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戟短程弹道导弹

此条目或其章节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22年7月4日) |
天戟短程弹道导弹 Sky Spear Missile或SRBM | |
---|---|
类型 | 战术弹道导弹 短程弹道导弹 |
原产地 | ![]()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2001年- |
使用方 | ![]()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 |
研发日期 | 大约为1996年开始研发[1] |
生产商 | 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 |
单位成本 | 未知 |
生产日期 | 未知 |
制造数量 | 未知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150千克 |
长度 | 8.0米 |
宽度 | 0.41米 |
弹头 | 高爆弹 破片弹 |
发动机 | 固态火箭 |
作战范围 | 300-500公里 |
天戟短程弹道导弹,又称天弓二B短程弹道导弹,是一种中华民国空军防空暨导弹指挥部装备的战术弹道导弹与短程弹道导弹,用于打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目标,是目前台湾已知有公开且实际部属服役的弹道导弹。[2]
研发背景
[编辑]1995年-1996年,台海两岸爆发台湾海峡导弹危机,又称第三次台湾海峡危机,时任中华民国国防部参谋本部参谋总长罗本立为因应中华民国国军并无可直接打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目标的武器,于是下令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CSIST)将4枚天弓二型防空导弹改造为短程弹道导弹,该改造计划又被称为“3124专案”。[1][3]
导弹性能
[编辑]天戟短程弹道导弹具有一个两级推进器,弹头可使用高爆弹或破片弹,中华民国政府及军方将其称为天弓二S(原型)或天弓二B(更新型、增程型,最远可达500公里),而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介绍中则将其称为天戟(Tien Chi),珍氏战略武器的评估则认为该导弹射程最少可达120公里,最远可达300公里,装备弹头重量原计划为500千克,但服役版本仅有100-200千克的酬载。[4]
部署位置
[编辑]截至2001年初,多达50枚天戟短程弹道导弹部署于两个地点:作为台湾本岛前锋的澎湖群岛和作为马祖列岛前锋的东引岛,导弹被安置在导弹发射井中并受到天弓二型防空导弹的保护。[5][6]
更新计划
[编辑]2019年中华民国政府高层交由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进行导弹更新,由于天戟短程弹道导弹首批导弹量产至今近20年,军方已将该型导弹列为更新重要计划,天戟短程弹道导弹的更新模式为弹体外型不变,但是内部弹头火药、导航控制系统、固态推进火药以及末端的推进器等配置完全更换,因导弹许多组件已获得轻量化,多出来的空间及重量可用来强化弹头破坏能量及导弹精准度,透过更新导弹内部各组件与固态火药的方式,可让破坏力更强以及射得更准,在导控系统更新后,误差值缩小在3米内,达到精准打击目的,不过导弹射程目前仍维持500公里不变,更新案经核定后以代号“天鹗计划”正式启动,规划以3年时间完成更新。[7]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台海危機坐鎮指揮 前參謀總長羅本立辭世 享壽92歲. [2019-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
- ^ 台北时报. A better indigenous missile defense. 台北时报. 2001-07-13 [2022-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英语).
- ^ 空軍檢整驗證部署18年「地對地」雄昇攻陸飛彈. [202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4).
- ^ Missile Threat:Tien Chi. [2019-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2).
- ^ 不怕中國導彈!天弓2B佈署澎湖 500公里射程毀陸基地. [2020-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3).
- ^ 部署我初代短程地對地飛彈 東引威龍陣地首曝光. [2022-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5).
- ^ 傳中科院啟動「天鶚計畫」天弓二B型飛彈變更強、更準. [2019-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 | ||||||
---|---|---|---|---|---|---|
短程弹道导弹 | 中程弹道导弹 | 反舰导弹 | 巡航导弹 | |||
青锋导弹 · 天戟导弹 | 天马导弹 | 雄风一 · 雄风二 · 雄风三 | 雄二E · 万剑 · 云峰 · 云峰二 | |||
反坦克导弹 | 反辐射导弹 | 空对空导弹 | 防空导弹 | |||
昆吾导弹 | 天剑二A | 天剑一 · 天剑二 | 天弓一 · 天弓二 · 天弓三 · 天弓四 · 海弓三 · 捷羚 · 海剑羚 · 陆剑二 · 海剑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