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费迪南德·马科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斐迪南·馬可仕
费迪南德·马科斯
Ferdinand Marcos
 菲律宾第10任总统
任期
1965年12月30日—1986年2月25日
总理自己
塞萨尔·维拉塔英语Cesar Virata
副总统费尔南多·洛佩斯英语Fernando Lopez
前任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
继任科拉松·阿基诺
 菲律宾第4任总理
任期
1978年6月12日—1981年6月30日
总统自己
前任佩德罗·帕特诺(1899年)
继任塞萨尔·维拉塔英语Cesar Virata
 菲律宾第9任参议院院长
任期
1971年8月28日—1972年1月3日
总统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
前任欧洛希奥·罗德里格斯
继任阿图·莫德斯托·托伦蒂诺
个人资料
出生1917年9月11日
菲律宾 美属菲律宾北伊罗戈省萨拉特英语Sarrat
逝世1989年9月28日(1989岁—09—28)(72岁)
 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市
墓地 菲律宾北伊罗戈省马科斯纪念馆英语Ferdinand E. Marcos Presidential Center(1993年-2016年,未下葬)
 菲律宾达义市马尼拉英雄公墓英语Libingan ng mga Bayani(2016年迄今)
配偶卡门·奥尔特加(1954年之前)
伊梅尔达·马科斯1954年结婚)
儿女与奥尔特加:4人
与伊梅尔达:3人,包括:
宗教信仰菲律宾独立教会→罗马天主教
签名
军事背景
效忠
服役时间1942年–1945年
军衔
部队第21步兵师:美国远东陆军英语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in the Far East
第14步兵团:美国陆军部队驻菲律宾 – 北吕宋岛
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费迪南德·埃曼努埃尔·埃德拉林·马科斯他加禄语Ferdinand Emmanuel Edralin Marcos,1917年9月11日—1989年9月28日),为与后来也当选总统的儿子区分又称老马科斯他加禄语Ferdinand Marcos Sr.),菲律宾政治人物、律师、独裁者[1][2][3],于1965年至1986年担任菲律宾总统。他在1972年至1981年实施戒严令,并在之后保留了大部分戒严令权力直至1986年被人民力量革命推翻。

马科斯早期通过声称自己是“菲律宾获奖最多的战争英雄”而获得政治上的成功[4],但他的许多说法最终被认为是虚假[5][6][7]美国陆军的文件描述他在战时的说法是“欺诈性”和“荒谬”的[8][9](参见:费迪南德·马科斯的军事生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成为一名律师。1949年至1959年在菲律宾众议院任职,1959年至1965年在菲律宾参议院任职。之后,他在1965年菲律宾总统选举英语1965 Philippine presidential election成功当选总统。上任后,马科斯推行了一项由外债资助的基础设施发展计划[10],使他在第一任期内很受欢迎,尽管这些举措在之后引发了通货膨胀危机,导致第二任期的社会动荡[11][12]。1972年9月23日,马科斯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即将结束前不久宣布菲律宾进入统治下的戒严令[13][14]。戒严令于1973年通过备受争议的公民投票英语1973 Philippine martial law referendum获得批准[15]。在此期间,宪法被修改,媒体被压制[16],政府使用暴力打压[17]政治反对派[18]穆斯林[19]、 疑似共产主义者[20][21]和普通公民[18]

1981年菲律宾总统选举英语1981 Philippine presidential election and referendum中,马科斯再度连任,展开第三届任期。由于1983年初开始的经济崩溃以及反对党领袖参议员阿基诺被暗杀引起的公愤,马科斯的声望大打折扣。种种的不满导致反对派在1984年菲律宾议会选举中死灰复燃,加上他的财务账户和虚假的战争记录被多份文件揭露,使得马科斯决定于1986年宣布提前举行大选英语1986 Philippine presidential election。对大规模的选举舞弊、政治动荡和侵犯人权的指控导致了1986年2月的人民力量革命,这场革命使他下台[22]。为避免支持和反对马科斯的军队在马尼拉发生军事冲突,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通过参议员保罗·拉克萨尔特英语Paul Laxalt建议马科斯“一刀切”(Cut and cut cleanly)[23]。马科斯随后与家人一起逃往夏威夷[24]。阿基诺的遗孀科拉松继任总统。

