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war
军事冲突

波兰战役是纳粹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德军分作北、南、西三个方向以两翼包围的方式夹击集结于边境地带的波军主力部队,波军损失惨重。9月中旬,德军兵临华沙,波军将大部分仅存的主力集结,于布楚拉河一线反击德军,一度逼迫后者抽调兵力应付。但最终德军将波军主力包围歼灭,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9月17日,东方的苏联根据《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协议而入侵波兰,开辟了第二战场。10月6日,最后一批波兰军队于科克战役被击溃,德苏两军占领波兰全国。


巴巴罗萨行动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战争的代号,整场作战在1941年6月22日展开。巴巴罗萨作战从1941年6月一直进行至12月以失败告终,但东方战线一直要到1945年5月苏联占领柏林才算正式结束。作战原本的计划是要快速攻克苏联和乌克兰的东方领土,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战线为止,这条预定的终极目标也被称为AA战线。在作战的最初数个月里,德军继续沿用之前在西欧大获全胜的闪击战术,横扫了大半的东欧平原、歼灭数百万计装备老旧和战术不佳的苏军,展现出辉煌无比的战争艺术,但最后仍在莫斯科战役中由于严酷的寒冬而攻势受阻。


突出部之役是纳粹德国在1944年12月16日在西部战线发起的作战。此次作战包含许多支援的次作战,如地板作战和狮鹫行动等,这些作战的计划目标是撕裂英美盟军战线、占领安特卫普并包围和消灭盟军四个军,迫使盟军在有利轴心国的条件下和谈。阿登战役是在几乎完全无线电静默的极度秘密情况下计划完成,即使是“Ultra”也未显示任何迹象。更糟的是盟军的过分自信、忙于自己的进攻计划、差劲的空中侦察和相对缺乏战斗经验的美国第1军团提升了突击的效果。盟军的情报部门完全未能察觉即将来临的攻击,而这意料之外的攻击是发生在盟军的强大空军不能起飞的阴天,由德军向盟军防线薄弱部分发起进攻。


希腊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希腊本土及阿尔巴尼亚南部的战争,战争是由同盟国(希腊及英联邦)与轴心国(德国及意大利)之间对垒,包括克里特岛战役及数次海上战役,希腊战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尔干战场的大爱琴海部分。希腊战役一向被认为是希意战争的延续,这场战争是意大利军队从1940年10月28日攻打希腊开始,在数个星期内意大利人被驱逐出希腊及希腊军队攻占了阿尔巴尼亚南部大片领土,1941年3月,意大利的主要反攻失败,德国向其盟友出手援助。希腊的战事在伯罗奔尼撒的卡拉马塔陷落后以德国完全胜利而结束;整个战事持续24天。不过,无论德国及同盟国高层均对希腊士兵的勇敢表示钦佩。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场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他们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掩护国民革命军向西撤退。这次保卫战的成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四行仓库只与英美租界相隔一条苏州河,因此就将整个战斗展现在了西方世界面前。这进一步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但并没有如蒋中正所希望的那样给中国抗日战争带来实质性的国际支援。四行仓库经过改建后现今仍然存在,部分空间被改为纪念馆用来纪念四行仓库保卫战。

莱特湾海战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有海军历史学者认为以两军投入战场的军舰总吨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称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海战进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日军虽居劣势,但在塞班岛、马里亚那群岛等战役皆失利后,若再丧失菲律宾或台湾,其帝国“南线”资源输送本土的命脉将断绝,在东南亚与中国、朝鲜、本土的联系将被切断。日本因此决定孤注一掷,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并打败其海上力量。而盟军几经考虑后,放弃攻打台湾而先从菲律宾登陆,并决心以优势军力掩护登陆,并一举击溃前来支援的日本帝国海军。结果如所预料,数量上远居于劣势的大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战败。


天王星行动为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战略性军事行动代号,目标为包围德国第6军团、罗马尼亚王国第3和第4军团及部分德国第4装甲军团。这个行动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一部分,作战目的是消灭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及周边地区的德军。天王星行动的策划早在1942年9月便开始,最终发展成包围、消灭德国中央集团军及在高加索地区的其他德军。由于德军没有准备好在冬季作战,加之位于苏联南方的部队过分分散,其侧翼又由较为贫弱的罗马尼亚、匈牙利及意大利军队防守,因此苏联红军占尽了优势。苏军的攻势自罗马尼亚军队正面防线展开,这些轴心国军队战斗素质不如德军,同时还缺乏对抗苏联装甲部队的重型武器。


