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印度专属经济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西洋印度洋周边海域的专属经济区。

印度海洋边界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UNCLOS) 》所承认,包括领海及毗邻海域,和专属经济海域的边界。印度拥有12海里(22公里,或14英里)的领海区和200海里(370公里,或230英里)的专属经济海域。该国拥有超过7,000公里(4,300英里)的海上边界,与7个国家为邻。

印度专属经济海域(英语:Exclusive economic zone of India,简称EEZ)的总面积有2,305,143平方公里(890,021平方英里),在全球排名第18。[1]包含有位于印度西南海岸拉克代夫海中的拉克沙群岛[2]以及在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安达曼-尼科巴群岛[3]印度的EEZ西邻巴基斯坦,南邻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东邻孟加拉国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

印度鉴于其国土所在印度次大陆大陆棚往外延伸甚远,具有重大潜力,而在2010年向联合国提交一份包含超过6,000页科学数据的请愿书,寻求将其EEZ从标准的离海岸线200海里扩展至350海里。[4][5]此扩展将让印度目前的EEZ面积几乎翻一倍。

UNCLOS对于扩展EEZ的范围,有提供框架以超越传统的200海里限制。UNCLOS第76条规定,若沿海国家有科学证据证明大陆棚延伸超过200海里,可将其EEZ扩展至最多350海里。[6]

印度将EEZ扩充之后可为其带来的优势有:

  • 增强获取海洋资源的能力、
  • 强化国家安全、
  • 扩充经济机会、及
  • 促进科学研究与探索。

法律框架

[编辑]

印度于1976年通过其"领海、大陆棚、专属经济海域及其他海上区域法(Territorial Waters, Continental Shelf,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and Other Maritime Zones Act, 1976)",[7]在法律上界定专属经济海域的概念。印度于1997年6月也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该国于1981年颁布"印度海洋区域(外国渔船捕鱼管制)法(THE MARITIME ZONES OF INDIA (REGULATION OF FISHING BY FOREIGN VESSELS) ACT, 1981)",[8]禁止未经许可的外国渔船在印度专属经济海域内捕鱼。印度也另行颁布法律来规范印度国内渔船在专属经济海域内的捕鱼和渔业活动。[9]

专属经济海域重要性

[编辑]
橙红色:南亚次大陆地区;浅橙色:其他属于印度文化圈的地区,主要包括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南部占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黄色:不属于印度文化圈但亦受印度文化较大影响的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汗中国西南地区以及菲律宾。史上印度文化的影响力,在概念上与专属经济海域(EEZ)相关的是它经由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众多印度化之印度教-佛教王国而扩展至东南亚。

一国拥有专属经济海海域(EEZ),可由此获得更为广泛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商业捕鱼和其他海洋资源、航行自由、国际贸易、国家安全和对于他国家的战略优势。[5][9]印度拥有7,500公里的海岸线和超过230万平方公里的EEZ,对其EEZ内的资源拥有专属控制权。[9]印度的海洋资源丰富,根据一份于201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其沿海地区的潜在渔获量高达392万吨,但目前仅开发约320万吨。[9]

国家专属经济海域(EEZ)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海盗活动、外国船只的非法捕捞、航行自由受限、外国船只越界进入印度EEZ以及各国之间的权益冲突。由于印度是个临印度洋沿岸的重要国家,其EEZ与繁忙的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相近。马六甲海峡频繁发生海盗活动,对途经此重要咽喉航道的船只和经此海域的贸易造成严重威胁。因而确保马六甲海峡的安全,对于保障印度的海洋利益极为重要。研究显示有组织的非法捕捞活动,导致当地许多濒危受威胁物种的数量减少,印度EEZ内的渔业资源和多个海洋生态区域因而遭到破坏。[10]由于海盗活动,航行自由也成为一令人担忧的问题。中国在印度EEZ周围的活动也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威胁。[11]各国间就EEZ权益的相互竞争导致争端,例如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瑟克里克英语Sir Creek(无人居住的沼泽地)争端。以往UNCLOS在扩大EEZ范围(基于大陆棚往海洋延伸程度)的同时,也批准国数项相互矛盾的主张,导致各国对扩大EEZ内的资源开发产生争议,形成一场资源争夺战。[9]

印度海岸警卫队负责对该国近海地区,而印度军方的安达曼-尼科巴联合司令部英语Andaman and Nicobar Command则负责对外海地区,担起保护该国EEZ的任务。

印度现有专属经济海域面积

[编辑]
EEZ 面积 (公里2 / 英里2)
印度大陆英语Mainland India拉克沙群岛 1,641,514公里2(633,792英里2
安达曼-尼科巴群岛 663,629公里2(256,229英里2
合计 2,305,143公里2(890,021英里2

印度扩大专属经济海域主张

[编辑]