根据善政总统委员会英语Presidential Commission on Good Government提供的文件[25]马科斯家族英语Marcos Family菲律宾中央银行窃取了5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26]。PCGG还认为,马科斯家族过着奢侈的生活,在1965年至1986年间从菲律宾夺走了数十亿美元[27][28][29]。马科斯和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保持着数十年来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大的政府盗窃案[30]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马科斯的父亲马里亚诺·马科斯(Mariano Marcos,1895年4月21日–1945年3月8日) 为律师众议员,母亲是教师,马科斯是4名小孩中的次子。马科斯曾声称他是参与美菲战争的菲律宾将军安东尼奥·卢纳的后裔[31],然而这一说法后来被系谱学家Mona Magno-Veluz否认[32]。他还称16世纪明朝海盗林凤为其先祖[33]

马科斯就读于菲律宾大学法律系时相当活跃,不但是辩论冠军,还擅长游泳拳击摔角。在学时因被怀疑与父亲敌对的众议院议员暗杀事件有关,因而被判有罪入狱,不过随即被总统曼努埃尔·奎松特赦,但马科斯不接受,坚持上诉,并在关押期间准备司法考试。翌年最高法院改判无罪,马科斯遂得以出狱。不久马科斯大学毕业,参加司法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及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科斯参加菲律宾自治军,从事抗击日军游击队活动;并且于巴丹死亡行军中侥幸逃脱。马科斯的作战经历,成为马科斯往后的从政基础。

从政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菲律宾共和国于1946年正式独立,马科斯出任曼努埃尔·罗哈斯总统的秘书,1949年马科斯代表菲律宾自由党身份当选众议院议员,并且于1954年与伊梅尔达结婚,2人生下3个小孩。1959年马科斯进入参议院,1962年马科斯出任参议院议长,由于未获得自由党提名参选总统,马科斯便改代表国民党于1965年参选总统,以建立新社会运动为号召,击败寻求连任的马嘉柏皋而当选。

马科斯在总统任内加强与美国关系,并推行反共主义。他发誓要重整军队警察、改善农村基础建设,并执行土地改革计划,但他几十个浩大的计划吞噬了数十亿美元,许多还只是停留在草图上。在1966年10月在针对越南战争问题,他在马尼拉主持了东南亚条约组织,以支持美军为由派菲律宾军队进入南越,同时他与美国的同盟变得更加紧密。

从1966年到1971年,菲律宾字面上失业率从7.2%下降到5.2%,而实际上贫困进一步加剧,此外,屠杀和受贿却合法化了,民主政体名存实亡。然而由于裙带资本主义的腐化与权力寻租行为的横行,马科斯在任期间,菲律宾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引发反对人士的批判。尔后马科斯于1969年11月11日的总统大选竞选中,以选举舞弊的方式连任成功,成为菲律宾史上第一位连任成功的总统。

1960年代末期,由于不平等的加剧、暴力、和马科斯的任人唯亲,菲律宾在政治经济社会都出现混乱。并且在1969年出现了反政府的军事力量新人民军,并且与菲律宾共产党合作,成为菲共的游击组织,宣布以武装革命推翻政府,实施社会主义

独裁统治

[编辑]

1970年代随着学生运动的兴起、菲共新人民军的扩大做乱,在1970年1月爆发流血冲突,抗议的学生甚至企图冲进总统府马拉坎南宫与军警发生冲突。另外,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出现伊斯兰教分离主义军队活动。

马科斯先指控反对派领袖阿基诺与新人民军勾结并逮捕共产党领导人,更在1972年9月23日宣布《戒严令》(于9月21日生效),菲律宾全国戒严,取消1935年宪法中总统任期只有两届的限制。并以国家安全为由逮捕、拘禁数千人,有人因此长年失踪,更有多人死在拷问室和监狱中。

1978年6月11日,费迪南德·马科斯签署1596号总统法令,正式把包含中业岛在内的“自由邦”纳入菲律宾领土,把自由邦岛礁连同附近海域划入了“卡拉扬区域”,正式宣布设立卡拉扬市。[34]

1981年1月17日,马科斯宣布解除戒严,不过仍位居总统之位。1981年6月16日,睽违12年之后再度举行总统大选,马科斯发动了一次新的选举,他再一次以选举舞弊的方式获得胜利,并于同年6月30日宣誓就职。

尽管由于沙巴主权争议课题而与邻国马来西亚关系紧张,马科斯仍于1984年2月在文莱会见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穆罕默德,但双方没有讨论这项课题[35]。会谈结束后马科斯表示,沙巴问题将在5月份菲律宾立法选举英语1984 Philippine parliamentary election后两国再进行讨论[36]

