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孟卯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瑞丽江的河水在话题“勐卯古国的汉文名称问题”中的最新留言:6小时前
典范条目孟卯是一条典范条目,即此条目可作为维基百科社群的典范之作。如有需要,请勇于更新页面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20年6月29日优良条目评选入选
2021年3月1日典范条目评选入选
新条目推荐
本条目曾于2020年6月27日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栏位。
新条目推荐的题目为:
    当前状态:典范条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典范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云南专题 (获评典范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云南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云南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典范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凡例

    [编辑]
    1. 本文介绍傣族古国孟卯。时间断限为:上限自孟卯传说时代,下限至1444年麓川之役思机法战败,并简要提及1444年至1604年间之大事。
    2. 本文分为名称、传说时代、历史、疆域、都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对外关系十章,编写参考资料包括汉文、傣文、缅甸、印度文献。自明朝开始的事、物记述,如出现抵牾,若无学者撰文考证,则以《明实录》、《百夷传》为准。
    3. 全篇使用哈佛参考文献格式,并在必要时作出调整。
    4. 文内所描述时间概念时均为中国农历日期,明朝时期因有《明实录》记载,可精确转换为公历,但为与全篇相适应,不标注公历。
    5. 关于孟卯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本文回避这一问题,只说明孟卯是元朝、明朝下辖的土司,也管理大片今属缅甸的地区。
    --| 2021年2月2日 (二) 22:28 (UTC)回复

    孟卯疆域地图绘制说明

    [编辑]
    • 东:沿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按现代国界绘制),应包含片马(片马为茶山领地),南下至潞江坝(含),折向东,沿永昌南部(不含永昌)至澜沧江,在大侯州东北离开澜沧江,接景东府与楚雄府边界(此段按《中国历史地图集》绘),沿景东府东界(哀牢山)南下,至新化州界,向东抵红河(应包含摩沙勒),在元江府北界折向西,沿镇沅府、威远州、孟连司(均含)边界(此段按《中国历史地图集》绘),沿孟艮府西界南卡江向西南,抵萨尔温江。沿萨尔温江至摩别土司地(木邦属邦)。
    • 南:沿掸邦高原西缘北上,至米界河,折向东,再折向北-西-北,抵太公城(此段参考现代掸邦边界绘制)。绕开太公城,向西,抵戛里(孟养属邦)。
    • 西:经戛里向北,过曼尼普尔西界、向北沿阿萨姆河谷区(Assam Valley division)西界抵喜马拉雅山南麓(此段参考芝加哥大学《gaz atlas 1909》地图绘制)。
    • 北: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向东(按现代国界绘制),过坎底(含),接担当力卡山的东界。
    • 麓川平缅本土只将瑞丽、陇川、遮放及缅甸境内小部分地区画入。《宪宗实录·卷九四》云“镇守云南太监钱能等奏初缅甸宣慰卜剌浪奏称贡掌孟养二地旧为所辖欲争据之寻奉旨往勘贡掌系木邦陇川分治”,陇川疆域即麓川平缅本土也,则贡掌亦是麓川平缅本土与木邦共管。然蛮莫(八莫)为孟密属地,时孟密仍属木邦,八莫又在贡掌东北,若麓川平缅疆域抵到伊江,则八莫成为木邦飞地,若不然,贡掌又成麓川平缅本土之飞地。麓川平缅疆域是否抵到伊江尚需更多证据,暂不画入图中。
    --| 2021年2月15日 (一) 19:29 (UTC)回复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这个投票已经结束,该提名通过。请不要对这个提名做任何编辑。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
    孟卯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历史-历史上的国家和朝代,提名人:| 2020年6月21日 (日) 23:37 (UTC)回复
    投票期:2020年6月21日 (日) 23:37 (UTC) 至 2020年6月28日 (日) 23:37 (UTC)
    下次可提名时间:2020年7月28日 (二) 23:38 (UTC)起
    请记得为当选条目撰写简介页面,如此当选条目才有可能出现在首页。

    11yes,全票通过,河水牛逼(破音)--ZZZQ,DSSQ👴🏿👍🏿留言2020年6月29日 (一) 05:34 (UTC)回复

    典范条目评选

    [编辑]

    孟卯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历史,提名人:| 2021年2月14日 (日) 21:29 (UTC)回复

