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旗尾山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Kolyma在话题““名称争议”章节的疑点”中的最新留言:1个月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旗尾山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7月4日 (二) 15:54 (UTC)回复

《凤山县采访册》里的“旗尾山”

[编辑]

凤山县采访册》完稿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其“乙部·地舆二·诸山”里有描述“旗尾山:在港西里,县东北六十里,脉由寨仔脚山出,肖形而名,旁有小仑突起,状如带铃。”(远流版第89页),但若据此推论“旗尾山”、“旗尾山”为不同的山峰,并不合宜,其理由如下:

第一、《教育部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的“旗”字释义第2项为“泛指各种旗帜”,《汉典》的同字释义第1项为“同"旗"”,因此,“旗”、“旗”两字有时候是同义的。

第二、《凤山县采访册》编者偏爱使用“旗”字来表达“旗”,例如:“采访全案事由(或作采访案由)”里的“海日涌而旌旗红”(远流版第23页);“乙部·地舆二·诸山”里的“海汕尽处为旗后山”(远流版第74页)、“半屏山……又如展旗,故亦名旗山”(远流版第82页)、“凉山屿……当西港中【即旗后港】”(远流版第82页)、“外支……为旗尾”(远流版第82页)、“寨仔脚山……川泉涓流下注旗尾溪”(远流版第85页);“丙部·地舆三·诸溪”里的“九空桥溪……北领旗上下陂”(远流版第98-99页)。但若是抄录他人创作的文章,看起来会使用原字以示尊重,例如“壬部·艺文一·兵事下·郑邑侯克复凤山县碑记”里的“即传谕凤人有易贼旗为义旗者”。

第三、比《凤山县采访册》更古老,刊行于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的《续修台湾府志》,其“卷二·封域·山川”里即有描述“旗尾山【在县治东六十五里,与凤山县接界。】”(远流版第99页)

综合以上,可以得知《凤山县采访册》里的“旗尾山”与一般常见的山名“旗尾山”,只是“用字差异”而已。由文中的山形描述内容,可以确定所指的就是标高318米、现为小百岳之一的山峰。--Kolyma留言2025年4月3日 (四) 05:28 (UTC)回复

“名称争议”章节的疑点

[编辑]

本条目“名称争议”章节现有内容有诸多疑点,列举如下:

  1. 旗尾山在清代《凤山县采访册》内被称为“旗尾山”:《凤山县采访册》将所有含“旗”字的地名都改用“旗”字,明显只是编者的用字爱好而已(细节详见上面的讨论串)。因此,以“被称为”描述此事,有误导之嫌。
  2. 旗尾山在清代《凤山县采访册》内被称为“旗尾山”,而东北4公里处另有一座更高的旗尾山:《凤山县采访册》并未提及东北方更高的那座山峰,如此描述有误导之嫌(读者有可能误以为《凤山县采访册》同时提及名为“旗尾山”及“旗尾山”的两座山峰)。
  3. 旗尾山系的主峰[4]:来源已失效,且引用时未写出来源之标题,难以追查。再者,来源网址显示为个人部落格,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规定。另外,有关“旗尾山系”的范围,网络上的资料相当混乱,有以人头山为最高峰者,也有以标高649米的月光山为最高峰者。除非有相当可靠的来源,否则“旗尾山系的主峰”为何恐无定论。
  4. 日治时期,日本人无“旗”这个汉字,而用“旗”字代替:比《凤山县采访册》更早的文献《重修台湾府志》(范本,1747年)、《续修台湾府志》(1774年)都写为“旗尾山”,因此日本人并非无汉字“旗”才用“旗”字代替,而是使用该山名的“传统”用字。况且《凤山县采访册》完稿隔年台湾即被割让给日本,因而未及采用,若说成日本人使用该山名的“原本”用字亦不为过。
  5. 原本的旗尾山:从整句的语意看起来,应指东北侧标高390米的“人头山”。该山是否为“原本的旗尾山”,颇有疑问,理应提出可靠来源。
  6. 日本人……将原旗尾山改称旗尾山主峰、人头山:日本人于1904年发行的三角点地图上系将该山峰标示为“人斗山”,详见台湾百年历史地图·日治初期台湾三角测量点及水准点配置图图层。有关日本人称其为“旗尾山主峰、人头山”的说法,颇有疑问,理应提出可靠来源。
  7. 现多以旗尾山祠称呼旗尾山:在谷歌上搜寻"旗尾山祠"、"旗尾山"、"旗尾山",结果分别约为1,010项、290项、63,500项,即可简单证明此一描述与事实不符。

综合以上,可知该章节疑点甚多,剩余内容也几无价值。近期若无人改善,将全数删除。--Kolyma留言) 2025年4月3日 (四) 08:28 (UTC)--Kolyma留言2025年4月4日 (五) 07:53 (UTC)回复

完成:已删除。--Kolyma留言2025年4月11日 (五) 00:56 (UTC)回复

移除导言章节侵权内容

[编辑]

本条目在 2025年4月4日 (五) 14:00 以前的版本中,导言章节首段最后(自“ 山顶突出呈锯齿状……”起)及第二段(开头为“旗尾山共有三处登山口……”)全部,明显侵权《中国时报》2018/02/03 的报导〈旗尾山2步道 挑战性十足〉,故全数删除。--Kolyma留言2025年4月6日 (日) 06:5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