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巡航坦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巡航坦克
附辅助炮塔的十字军 Mark I
类型装甲坦克
原产地 英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37–1945
使用方英国陆军
参与战争/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

巡航坦克(英语:Cruiser tank,有时称为骑兵坦克快速坦克)是英国战间期提出的一种坦克分类概念,该类坦克设计为现代化的装甲化与机械化骑兵,与步兵坦克不同。巡航坦克是在1930年代的中型坦克设计未能满足英国皇家装甲兵团(Royal Armoured Corps, RAC)需求后发展出来的。该概念由吉法德·勒·肯·马特尔(Giffard Le Quesne Martel)提出,他主张使用大量小型轻坦克以压制敌人,而非少数昂贵且表现不佳的中型坦克。“轻型”巡航坦克(如Mk.I巡航坦克)装甲较薄,速度较快,而“重型”巡航坦克(如Mk.II巡航坦克)则拥有较厚的装甲,但速度稍慢。

英国的巡航坦克系列始于1938年的A9与A10巡航坦克,随后发展出A13、A13 Mk II、1940年的A13 Mk III 考文垂,以及1941年服役的A15 十字军。十字军坦克在1944年被A27 克伦威尔取代。A34 彗星则是克伦威尔的改良版本,配备更强的武器,并于1944年底开始服役。1946年推出的百夫长坦克取代了巡航坦克与步兵坦克,成为英国的“通用坦克”,并成为最早的主战坦克(MBT)之一。

背景

[编辑]

由于1930年代中期的Mk.III中型坦克等实验性中型坦克设计未能满足需求,英国发展出专门的快速巡航坦克,该类坦克在装甲厚度上做出牺牲,以换取更高的速度;与此同时,也发展了以牺牲速度来强化装甲的步兵坦克。由于财政限制,英国无法同时生产适合近距离支援与突破作战的全能型坦克,因此英国的装甲作战理论演变为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坦克,并编制成两种不同的单位与部队。巡航坦克主要配属于皇家装甲兵团的装甲团,这些团队隶属于装甲师,部分来自皇家坦克团(RTR),另一些则来自战时改编的骑兵团。步兵坦克则分配给陆军坦克营(Army Tank Battalions),有时编入皇家坦克团的陆军坦克旅(Army Tank Brigades)。此外,像轻型坦克Mk VI这类小型、快速、轻装的坦克则主要作为侦察车辆使用。

吉法德·勒·肯·马特尔在1930年代担任英国战争部机械化助理主任与副主任期间提出了巡航坦克的概念。他认为中型坦克对步兵支援来说过于复杂且昂贵,在战场上容易受到反坦克武器的威胁,也无法在移动中精确射击,因此速度对它们而言没有太大意义。相较之下,他更支持使用大量小型简单的坦克来压制敌人,而不是倚赖少数昂贵的中型坦克。虽然马特尔认为长远来看应该研发一款“通用坦克”,但在1936年至1939年间,他仍致力于步兵坦克的研究。尽管他不希望中型坦克的发展方向分裂,但在当时的发展条件与财政限制下,他仍接受了这种分流的逻辑。巡航坦克被设计用于装甲师的机动作战,而步兵坦克则用于在坚固防御阵地前支援步兵进攻。两种不同的坦克发展出各自的作战理论与战术,步兵坦克的设计理念来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军坦克支援步兵进攻的经验,而装甲师的理论则强调巡航坦克的速度,使其能够独立行动,执行侧翼攻击、反击与追击作战。

发展

[编辑]
一辆在加莱被遗弃的受损巡航坦克Mk I(近战型),1940年。

如同海军的巡洋舰,巡航坦克具有较高的机动性,能够独立于较慢的步兵与其支援的步兵坦克火炮进行作战。在步兵坦克突破敌军防线后,巡航坦克将深入敌后,袭击补给线与指挥中心,这种战术受到了J.F.C.富勒珀西·霍巴特巴兹尔·利德尔·哈特等理论家的影响。巡航坦克的设计类似于传统的骑兵作战模式,因此速度成为最重要的特性。为了减轻重量,早期的巡航坦克通常装甲较薄、武器较轻。