    投票期:2021年2月14日 (日) 21:29 (UTC) 至 2021年2月28日 (日) 21:29 (UTC)
    下次可提名时间:2021年3月30日 (二) 21:30 (UTC)起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提名人票。2020年6月29日,本条目通过GA评审。随后几个月内,我写完了37篇配套条目,优秀配套条目有GA一篇、DYK十二篇,在写孟卯之前编写的各相关条目也已进一步完善。根据半年内写这些配套条目积累的知识,我又将孟卯回炉返工,2021年2月2日完成,部分章节系完全重写。再次感谢@金楼白象对本文的帮助。本条目应已达到中文维基百科典范条目的门槛,请诸君审阅。—| 2021年2月14日 (日) 21:29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A.K. 留言签名 2021年2月15日 (一) 02:19 (UTC)回复
    • 1、请编辑图片,把“Work by Wikipedia User:瑞丽江的河水,User:金楼白象”这种内容去掉,同时个人认为应该去掉图例中的外语;2、重复内链如麓川之役(13次)、瑞丽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北市。--7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02:37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代为清理了一些重复连结。SANMOSA SPQR 2021年2月15日 (一) 10:53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E.A.Crowley666✍️ 2021年2月15日 (一) 12:27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Banyangarden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2:56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Sun8908 怯就输一世 2021年2月15日 (一) 18:31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Ŋguls讨论·贡献2021年2月16日 (二) 01:26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1年2月16日 (二) 06:26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ICOCAで行こか?/なんでやねん! 2021年2月16日 (二) 08:39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A22234798留言2021年2月16日 (二) 09:14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2月20日 (六) 18:54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主编对孟卯相关内容有相当深的了解,汇集了众多资料。想请教几个问题:
      • 条目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包括孟卯与中原王朝关系)为主,对孟卯进行了介绍。孟卯的文化、艺术、技术等方面是否有值得称道的成就呢?(文化史也很重要。假如不谈文化、技术成就,宋朝大概就是一个国力衰微、军事无能、向异族称臣的可悲时代)
      • 孟卯的普通人更接近于 奴隶、农奴、佃户、自耕农 的哪一种情况呢?至少应该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研究过(虽然结果未必可靠)。
      • 条目的插图都是地图。是否有存世的、可确定为孟卯时代的遗存照片呢?(早一千多年的滇国都有相当数量的文物出土。孟卯是否尚未发现君主或贵族墓葬?)谢谢。--如沐西风留言2021年2月21日 (日) 10:15 (UTC)回复
        • @如沐西风
          • 孟卯的文化艺术和技术等方面只能从《百夷传》中探知一二,艺术方面按照江应梁先生在《傣族史涉及东汉掸国的商榷》一文中的原话(因为掸国有比较高的舞蹈艺术水平,所以江先生拿孟卯与之比较),根据《百夷传》的记载,“直到公元十四世纪,德宏傣族的音乐歌舞,还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主要还是吸取内地汉族和邻近缅甸的音乐风格。铜铙、铜鼓、响板、大小长皮鼓,这是西双版纳傣族传去的,击大鼓、吹芦笙、舞干,这才算是德宏傣族的民间音乐舞蹈。”《百夷传》有载的相关内容,我写于孟卯#生活习俗章节,因内容太少,单列一章过于单薄。至于技术层面,祁承㸁淡生堂钞本李思聪撰《百夷传》记载到“器皿丑拙尤甚”,在生活习俗章节中我将这句表述为“生活用品做工粗糙”。
          • 社会性质的问题我在第一版的条目中开过一个“社会制度”章节,不过GA评审的时候Jasonzhuocn提到这是马克思主义史观特有的概念,我觉得不是普世通用的观点,后来写第二版的时候就将内容移除了。中国学界主流观点里孟卯早期是奴隶社会,思可法之后进入封建社会。
          • 孟卯遗迹的问题,德宏州的考古发现差不多是空白,除了已经被毁的广贺罕城址之外,几乎没有已发现的孟卯遗迹,PS:有一个是麓川之役时的杉木笼关隘古战场(我不清楚具体在哪里)。据说雷允那边有个雷允城址(我也不清楚具体在哪里),残留有壕沟遗迹,但是没有显著特征,谁也说不准那个遗迹是什么时候的,以前进瑞丽县保的时候定为元明遗址,今年初进德宏州保,改定为东周遗址(我觉得是胡扯,德宏州搞历史的砖家是真的不负责,先把孟卯历史追溯到公元前424年,现在又造出一个东周遗址)。缅甸境内的姐兰村遗址很明确是孟卯故都(这个在卫星图上都看得见),我以后看看能不能找机会去一趟,依缅甸的情况近两年可能不太行。关于君主墓葬的问题,按照后世傣族土司的习惯,应该是有家族墓葬的,孟卯的至今没有发现,也可能是在后来历史进程和动乱中消失了,麓川之役明缅战争清缅战争、抗日战争把德宏土地清洗了一遍又一遍。--| 2021年2月21日 (日) 12:49 (UTC)回复
            • (:)回应:“明朝是封建社会”这样的表述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以外恐怕得不到什么承认。但是讨论明朝的农业经济,研究 地主、佃农 总还是有意义的。“封建”一词在大陆用得有些滥(封建专制、封建迷信、封建思想、重男轻女/处女情结太封建了),以至于“孟卯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样的表述说不清究竟是什么意思(说的究竟是西周封建制的封土建邦,还是西欧式的feudalism,还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封建?是出现了地主经济,还是说建立了所谓的“封建专制制度”?)。说孟卯的社会制度是奴隶社会或者封建社会确实有生搬硬套、过分简化之嫌。但如果从经济角度来讨论,究竟是主要由奴隶从事生产,还是说主要是自耕农(或者农奴、佃户),不会有“封建”一词的歧义,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之外也是有意义的(非马克思主义史家也会研究经济关系)。
            • 可能真的是文化并不发达。如果重要的遗迹在缅甸境内,考古发掘恐怕得等几十年了。--如沐西风留言2021年2月21日 (日) 16:23 (UTC)回复
              • 早年应该是为了给旧时各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定性,江应梁、曹成章等学者发表了几篇研究傣族古代社会性质的论文,涉及到孟卯。至于孟卯人民处于何种经济形态下,没有直接的文献记载或者考古证据,按照后世土司的规则,应该是实行份田制,可能是农奴或自耕农身份,奴隶肯定有(百夷传有提到“奴”),但数量应该不多,没有直接来源我就不在文内原创研究了。话说回来孟卯的奴隶社会应该存在了更长时间,理应超过江、曹等学者定性的思可法时代(我也不知道定为思可法是什么理据),后来翻明实录的时候看到永乐年间孟卯依然有去其他土司地盘直接抢人口的行为。--| 2021年2月22日 (一) 20:06 (UTC)回复
                • 感谢耐心细致的回应。在条目里把 封建社会、奴隶社会 作为定论确实不妥。谈论奴隶、农奴、佃农、自耕农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中原王朝历史也有类似的问题。文献和考古证据只能证实商周时代有奴隶存在,但“奴隶是主要劳动力”、“商周是奴隶社会”恐怕还需要很多的证据。PS:碰巧看到环球网文章,都有点害怕了,质疑奴隶社会就是别有用心的历史虚无主义(话说这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历史学教育的“平子”一边拿《尚书》和《今本竹书纪年》断言夏朝存在确定无疑,一边唾弃顾颉刚和古史辨派、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实在是厉害得很)。--如沐西风留言2021年2月23日 (二) 15:02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Labyrinthulomycetes🦠receptor 2021年2月22日 (一) 20:33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高品质。--Jujiang留言2021年2月26日 (五) 04:11 (UTC)回复