印度于2010年度根据一份长达6,000页,包含新的沉积物和科学证据向联合国请愿,要求将印度的专属经济海域从海岸线外缘200海里扩大到350海里。这种扩展将让印度目前的EEZ面积几乎翻倍。当证据显示大陆棚延伸超过200海里时,UNCLOS允许将EEZ扩展超过200海里的限制,最远可达350海里。为对印度EEZ进行综合管理和绘制地图,该国的地球科学部英语Ministry of Earth Sciences(MoES)于1999年启动一项持续进行的项目,但截至2018年仅完成30%的进度。有来自多个国家机构的60名科学家开始对数位地质绘图英语Digital geologic mapping自然地理学沉积学古气候学喜马拉雅山脉地质英语geology of the Himalayas构造学、印度水文和南亚季风英语Monsoon of South Asia、{矿产资源评估英语Mineral resource estimation进行多学科研究。印度参与研究的人员来自多个国内知名研究所和大学,例如印度国家极地海洋研究中心英语National Centre for Polar and Ocean Research(NCPOR)、印度国家海洋研究所英语National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India (NIO)、国家海洋技术研究所英语National Institute of Ocean Technology (NIOT)、印度地质调查局英语G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 (GSI) 以及许多大学。这些研究另可增强印度沿海地区人民应对环境灾害的能力,并改善其社会经济福祉。[9]

邻接专属经济海域国家

[编辑]

与印度专属经济海域邻接的国家,从西到东有:

EEZ 是否有争议 (是/否) 距离 说明
巴基斯坦专属经济海域 连续性 瑟克里克#印度-巴基斯坦边境争执英语Sir Creek#Indo-Pakistani Border Dispute
斯里兰卡专属经济海域 连续性 最终于1976年经由签署印度-斯里兰卡海洋边界合约英语India–Sri Lanka maritime boundary agreements而解决。
马尔代夫专属经济海域 连续性 两国于1976年经由签署合约,将米尼科伊岛划归印度而解决。参见印度-马尔代夫关系#1976年海洋条约英语India–Maldives relations#1976 Maritime treaty
孟加拉国专属经济海域 连续性 两国最终于2014年经由常设仲裁法院(设于荷兰海牙的国际仲裁机构,创立于1899年)裁定而解决。参见孟加拉国-印度边界#海洋英语Bangladesh–India border#Maritime
缅甸专属经济海域 印度的登陆岛英语Landfall Island距离缅甸的科科群岛有40公里。 印度为促进其偏远东北诸邦的交通运输,与缅甸协商,经同意后在缅甸建设希特威港英语Sittwe Port(深水码头)作为印度加叻丹多模式交通运输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2][13]
印尼专属经济海域英语Exclusive economic zone of Indonesia 印度国境最南端 - 印地拉点英语Indira Point距离印尼国境最北端 - 隆多岛英语Rondo Island有135公里。[14][15] 印度正在开发印尼亚齐省沙璜的深水港,以作经济及军事用途。参见沙璜#交通印度-印尼关系#战略伙伴关系英语India–Indonesia relations#Strategic partnership[16]
泰国专属经济水域英语Exclusive economic zone of Thailand 印度尼科巴群岛中的卡莫他岛(Camorta Island)北面有蒂朗冲岛英语Tillangchong,距离泰国西密兰群岛约440公里。
印度大尼科巴岛的坎普湾距离泰国的小皇帝岛英语Ko Racha Noi有488公里。
泰国与印度、缅甸、印尼和马来西亚订有条约,界定海洋边界。
马来西亚专属经济海域英语Exclusive economic zone of Malaysia 印度大尼科巴岛的坎普湾距离马来西亚的浮罗交怡(浮罗交怡)630公里。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ea Around Us – Fisheries,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 [201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3). 
  2. ^ Lakshadweep. encyclopedia.com. [201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7). 
  3. ^ Sawhney, Pravin. A watchtower on the high seas. The Tribune. 2019-01-03 [201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6). 
  4. ^ Expect UN nod for India's extended EEZ claim: Kumar. The Economic Times English Edition. 2011-06-11 [2025-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25). 
  5. ^ 5.0 5.1 Sunderarajan, P. India hopes to double its EEZ. The Hindu. 2011-06-12 [201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6. ^ 王冠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國際海洋法法庭. 海洋委员会. [2025-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20). 在第76条关于大陆礁层的定义规定中,大量引入以科学探勘资讯作为沿海国主张大陆礁层界限范围的基础,并且在地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可以主张超过200海里、但在350海里范围内的外部大陆礁层。 
  7. ^ Territorial Waters, Continental Shelf,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and Other Maritime Zones Act, 1976 (PDF). India Code. [2025-01-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6-24). 
  8. ^ THE MARITIME ZONES OF INDIA (REGULATION OF FISHING BY FOREIGN VESSELS) ACT, 1981 (PDF). India Code. [2025-01-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5-01-20). 
  9. ^ 9.0 9.1 9.2 9.3 9.4 9.5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of the Seas around Ind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8-01-24.
  10. ^ Pillai, N.G.K.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una Fisheries in the Indian Ocean and Indian Exclusive Economic Zones (EEZ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May 2013, 3 [2024]. doi:10.5376/ijms.2013.03.0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02). 
  11. ^ Mari Izuyama (lead author). Chapter 2 - Security in the Indian Ocean Region: Regional Responses to China’s Growing Influence (PDF). East Asian Strategic Review 2017. [2025-01-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5-01-02). 
  12. ^ Purushothaman, Vakkom. Kaladan Multi Modal Transit Transport Project to link sea route in Myanmar with Mizoram. The Northeast Times. [2012-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5). 
  13. ^ India starts construction of ₹1,600-cr Mizoram-Myanmar Kaladan roa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usiness Line, 2018-04-17.
  14. ^ James Horsburgh, 1852, The India Directory, Or, Directions for Sailing to and from the East Indies, Page 63.
  15. ^ Rondo Island, The Rich Uninhabited Island. [202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3). 
  16. ^ Eyeing Southeast Asia, India builds port in Indonesia, Economic Times, 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