强调速度的设计导致英国巡航坦克在平衡性上的缺陷;由于发动机功率有限,巡航坦克为了实现高速度,不得不牺牲装甲防护(相比之下,以步兵行军速度为标准的步兵坦克可以配备更厚重的装甲)。“速度即是装甲”的理念在皇家装甲兵团(Royal Tank Corps)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英国未能意识到,这种机动性的原则在面对德军坦克时反而成为劣势,因为德国的设计理念是接受较低速度以换取更优秀的装甲与火力},使得德军中型坦克发射的一发炮弹就能轻易摧毁巡航坦克。

巡航坦克Mk I(A9)

大多数巡航坦克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其主炮口径过小。最早的巡航坦克配备QF 2磅炮(40毫米),在战争初期足以对抗当时的坦克装甲,但英军从未为其配发高爆弹(HE),这使得巡航坦克在应对敌军拖曳式反坦克炮时处于劣势,特别是在北非战役的远距离交战环境下。某些车型(如十字军坦克)配备额外的机枪炮塔,但这并不能替代高爆弹的作用。随着德军坦克装甲加厚,英军开始为巡航坦克升级更强的QF 6磅炮(57毫米),最早装备于十字军Mk III(作为过渡方案,直到下一代巡航坦克服役)。最早版本的克伦威尔坦克(Cromwell)也配备了6磅炮,但仍然缺乏有效的高爆弹。克伦威尔坦克原计划安装高初速75毫米炮,但由于该炮尺寸过大,无法适配炮塔环,因此最终采用扩膛的QF 75毫米炮,该炮能够使用美军的75毫米弹药,增强高爆弹能力,但穿甲能力有所下降。然而,QF 75毫米炮仍足以应对大多数德军装甲车辆。克伦威尔的成功部分来自其高功率重量比,它搭载的劳斯莱斯梅林(Merlin)发动机改装成的流星发动机(Meteor)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使其在公路上最高时速可达40 mph(64 km/h),而M4雪曼坦克的公路极速约为30 mph(48 km/h)。克伦威尔在越野速度与机动性上也略胜一筹。新型发动机使巡航坦克能够配备比以往更厚的装甲与更强的武器。

由于克伦威尔无法搭载高初速75毫米炮,英军开始研发适合QF 17磅炮的坦克,以应对德军重装甲车辆。这导致了Mk.VIII挑战者巡航坦克(Cruiser Mk VIII Challenger)的诞生,它使用加长的克伦威尔底盘,搭载新炮塔以安装17磅炮。然而,挑战者坦克是一款妥协之作,虽然乘员喜爱其强大火力,但为了安装大口径炮而削减的装甲使其不适合近距离作战,并且行驶时经常脱履带。英军拥有大量美制M4雪曼坦克,因此临时改装出雪曼萤火虫(Sherman Firefly),能够配备17磅炮,成为有效的反装甲武器。萤火虫通常与丘吉尔坦克、雪曼与克伦威尔混编使用,比例约为1:4。萤火虫的生产速度远超挑战者,但在装备克伦威尔的单位中,挑战者仍然更受青睐,因为雪曼的道路速度较慢,越野机动性较差。

英军巡航坦克的最终发展是彗星坦克,其搭载改良型的17磅炮——77毫米高初速炮(77 mm HV)。彗星坦克是克伦威尔的进一步发展型,被定位为“重巡航坦克”,目标是取代17磅炮专用载具(如挑战者或萤火虫)。与克伦威尔相比,彗星降低了最高时速至32 mph(51 km/h),以换取更好的装甲防护与能够对抗重装甲德军坦克的火力,同时保留高爆弹能力。然而,彗星服役时间较短,因为百夫长坦克的设计已经接近完成,首辆原型车于1945年问世。尽管巡航坦克强调机动性,但早期设计普遍存在机械可靠性问题,特别是在北非战役中炎热且沙尘漫天的环境下。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于研发与投产过于仓促所导致。1940年法国战役的失败使英军急于扩充装甲部队,许多巡航坦克设计直接“从图纸上投入生产”,导致可靠性问题更加严重。此外,早期巡航坦克搭载的自由发动机(Liberty engine)已经老旧,且在十字军坦克等车型中被推至极限。这一问题直到1944年克伦威尔问世,并采用强大可靠的流星发动机后才得以彻底解决。