东所罗门海战发生在1942年8月24日——1942年8月25日,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第3次航母战役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期间美国海军与日本帝国海军之间的第2大战斗。自从在珊瑚海和中途岛以来,双方的舰艇从来没有直接看见对方。相反,任何一方所有的攻击均由航空母舰或陆基飞机实施。经过多次破坏性空袭,美国和日本帝国的海军战斗水面舰艇退出战区以确保没有任何一方取得明确的胜利。然而,美国和它的盟友比日本显然获得了更大的战术和战略优势,因为盟军部队遭受比日军较少之损失,而日军失去了大量的飞机和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也被称为瓜达尔卡纳尔岛战事或简称瓜岛战役,代号为瞭望台行动,是同盟国部队(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周围的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以保护美国、澳洲和新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这是在科科达小径战役实施数个月后,盟军对大日本帝国实施的第2个主要攻势。瓜达尔卡纳尔是中途岛之后日本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一起,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眼镜蛇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诺曼底战役期间,美国第1军团在D日8周之后,发起进攻的行动代号。美国陆军中将奥马尔·布莱德雷的意图是趁德军集中注意力应付英军和加拿大军在卡昂的军事活动时,利用对手的分心和战线上的不平衡,突破面对他的部队的德军防线。一旦一条走廊被建立起来,第1军团届时将能够推进到布列塔尼,迂回德军两翼和清除诺曼底灌丛农村对自己部队推进的障碍。经过进攻开始时缓慢的进展后,德军的抵抗崩溃,被击溃部队的残余边战边逃到塞纳河。由于缺乏资源,以应付这种情况,德军的反攻未能成功,而整个诺曼底防线也崩溃了。眼镜蛇行动,连同同时由英国第2和加拿大第1军团的进攻,确保了盟军在诺曼底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希意战争是意大利王国及希腊王国之间在1940年10月28日至1941年4月23日间爆发的军事冲突,它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巴尔干战役的开始,从1941年4月6日纳粹德国干预起,这场冲突被称为希腊战役。最早其目的是由于本尼托·墨索里尼想要向阿道夫·希特勒证明意大利为地中海海域的大国,并且借由战争胜利的方式来让希特勒承认意大利对于南欧地区的影响力。然而这次战争最后反而像德国以及同盟国凸显出意大利军事实力薄弱的问题,并且迫使得德国必须对于战事进行干预。在4月23日,包括意大利人在内的停战协定被订定,希腊-意大利战争正式结束。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该战事迫使德国因为帮助意大利而延后入侵苏联的军事行动,这使进攻被延后及令德军面对俄罗斯严寒的冬天,进而导致莫斯科战役的失败。


中国抗日战争,是指在1930年代至1940年代,由于日本入侵中国导致的中日之间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与期间,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或十五年抗战之说。


法国战役是德军于1940年5月10日进攻法国和低地国家的军事行动,从而结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战。作战分为2个阶段:将德军部队进攻比利时,吸引盟军主力北上前往预定的防线迎击,而其真正的主力—装甲部队则穿过防御松散的阿登山区,长驱直入盟军后方,将其切断补给与通讯并围歼的“黄色行动”,该行动中英国远征军和许多法军士兵在发电机行动中从敦克尔克成功撤退至英国本土。德军第二阶段的作战是6月5日开始的“红色行动”,从法军侧翼包围马其诺防线的守军,并南下进攻。在战争呈一面倒之势时,意大利于6月10日向法国宣战。法国政府迁至波尔多,巴黎设为不设防城市,并在6月14日被德军所占领。


西班牙内战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得到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集团与共产势力的代理战争,使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西班牙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西班牙种种的社会矛盾,左右翼份子互相攻击、政府改革的失败、旧势力军人和宗教人士的不满,长期下来使得对立走向武装斗争,最后在右翼军人的策划下引发了内战。另外,这场战争首次出现飞机对坦克的轰炸和第一次对不设防城市的大规模轰炸。

Portal:第二次世界大战/war/15 莫斯科战役是苏联历史学家给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争中长达600公里地区进行的重要战略性战事的名称,战役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起因是阿道夫·希特勒认为苏联的首都及最大城市莫斯科是轴心国入侵苏联的最重要的战略性目标及政治目标。最初,苏联红军在莫斯科州通过构筑了三层防御地带,以及部署了新近编成的战略预备队和从西伯利亚与远东军区抽调而来的部队。之后由于德军的攻势被阻,苏联实施战略性反攻及小规模攻势把德军逐回奥廖尔、维亚济马及维捷布斯克,同时在过程中包围了三个德国军团。在苏联的军事历史中,莫斯科战役被认为是红军首次成功的战略性攻势,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但却达到了真正及标志性的目标,即解除了德军对己方首都莫斯科的威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重要的时刻,最终导致了希特勒及纳粹德国的战败。


圣克鲁斯群岛战役发生于1942年10月2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第4场航母战役和美国海军和日本帝国海军之间在漫长的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第4场海上战斗。类似于前三次在珊瑚海、中途岛和东索罗门的航母间战斗,双方舰艇很少在直接视觉范围内看见对方。相反,双方几乎所有的攻击均由航空母舰上的或陆基飞机发动。日本在船舶沉没和损坏的损失巨大,而日本失去了之经验丰富的机组人员是不可替代的,这曾提供了相对于盟国一个重要的长期战略优势,而盟国飞行员在战斗中损失相对较低。

第二次卡尔可夫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42年5月12日至5月28日。由于苏联红军在冬季的成功反攻,德意志国防军自莫斯科周围被逐退。同时,红军也耗尽了其后备力量。因此,他们尝试夺回卡尔可夫来扩大战果,巩固其战略主动权。1942年5月12日,由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所指挥的苏军自冬季反攻时形成的突出部向德国第6军团发动攻势。苏军在攻势进行之初有成功的迹象,但随后即被德军强力的反击而溃败。由于苏军参谋人员以及最高统帅约瑟夫·斯大林对德国第6军团实力错误认知,同时也高估了己方新整训部队的实力,让战斗经验较丰富的德军能自战线上的兵力空隙处绕过,完成其钳形攻势,将苏军包围歼灭。
Portal:第二次世界大战/war/23
Portal:第二次世界大战/war/24
Portal:第二次世界大战/war/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