下台及逝世

[编辑]
马科斯夫妇拜访美国总统里根,1982年
2016年安葬于马尼拉英雄公墓的马科斯墓地

1983年,反对派领袖阿基诺美国途经台湾中正国际机场(今台湾桃园国际机场)返国后,于马尼拉国际机场(今尼诺伊·阿基诺国际机场)被当众暗杀,引发国内外的一致批判。马科斯为重建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决定提前一年于1986年2月7日举办总统大选[37]。选举过程中,马科斯虽然有国家机器的宣传优势,并且以作票方式控制选举;选举结果,马科斯获得选票1080万7179张(53%),而阿基诺夫人科拉松则获949万1716张票(47%),惟政府部门在计票过程之中,许多选票被篡改、大量作废等,引发激烈的争议。马科斯不承认败选,且于1986年2月25日自行举办总统就职典礼。当日群众即包围马拉坎南宫,最后在众叛亲离下,马科斯全家搭乘美军直升机经关岛流亡夏威夷

1989年9月28日,因心脏病发病逝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市,终年72岁。1993年其遗体被保存,停放在位于北伊罗戈省马科斯纪念馆英语Ferdinand E. Marcos Presidential Center。2016年11月18日,杜特尔特政府允许马科斯遗体于马尼拉英雄公墓英语Heroes' Cemetery下葬[38]

马科斯家族英语Marcos family至今对菲律宾政坛仍有很大影响力,马科斯之子小费迪南德·马科斯亦曾任菲律宾参议员,并于2022年菲律宾总统选举中当选。

争议

[编辑]

马科斯留下了许多政治问题和过度独裁的经济遗产[39]

侵犯人权

[编辑]
在1986年反对马科斯独裁统治的集会上,抗议者高举埃斯卡兰特大屠杀英语Escalante massacre受害者的照片

马科斯政府的军队在1972年至1986年期间使用了各种形式的酷刑[40],这其中包括电刑、窒息、殴打、水刑等[41]

1976年,国际特赦组织发布一份报告列出了88名政府施刑者,其中包括菲律宾警察和菲律宾军队的成员,他们分别受菲德尔·拉莫斯少将和国防部长胡安·庞塞·恩里莱的直接控制[42]。根据酷刑受害者Rigoberto Tiglao的说法,马科斯被指控所有侵犯人权行为几乎都是由菲律宾警察部队实施的,特别是通过其全国“警察安全部队”(Constabulary Security Units)网络,这些部队的负责人直接向菲德尔·拉莫斯报告[43]

关于马科斯政权期间犯下的侵犯人权行为,有各种统计数据。菲律宾被拘留者特别工作组(TFDP)记录:[44]

  • 2,668起逮捕事件
  • 398起失踪案
  • 1,338次打捞
  • 128失意的打捞
  • 1,499人在大屠杀中丧生或受伤

大赦国际报告:[45]

  • 70,000 人被监禁
  • 34,000 人遭受酷刑
  • 3,240 人被记录在案

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麦考伊 (Alfred McCoy)给出了1975年至1985年间军方有记录的3,257起法外处决、35,000人遭受酷刑和70,000人被监禁的数字[43][46]。报章《Bulatlat》将任意逮捕和拘留的受害者人数定为120,000人,根据戒严令法外处决活动人士的人数为1,500人,而Karapatan(当地人权组织)的记录显示有759人非自愿失踪,他们的尸体从未被发现[47]。根据《颠覆性生活》(Subversive Lives)一书已故作者苏珊·昆波(Susan Quimpo)的说法,80,000人对于马科斯政权期间被监禁的人数来说是一个较低的数字[48]

除此之外,还有多达10,000名摩洛人在菲律宾军队、菲律宾警察和亲政府的伊拉加准军事组织的屠杀中丧生[49]

贪污

[编辑]

马科斯和妻子伊梅尔达·马科斯的事迹于1989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联合记录为史上最大政府贪污案(估计50亿至100亿美元),他们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一记录[30]

个人生活

[编辑]

马科斯与同居妻子卡门·奥尔特加(Carmen Ortega)住在一起,奥尔特加是伊洛卡纳混血儿。他们育有三个孩子,并在圣胡安奥尔特加街204号居住了大约两年。1953年8月,《马尼拉日报》宣布他们订婚[50]