历史

[编辑]

战间期

[编辑]
坦克生产数量(1938年10月-1940年6月)[1]
年份 轻型坦克 步兵坦克 / 巡航坦克 总计
1938年
第4季
169 29 198
1939年 734 235 969
1940年
至6月
140 418 558
总计 1,043 682 1,725

在1936年,英国战争部决定发展轻型坦克(供骑兵使用)、巡航坦克、中型坦克及步兵/突击坦克。到了1938年,中型坦克因研究计划停滞而遭到放弃,取而代之的是更重型的巡航坦克与步兵坦克。战争爆发后,英军更倾向于发展重型步兵坦克,以突破德国边境的齐格菲防线Westwall)。[2]

在1934年,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Vickers-Armstrongs)的约翰·卡登爵士(Sir John Carden)依据1934年的规范(英国参谋部编号A.9),设计了一款“Woolworth”中型坦克作为近战支援坦克。该设计参考了因财政因素被放弃的中型坦克Mk III,但减轻重量并采用商用引擎以降低成本。[3] 该车最终被接受为过渡性设计,并进行有限生产,成为巡航坦克Mk I。其后计划用克里斯蒂悬挂系统(Christie suspension)设计的新型巡航坦克取代它。从1937年至1938年,共生产了125辆A9。该坦克装甲较薄,但最高时速可达25 mph(40 km/h),并配备一门高效的QF 2磅炮作为反坦克武器。

巡航坦克Mk II(A10)由卡登设计,原为步兵坦克,基于A9设计但增加装甲,使装甲厚度达到30 mm(1.2英寸)。然而,其装甲仍不足以胜任步兵坦克角色,因此改为“重巡航坦克”,并于1938年7月投入生产,作为另一款过渡设计。A10与A9使用相同的主炮,是第一款配备贝莎机枪(Besa machine gun)的英军坦克,至1940年9月共生产了175辆。[4] 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A9暴露出装甲不足与车内空间狭窄等缺点,但仍在法国、北非战场希腊战役(1941年)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英军对Mk I与Mk II巡航坦克的订单有限,并希望发展更先进、更快速的巡航坦克,采用J. Walter Christie设计的克里斯蒂悬挂系统,并加强装甲防护。

巡航坦克Mk III(A13),其大直径路轮为克里斯蒂悬挂系统的特征

在1936年,英军坦克设计先驱、曾发表装甲战论文的吉法德·勒昆·马特尔(General Giffard LeQuesne Martel)被任命为战争部机械化助理主任。他曾推动轻装甲“豆坦克”(tankette)概念,以提升步兵机动性。同年,他在红军秋季演习中观察了苏联BT坦克,该坦克正是基于克里斯蒂设计发展而来。他建议英军应采用该悬挂系统,并遵循克里斯蒂的设计理念,搭载轻型航空发动机,如自由L-12发动机(Liberty L-12)或狮式发动机(Napier Lion)。随后,英国政府批准向纽菲尔德机械化与航空公司(Nuffield Mechanisation and Aero)购买克里斯蒂设计的授权并进行生产。[5][6]

