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胡葡萄/draft
![]() | 本草稿尚未完成,内容未必可信。 本草稿未来可能会被移动成为正式内容。 来源搜索:“"draft"”——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搜狗微信;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 本用户页由Wong128hk(贡献·日志)于7年前最后编辑。 |
申泮文 | |
---|---|
出生 | ![]() | 1916年9月7日
逝世 | 2017年7月4日![]() | (100岁)
公民权 | ![]() |
母校 | 南开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化学(无机化学、化学教育) |
申泮文(1916年9月7日—2017年7月4日),
早年生平
[编辑]1916年9月7日,申泮文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县一个贫寒工人家庭,父亲为生计而携家北上,勉强供他上中学[1]。申泮文就读天津市南开中学,在学校受爱国主义思想影响,立志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报效国家;他刻苦学习,在1935年以成绩优异毕业,其后考进南开大学化工系[1][2]。
在南开大学求学期间,申泮文一直保持优异成绩[1]。当时正值日本侵华前夕,大学经常有日本官员、特务、娼妓到访,闯进大学的课堂、实验室、学生宿舍、图书馆,加上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常把校园用作练兵场,妨碍上课,师生们抗议未果[1]。到了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开大学位处的天津遭日军攻陷,校园毁于日军轰炸,学生们被迫另谋出路,中断求学[2][3]。申泮文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决定南下从戎,受训后直赴上海参与淞沪会战[2]。
日军攻陷上海后,申泮文参与湘黔滇旅行团(即长沙临时大学的“徒步迁校”),在68天内步行1,671公里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继续求学[2][3]。他用两年时间学好三年的课,并确立以教育来强国的理想,最终在1940年毕业[2]。战争结束后,申泮文等人受命负责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恢复办学的公物押运工作,把逾300吨公物从临时校舍运回原校,路途达3,500公里[4]。
工作和贡献
[编辑]化学教育
[编辑]教学生涯和作风
[编辑]申泮文毕业后一度在昆明天祥中学执教[5]。他在1946年开始到母校南开大学任教,后在1959年离职,转到太原参与山西大学建校,成功建设山西大学化学系;到了1978年底,他重回南开大学执教鞭[2]。
申泮文很重视高等化学教育,他长期为本科生上课,是史上用最多时间讲授化学基础课的中国化学家(截至2017年)[2]。南开大学化学系一年级的第一门基础课是“化学概论”,由申泮文任教,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在化学界构成广泛影响[6]。除了本科生外,申泮文亦有指导博士生、硕士生,【例如?】[6]
【2. 各种教学习惯/思想 eg 爱国主义 / 前三排只坐女生】
撰写教科书
[编辑]推动电子化学教育
[编辑]倡导课程改革
[编辑]无机化学研究
[编辑]个人生活
[编辑]性格和爱好
[编辑]家庭
[编辑]政治立场
[编辑]荣誉
[编辑]【1st X出国、X博士的中科院院士】
晚年生活和逝世
[编辑]评价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