在山城國共有4片領地,分別位於愛宕郡花園村(石高84石,今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愛宕郡幡枝村(石高116石,今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乙訓郡大藪村(石高200石,今京都府京都市南區)與乙訓郡上久世村(石高100石,今京都府京都市南區)[14]

註釋

[编辑]
  1. ^ 一説為中院通純之子。[12]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平凡社 2009.
  2. ^ 2.0 2.1 2.2 2.3 岩倉 1878,第29頁.
  3. ^ 千鹿 1995,第536頁.
  4. ^ 4.0 4.1 4.2 4.3 4.4 4.5 維新史料編纂會 1929,第458-459頁.
  5. ^ 維新史料編纂會 1929,第267-268頁.
  6. ^ 倉本一宏日语倉本一宏. 公家源氏―王権を支えた名族. 中公新書 2573. 2019-12-17: 226–27. ISBN 978-4-12-102573-9.  已忽略未知参数|pubisher=(建议使用|publisher=) (帮助)
  7. ^ 7.0 7.1 7.2 7.3 小學館 1994.
  8. ^ 8.0 8.1 講談社 2015a.
  9. ^ 井原 2014,第178-179頁.
  10. ^ 小田部 2006,第325頁.
  11. ^ 岩倉 1878,第30頁.
  12. ^ 12.0 12.1 維新史料編纂會 1929,第148頁.
  13. ^ 思文閣 2016.
  14. ^ 旧高旧領取調帳データベースの検索. 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 1868 [202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參考書籍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