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普特尼克危机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4届美国总统
第一任期
第二任期
身后
![]() ![]() |
||
斯普特尼克危机(英语:Sputnik crisis),也称斯普特尼克时刻(Sputnik moment),指1957年10月4日苏联抢先美国成功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卫星,令西方世界陷入一段恐惧和焦虑的时期。[1]这场危机是冷战中的其中一个重大事件及转捩点,当时美国一直认为自己在导弹和航天领域上站于领导地位,并曾经在斯普特尼克1号发射前尝试过两次试射人造卫星,但均告失败。斯普特尼克1号发射的成功显示了美苏之间的技术差距,引发了美国宇航局的成立和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持续20多年的太空竞赛。[1][2]
背景
[编辑]美国是1950年代初期主导世界的大国,在多项科技上都处于领先优势。然而,美苏两国在教育差距快速收缩,1955年至1961年间苏联每年培训的科学家人数已是美国的两到三倍。[3]斯普特尼克1号的发射和入轨成功表明苏联在技术上取得了实质性飞跃,也被美国视为对自身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这直接促使美国在研发、教育和国家安全上投入大量联邦层面的投入。[4]
发射
[编辑]斯普特尼克1号于1957年10月4日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5][6],安全带在发射后116秒分离,核心发动机于295.4 秒关闭。[7]发动机熄火后19.9秒与第二级分离,卫星被投放及启动。斯普特尼克1号在轨道上运行了三个月,直到1958年1月4日,期间总共完成了1440个地球轨道的绕行。[5]
美国反应
[编辑]在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成功发射后五日,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表了讲话,当被记者询问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时,艾森豪威尔说“卫星本身一点也没有引起我的担忧”。[8]然而,在1958年艾森豪威尔便转变态度,指苏联在太空科技的进步已经超过了美国,并指将可能会对美国构成直接的军事威胁及领导地位。[9]
影响
[编辑]苏联成功将斯普特尼克1号发射代表了两个优势:(1)他们拥有将卫星送入轨道的能力,及(2)他们的洲际弹道导弹技术已被成功验证,可以进行长距离的打击,这对原先在地理上具有优势、远离欧洲的美国构成直接威胁。[8]这被视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促使在在研发及教育上的大量投入,也代表了太空竞赛的开始。[4]
斯普特尼克危机在美国引发一连串事件:
- 在两天内计算斯普特尼克1号的轨道。
- 1958年2月,美国政府认为他们需要一个具备研究和设计能力的高阶防卫部门,遂成立高等研究计划局,即后来的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或称DARPA。
- 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正式批准成立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推动水星计划,带领美国进入太空竞赛。
- 进行培育新一代工程师的教育计划,过程中发展出新数学(New Math)的概念。
- 意外使科学界获得大量研究资金。1959年,美国国会拨付1.34亿美元给国家科学基金会,比前一年多了近1亿美元。到了1968年,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预算已经达到将近五亿美元。
- 北极星弹道导弹计划
- 为了北极星计划而开始专案管理的研究与发展,创造出现代专案管理的概念和标准的专案模型,即专案评估与审核技术(PERT)。
-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0年的总统选举提出,要缩小导弹差距,即部署1000枚民兵弹道导弹,数量远远超过当时苏联拥有的弹道导弹。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Some History of the Department of Astronom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原始内容存档于4 May 2007).
- ^ various articles, see link for the search. New York Times. Oct 6–31, 1957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 ^ Kaiser, David. The Physics of Spin: Sputnik Politics and American Physicists in the 1950s. Social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2006, 73 (4) [2025-04-07]. ISSN 1944-768X. doi:10.1353/sor.2006.0030.
- ^ 4.0 4.1 Kay, Sean. America's Sputnik Moments. Survival. 2013-05, 55 (2): 123-146 [2025-04-07]. ISSN 0039-6338. S2CID 154455156. doi:10.1080/00396338.2013.784470 (英语).
- ^ 5.0 5.1 Zak, Anatoly. Sputnik's mission. RussianSpaceWeb.com. 2015 [27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January 2013).
- ^ Sputnik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September 2007) (西班牙语).
- ^ ВЕТРОВ, Г. С. (编). КОРОЛЕВ И ЕГО ДЕЛО 03-02. Испытатели. [2025-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2) (俄语).
- ^ 8.0 8.1 Mieczkowski, Yanek. Eisenhower's Sputnik Moment: The Race for Space and World Prestige. United State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3: 11. ISBN 978-0-8014-5150-8.
- ^ Peoples, Columba. Sputnik and ‘skill thinking’ revisited: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in American responses to the Soviet missile threat. Cold War History. 2008-02, 8 (1): 55-75 [2025-04-07]. ISSN 1468-2745. S2CID 154436145. doi:10.1080/14682740701791334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