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阿克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克巴
莫卧儿帝国皇帝
统治1556年2月14日-1605年10月27日(48年317天)[1]
前任胡马雍
继任贾汉吉尔
摄政白拉姆汗(1556–1561)
出生杰拉尔-丁·穆罕默德
(1542-10-15)1542年10月15日[2]
信德乌默克特英语Umerkot
逝世1605年10月27日(1605岁—10—27)(63岁)
阿格拉法泰赫普尔西克里
安葬
配偶茹夸雅·苏丹·贝居姆英语Ruqaiya Sultan Begum
萨丽玛·苏丹·贝居姆英语Salima Sultan Begum
玛丽亚姆·萨曼尼
Raziya Begum
Qasima Banu Begum
Bibi Daulat Shad
子嗣哈桑·米尔扎(Hassan Mirza)
侯赛因·米尔扎(Hussain Mirza)
贾汉吉尔
莎赫扎蒂·罕姆英语Shahzadi Khanam
穆拉德·米尔扎
莎克恩·尼莎·贝居姆英语Shakr-un-Nissa Begum
丹尼亚尔·米尔扎
阿兰姆·芭奴·贝居姆英语Aram Banu Begum
全名
ابوالفتح جلال الدین محمد اکبر
Abu'l-Fath Jalal-ud-din Muhammad Akbar
王朝帖木儿王朝
父亲胡马雍
母亲哈米妲·芭奴·贝居姆英语Hamida Banu Begum[3]

阿克巴大帝(乌尔都语:اکبر‬;1542年10月15日—1605年10月27日)[1][4][5],全名为杰拉尔-丁·穆罕默德·阿克巴(乌尔都语:جلال الدین محمد اکبر‬),是莫卧儿帝国的第三位皇帝(1556年-1605年在位),亦被认为是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其统治最为人称道之处在于他对待国内所有信仰之极度平等自由包容,并与一位信奉印度教的拉杰普特人公主玛丽亚姆·萨曼尼结婚,提拔印度教徒为官员,在其治下帝国的文化和艺术发展水平亦因此达到了印度历史上的巅峰。

阿克巴大帝的统治对印度历史影响极其深远,莫卧儿帝国之版图及财富在其治下均扩张至原来的三倍。阿克巴建立了强大的军事系统,亦进行了有效率的社会政治改革。他深知帝国的和平稳定繁荣源自子民的合作及善意,因此个人积极本土化的融入政策:他废除了向非穆斯林人民征收的吉兹亚人头税,内阁亦包容非穆斯林担任高级军政要员,其本人亦积极亲自翻译梵语文学并参与国内的印度教庆典,是首位成功真正融入印度次大陆、获得本土印度人信任效忠及爱戴的莫卧儿皇帝,亦奠定了莫卧儿帝国以及印度次大陆多元文化的基础。阿克巴死后,由其子贾汉吉尔继位。

生平

[编辑]
年轻的阿克巴

阿克巴是莫卧儿皇帝胡马雍之子,生于信德省乌马尔科特英语Umerkot(今属巴基斯坦)。他的父亲因为比哈尔地区统治者舍尔沙的反攻几乎失去皇位,后来在波斯国王太美斯普一世帮助下才重获权力。阿克巴在13岁时继承皇位,由白拉姆汗摄政。后者尽最大努力使莫卧儿王朝的领地不被各地方统治者乘机瓜分。1560年阿克巴开始亲政。

由于意识到没有印度教的支持就不可能在印度境内建立任何强大的帝国,阿克巴改变了几百年来穆斯林统治者的做法,允许印度教徒担任高级职务。他也与印度人中的职业战士、好战的拉其普特人结成了同盟。为巩固这一联盟,阿克巴与两位拉其普特公主结婚。

在获得了拉其普特人的强大战斗力后,阿克巴致力于以武力扩大莫卧儿帝国的版图。在他统治时代,莫卧儿帝国的疆域大为扩张,东西从阿富汗巴尔赫孟加拉湾,南北从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直到南方的戈达瓦里河

但是阿克巴的最大成就,乃是在莫卧儿帝国境内建立起一套有效率的管理机构,从而遏止了国家的分裂,促进经济繁荣。

兴趣

[编辑]

阿克巴酷爱机械,他在冶金方面的研究以及对火力更大的枪炮的设计,就是很好的证明。阿克巴学习绘画、爱好音乐、善打马球、会演奏许多乐器,并且留下传世大作《阿克巴回忆录》。

军事组织

[编辑]

阿克巴以利用贵族通过一个被称为曼萨布达尔制英语mansabdari的方法组织他的军队。根据这个制度,每个军官被分配的军衔(1 曼萨卜),并带领若干骑兵组成他的帝国军队[6]。军衔曼萨布达尔分为33等级。前三名的指挥官掌握从7000到10000人部队不等,位置通常保留给王子。10至5000人的其他队伍被分配给贵族的其他成员。

阿克巴在帝国的常备部队相当小。每个曼萨卜达尔(骑兵指挥官)被要求保持一定数量的骑兵和两倍数量的马。马的数量庞大,因为他们必须休息,并且在作战时能快速换骑。阿克巴尔采用严格的措施,以确保军队质量在较高水平;马匹定期检查,理论上通常只采用阿拉伯马

宗教

[编辑]

阿克巴在1562年废除向非穆斯林征收的吉兹亚税,[7]1575年恢复征收,[8]到1580年再次废除。[9]

他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举措是建立一种新宗教“丁伊拉贺教”即“神圣宗教”,意为神的信仰,这是一种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的混合物。其主要特点是:一神论,阿克巴为神主在人间的代理人,是教义的唯一解释者。他希望以此来调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臣民之间的矛盾。虽然他的尝试失败了,阿克巴始终维持了各种宗教信徒对他的忠诚,他对宗教的宽容令人难忘。尽管阿克巴自己目不识丁,他却让自己的宫廷成为文人和艺术家云集之地。[10]

相关条目

[编辑]

资料来源

[编辑]
  1. ^ 1.0 1.1 Akbar (Mughal emperor).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 [18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2). 
  2. ^ Famous Birthdays on 15th October. [October 21,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0). 
  3. ^ Google Images. [2020-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4. ^ Akbar I. Encyclopaedia Iranica. 2011-07-29 [201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6). 
  5. ^ Akbar I. Oxford Reference. 2012-02-17 [201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6. ^ Chandra 2007,第236页
  7. ^ Chandra 2007,第253页
  8. ^ Day, Upendra Nath. The Mughal Government, A.D. 1556-1707. Munshiram Manoharlal. 1970: 134. 
  9. ^ Dasgupta, Ajit Kumar. History of Indian Economic Thought. Routledge. 1993: 45. ISBN 0415061954. 
  10. ^ 秦颂(2006)《世界上下五千年》,阿克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书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阿克巴
出生于:1542年10月15日逝世于:1605年10月27日
统治者头衔
前任者:
胡马雍
莫卧儿帝国皇帝
1556年-1605年
继任者:
贾汉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