关于马科斯和奥尔特加以及他们的孩子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和经历较少历史记载。马科斯于1954年4月17日与伊梅尔达·马科斯结婚,距他们初次见面仅11天。他们育有三个亲生子女:费迪南德、伊梅和艾琳马科斯。马科斯与奥尔特加的第四个孩子是在他与伊梅尔达结婚后出生的。夫妇俩后来收养了一个女儿艾梅[51]。马科斯在1968年至1970年间曾与美国女演员多维·比姆斯(Dovie Beams)传出绯闻[52]。2004年,据《悉尼晨锋报》报道,马科斯在1970年还与模特Evelin Hegyesi有不正当关系,并与她生了一个孩子Analisa Josefa[5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Bonner, Raymond. Waltzing with a Dictator: The Marcoses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n Policy. Waltzing with a Dictator: The Marcoses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n Policy. Times Books. 1987 [2022-11-30]. ISBN 978-0-8129-132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英语). 
  2. ^ Fuentecilla, Jose V. Fighting from a Distance: How Filipino Exiles Helped Topple a Dictator. Fighting from a Distance: How Filipino Exiles Helped Topple a Dictato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13-04-01 [2022-12-21]. ISBN 978-0-252-0950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英语). 
  3. ^ Inquirer, Philippine Daily. Marcos: Rise and fall of a dictator. INQUIRER.net. 2016-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英语). 
  4. ^ What's the issue with Marcos' World War II 'medals' again?. RAPPLER. 2016-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美国英语). 
  5. ^ INQUIRER.net. It’s all over; Marcos flees!. Inquirer.net. 2011-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英语). 
  6. ^ AJ. Marcos fake medals redux (Part II) – Asian Journal US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美国英语). 
  7. ^ Bondoc, Jarius. Suspicions resurface about Marcos heroism. Philstar.com. 2011-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8. ^ Gerth,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Based On Reporting By Jeff; Brinkley, Joel; Times, Was Written By Mr Gerth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MARCOS'S WARTIME ROLE DISCREDITED IN U.S. FILES. The New York Times. 1986-01-23.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0) (美国英语). 
  9. ^ AJ. MARCOS FAKE MEDALS REDUX (Part I) – Asian Journal US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美国英语). 
  10. ^ Galang, Ping. The economic decline that led to Marcos’ fall. GMA News Online. 201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英语). 
  11. ^ Balbosa, Joven Zamoras. IMF Stabilization Program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Case of the Philippines. Journal of Philippine Development. 1992, XIX (35). 
  12. ^ Cororaton, Cesar B.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in the Philippines. DPIDS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97-05: 3, 19. 
  13. ^ Declaration of Martial Law | GOVPH. Official Gazette of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8) (美国英语). 
  14. ^ FM Declares Martial law | GOVPH. Official Gazette of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5) (美国英语). 
  15. ^ Internet Archive, Daniel B.; Shalom, Stephen Rosskamm. The Philippines reader : a history of colonialism, neocolonialism, dictatorship, and resistance. The Philippines reader : a history of colonialism, neocolonialism, dictatorship, and resistance. Boston : South End Press. 1987. ISBN 978-0-89608-276-2. 
  16. ^ The Age - Google 新闻归档搜索. news.google.com.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17. ^ Alfred McCoy, Dark Legacy: Human rights under the Marcos regime. www.hartford-hwp.com. 1999-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1). 
  18. ^ 18.0 18.1 News, LLANESCA T. PANTI, GMA. Imee done with apologizing for atrocities during Marcos regime. GMA News Online. 2018-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英语). 
  19. ^ philippine church leaders fear filure of governmentmuslim negotiations. ucanews.com. 1987-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英语). 
  20. ^ CORTEZ, KATH M. Martial Law veterans recall fighting dark days of dictatorship. Davao Today. 2019-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美国英语). 
  21. ^ Why the Late Philippine Dictator Was No Hero. Human Rights Watch. 2016-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英语). 
  22. ^ Philippines - From Aquino's Assassination to People's Power. countrystudies.u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23. ^ Hoffman, David; Cannon, Lou; Coleman, Washington Post Staff Writers; Staff writers Milton; Dewar, Helen; Goshko, John M.; Oberdorfer, Don; W, George C. In Crucial Call, Laxalt Told Marcos: 'Cut Cleanly'. Washington Post. 1986-02-26. ISSN 0190-82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0) (美国英语). 