最初的A13 E1设计过于简陋且体积过小,不符合英军需求,但其纽菲尔德悬挂系统表现优异,成为巡航坦克Mk III(A13)的基础。经过两辆纽菲尔德建造的原型车(A13E2与A13E3)测试后,A13被正式投入生产,至1939年中期共生产了65辆。[6] Mk III重量约31,400磅(14.2公吨),乘员4人,搭载340匹马力的发动机,最高时速达30 mph(48 km/h),武装包括一门2磅炮(40 mm)与一挺机枪。该车于1937年服役时,英军尚未正式建立装甲师。[7] 克里斯蒂悬挂系统原本可实现无履带行驶模式,但英军认为其增加的机械复杂度无法带来足够的实用价值,因此取消了此功能。巡航坦克Mk IV(A13 Mk II)相较Mk III增加了装甲,并于1938年开始生产。[8]

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
在沙漠中的装备2磅炮的克鲁塞德(Crusader)坦克

巡航坦克Mk VI克鲁塞德坦克,Crusader)在西部沙漠战役中被大量使用。同期的卡文纳特坦克(Covenanter)因为可靠性问题被限制在英国本土用于训练。骑士坦克(Cavalier)、半人马坦克(Centaur)与克伦威尔坦克(Cromwell)则被规划为卡文纳特与克鲁塞德坦克的后继型号。原计划于1942年开始生产,但项目延迟,克鲁塞德坦克被作为临时方案升级,配备Mk.III型QF 6磅炮。骑士坦克是克鲁塞德的改良型,而半人马与克伦威尔则是另一种设计,分别使用骑士坦克的发动机与新的劳斯莱斯梅林发动机(Rolls-Royce Meteor)。这三款车辆在外观上相似。由于半人马与克伦威尔的相似性,一些半人马最终以克伦威尔标准完成生产。骑士坦克主要用于训练,而半人马与克伦威尔则参与了诺曼底战役彗星坦克(Comet)于1945年在西北欧投入使用,但克伦威尔与彗星的数量不足,无法完全取代英军中的美制坦克。

彗星坦克

在战争期间,随着更强大的发动机与更好的悬挂系统的发展,巡航坦克在保持速度与机动性的同时,增加了体积、装甲与火力。当巡航坦克的装甲厚度接近较重但速度较慢的步兵坦克时,巡航坦克与步兵坦克之间的区别逐渐变得模糊。百夫长坦克(Centurion)最初被设计为一款重巡航坦克,结合了巡航坦克的机动性与步兵坦克的装甲防护。然而,百夫长坦克最终超越了巡航坦克的概念,成为英国第一款现代化的主战坦克

其他国家的巡航坦克

[编辑]

在193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陆军将其坦克分为三类:轻型坦克(骑兵用)、轻型坦克(步兵用)与中型坦克。其中,骑兵用的轻型坦克类似于巡航坦克的概念。巡航坦克的理念也被加拿大苏联采用,例如苏联的BT坦克系列(быстроходный танк,意为“快速坦克”)。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注脚

[编辑]
  1. ^ Postan 1952,第103页.
  2. ^ Postan, Hay & Scott 1964,第309–310页.
  3. ^ Chamberlain & Ellis 1969,第30页.
  4. ^ Chamberlain & Ellis 1969,第31页.
  5. ^ Harris 1995,第278页.
  6. ^ 6.0 6.1 Chamberlain & Ellis 1969,第32页.
  7. ^ Steele 2005,第14页.
  8. ^ Chamberlain & Ellis 1969,第33页.

文献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书籍

[编辑]

论文

[编辑]
  • Armstrong, G. P. The Controversy over Tanks in the British Army 1919 to 1933 (PhD论文). King's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2023-10-09]. OCLC 731234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7). 
  • Coombs, B. British Tank Production, 1934–1945 (PhD论文). University of Kent. [2023-10-09]. OCLC 872698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需注册
  • Forrester, C. J. Montgomery and his Legions: A Study of Operational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Command in 21st Army Group, North-West Europe, 1944–45 (PhD论文). University of Leeds. [2023-10-09]. OCLC 7677338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9). 
  • Salmon, R. E. The Management of Change: Mechanizing the British Regular and Household Cavalry Regiments 1918–1942 (PhD论文). 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 [2023-10-09]. OCLC 8793907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可免费查阅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