    (支持票肯定是大于8),没有(反对),通过。--TP✉️SE🗳️CSCEP 2021年3月1日 (一) 00:31 (UTC)回复

    勐卯古国的汉文名称问题

    [编辑]

    四年前我写这篇条目时,条目标题选择“孟卯”,基于两方面考虑:

    1. 其一是因为,“孟卯”“勐卯”“猛卯”是对傣语名称的直接音译,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应使用更贴近原语言的名称。“猛卯”用字带有贬义,“勐卯”是近几十年才有的写法,因此觉得使用“孟卯”较为合适。
    2. 其二是因为,我误认为明代文献中对此政权的称呼曾使用过汉文的“孟卯”或“猛卯”或“勐卯”。我撰写此文时,参考了唐立先生《皈依佛教前的文书》(Script Without Buddhism: Burmese Influence On The Tay (Shan) Script Of Mang Maaw As Seen In A Chinese Scroll Painting Of 1407),里面有一句话:“The polity name Mäng2 Maaw2 first appears in the Baiyi Guan laiwen 百夷馆来文 (“Incoming Correspondence of the Baiyi College”) of the fifteenth century, which gives Luchuan 麓川 as the Chinese equivalent.”译文可作“‘勐卯’之名首次出现在15世纪的《百夷馆来文》中,汉文等同于‘麓川’。”这么翻译没有问题,但在理解上我产生了歧义。我误认为“勐卯”之名,以汉文的形式记载进《百夷馆来文》,而“汉文等同于‘麓川’”是对“勐卯”一称的补充说明,让读者理解这两个词在汉文中可以互换。

    近期我拿到唐立先生此文的参考资料——泉井久之助《比较言语学研究》,1949年创元社出版。然后发现我以前的理解错了。

    《百夷馆来文》是《比较言语学研究》的第三章,收录了东洋文库本《华夷译语》中15通“百夷馆来文”,即百夷馆向上级部门的“呈文”。对每一通呈文的展现包括三部分:1).先转录呈文的汉文;2).使用拉丁字母转写的方式收录傣文呈文(也许只能算是收录傣文读音),每一句傣文后面,跟着傣文音译的汉文呈文,整个第二部分读音下附加日文对译;3).最后提供完整的日文翻译。《百夷馆来文》中,256页、267页、272页、276页四通呈文中,使用拉丁字母转写,将傣文读音记作“Möng-mǔau”,而汉文无一例外都是“麓川”,没有使用汉文“勐卯”“猛卯””孟卯“的情况。

    从”名从主人“的角度出发,汉文名称应该是”麓川“,而非“孟卯”“勐卯”“猛卯”,历史上也没有使用过这一名称。特此说明。--| 2025年5月22日 (四) 00:20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