  24. ^ MARCOS FLEES, AQUINO RULES. Chicago Tribune. 1986-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25. ^ Pazzibugan, Dona Z. PCGG recovers $29M from Marcos loot. INQUIRER.net. 2014-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2) (英语). 
  26. ^ Hail to the thief. The Economist. 2016-11-12 [2022-11-30]. ISSN 001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27. ^ Philippines still seeks $1 billion in Marcos wealth 30 years after his ouster. Reuters. 2016-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2) (英语). 
  28. ^ News, G. M. A. What Marcoses brought to Hawaii after fleeing PHL in '86: $717-M in cash, $124-M in deposit slips. GMA News Online. 2016-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英语). 
  29. ^ swissinfo.ch, <John Heilprin>. Political will guides Marcos case in Philippines. SWI swissinfo.ch. 2015-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8) (英语). 
  30. ^ 30.0 30.1 GUINNESS WORLD RECORDS: Greatest robbery of a Government. The FENIX Channel. 2018-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英语). 
  31. ^ Ocampo, Ambeth. Looking Back. Anvil Publishing, Inc. 2010: 20–22. ISBN 978-971-27-2336-0. 
  32. ^ Chronicle, Baguio. FACT CHECK: Ferdinand Marcos Sr. is a descendant of General Antonio Luna #FactsFirstPH. Baguio Chronicle. 2022-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9) (英语). 
  33. ^ White, Lynn. Philippine Politics: Possibilities and Problems in a Localist Democracy. 2014. 
  34. ^ Historical Bakground. [201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9). 
  35. ^ President Ferdinand Marcos said today he had proposed talks.... UPI. 1984-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6) (英语). 
  36. ^ Branigin, William. Marcos Wants ASEAN To Consider Dispute. Washington Post. 1984-03-08. ISSN 0190-82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0) (美国英语). 
  37. ^ Zunes, Stephen; Asher, Sarah Beth; Kurtz, Lester. Nonviolent Social Movements: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Wiley. 1999-11-05: 129 [2016-11-02]. ISBN 978-1-57718-07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38. ^ Philippine dictator Ferdinand Marcos given controversial hero's burial. [2016-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9). 
  39. ^ Diola, By Camille. Debt, deprivation and spoils of dictatorship | 31 years of amnesia. newslab.philstar.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6). 
  40. ^ Pedroso, Kate. ‘San Juanico Bridge,’ other tortures detailed. INQUIRER.net. 2014-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6) (英语). 
  41. ^ Robles, Raissa. Marcos Martial Law: Never Again. Quezon City: Filipinos for a Better Philippines, Inc. 2016 [2023-04-22]. ISBN 978-621-9544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42. ^ Tiglao, Rigoberto D. Why not ask Ramos and Enrile about Martial Law ‘abuses’?. The Manila Times. 2016-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6) (英语). 
  43. ^ 43.0 43.1 Alfred McCoy, Dark Legacy: Human rights under the Marcos regime. www.hartford-hwp.com. 1999-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1). 
  44. ^ Magsaysay, Jing (1999). "Karinyo militar". ABS-CBN News. The Correspondents.
  45. ^ Batas Militar (Martial Law in the Philippines), 2015-02-01 [2022-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6) (中文(中国大陆)) 
  46. ^ TMT, RACHEL A. G. REYES. 3,257: Fact checking the Marcos killings, 1975-1985. The Manila Times. 2016-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6) (英语). 
  47. ^ Bulatlat - The Philippines's alternative weekly magazine. www.bulatlat.com. 2006-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31). 
  48. ^ - YouTube. www.youtube.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49. ^ Mindanao: A memory of massacres. The PCIJ Blog. 2015-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6). 
  50. ^ verafiles. Ferdie and Meldy's House of love, lies, and loot. VERA Files. 2021-07-18 [2022-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6) (美国英语). 
  51. ^ "A dynasty on steroids".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英语). 
  52. ^ How Imelda confirmed Ferdinand Marcos’ affair with Dovie Beams. Lifestyle.INQ.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6) (美国英语). 
  53. ^ Hunt for tyrant's millions leads to former model's home.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0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6) (英语). 
  1. ^ 美国的属地,1946年菲律宾才正式独立

参见

[编辑]
前任:
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
菲律宾总统
1965年-1986年
继任:
科拉松·阿基诺
前任:
佩德罗·帕特诺(菲律宾第一共和国
豪尔赫·巴尔加斯(菲律宾第二共和国
菲律宾总理
1978年-1981年
继任:
塞萨尔·维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