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名号

教宗名号或教皇名号为天主教会教宗和亚历山大科普特正教会教宗所采用的尊号。截至2025年,天主教会教宗的名号为良十四世,科普特正教会教宗的名号则为塔瓦德罗斯二世。本条目主要讨论并列出所有天主教会教宗的名号,科普特正教会教宗的名号则有自己的条目。
虽然早期教宗大多使用他们的出生名字为名号,但自六世纪起,新任的教宗开始选择非出生名为名号,并在十世纪开始成为天主教会的重要传统。自1555年以来,每一位教宗都给自己取了教宗名号。
教宗由于是天主教会的领袖和罗马的主教,其名号均为拉丁文。除此以外,教宗还会因身兼梵蒂冈公民和义大利首席主教身份而会获得一个义大利语名字。在提到教宗时,一般习惯上会将教宗名号翻译成当地语言的对应名字,以教宗方济各为例,其拉丁原文Papa Franciscus翻译成义大利语就会变成Papa Francesco、西班牙语翻译成Papa Francisco、英语翻译成Pope Francis、法语翻译成Pape François、德语翻译成Papst Franziskus、波兰语翻译成Papież Franciszek……等。
头衔和尊称
[编辑]天主教会
[编辑]在中文里对教宗的正式尊称为圣下、陛下或宗座,另外在西方也有用“圣父”的敬称。
教宗现在的完整头衔为“罗马主教、基督在世之代表、宗徒长之继承人、普世教会最高教长、西方宗主教、义大利首席主教、罗马教省总主教、梵蒂冈城国国家元首及天主众仆之仆”。
科普特正教会
[编辑]亚历山大科普特正教会教宗的正式头衔是“亚历山大教宗、圣马可圣座全非洲牧首、圣马可福音传道者、圣使徒和殉道者、亚历山大大城圣使徒宝座上的继承人”。
教宗在科普特教会内被视为教父之父、牧羊人的牧羊人、以及所有主教之主教。亚历山大王座主教的荣誉称号还包括:
- 神圣、天主教、使徒教会和正教信仰的支柱和捍卫者
- 亚历山大大教理神学学派之首
- 神圣使徒天主教(普世)教会的普世法官(仲裁者)
- 第十三位圣使徒
历史
[编辑]在天主教会成立之初,教士在当选成为罗马主教后仍会沿用他们的洗礼名为自己的名号。选择新名号的传统始于西元533年,一位名叫墨丘利乌斯(Mercurius)的教士当选成为罗马主教,由于其名是取自异教神—罗马神祇墨丘利因而被认为不适合作为名号,于是他就选用了“若望二世”作为自己的名号,以此纪念被封圣的若望一世。自十世纪起,许多来自阿尔卑斯山以外,特别是德国和法国的教士被选为教宗,并用更传统的拉丁语名作为名号取代了他们的外语本名。
最后一位使用洗礼名作为名号的教宗是1555年上任的玛策禄二世。教宗名号可由教宗自由决定,不基于任何制度,且可以采用直系或远系前任、导师、圣人甚至家人的名字。1978年,枢机主教阿尔比诺·卢恰尼成为第一位使用双名的教宗,是为若望保禄一世,分别纪念若望二十三世和保禄六世。若望保禄一世也是继913年教宗兰铎后第一位使用尚未被使用名号的教宗。2013年,枢机主教豪尔赫·马略·贝尔戈里奥选择了“方济各”为自己的教宗名号,以纪念亚西西的圣方济各,为目前最新的教宗名号。[1]
象征意义
[编辑]除了那些用自己本名作名号的教宗外,教宗在选择自己名号时会有许多不同的因素,比如向擢升自己为枢机主教的前任教宗致敬等,但到了二十世纪中期开始,新教皇的名号选择常常被视为向世界发出信号,表明新教皇将效仿谁,以及他将制定什么政策。[2]以本笃十六世为例,他被认为是希望效法本笃十五世的和平路线,拉近东西方教会以及与穆斯林的关系。
圣伯多禄(圣彼得)是世上第一位教宗,虽然没有规定禁止使用“伯多禄”这个名号,但也许是出于尊重,至今还没有一位罗马主教使用“伯多禄二世”这个名号,只有一些1970年代兴起、仅有极少数追随者的他派天主教会选出的对立教宗使用了“伯多禄二世”名号。
“若望”(约翰)这个名号由于15世纪天主教会大分裂时期的原若望二十三世身份正统性与否的争议导致在接下来的500多年内都没有教宗使用,直到1958年枢机主教安杰洛·龙嘉利当选成为教宗。当龙嘉利选择“若望”为名号时,没有人知道该称他是二十三世还是二十四世,龙嘉利最终决定在二十三世,正式定调原若望二十三世为对立教宗。对立教皇使用的名号数字会被忽略,除非该名号已被正统教宗使用,例如1058年上任的本笃十世在他去世几个世纪后才被认定为对立教宗,故1303年当选的枢机主教博卡肖的尼各老便依旧是正统教宗本笃十一世。
现行仪式
[编辑]新教宗在选出后,枢机团团长便会用拉丁语询问新教宗是否接受选举结果以及该如何被称呼[a],新教宗选出自己的名号,接著资深执事枢机或是首席助祭出现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上如此宣布:
Annuntio vobis gaudium magnum:
Habemus Papam!
Eminentissimum ac reverendissimum Dominum,
Dominum [nomen],
Sanctæ Romanæ Ecclesiæ Cardinalem [cognomen],
Qui sibi nomen imposuit [nomen pontificale].
我向你们宣布一个大喜讯:
我们有教宗了!
他是最杰出和最可敬的
神圣罗马教会(姓名)枢机阁下
并以“(教宗名号)”作为他的名号
教宗名号
[编辑]截至2025年,最常被使用的教宗名号是“若望”(约翰),共有21名教宗使用。至今一共有44个至少被使用过一次的教宗名号。迄今为止的所有正统教宗人数为265人,但由于本笃九世三度出任教宗,因此其实际教宗任数一共有267任。[3]
名次 | 名号 | 拉丁原文 | 使用次数 | 教宗 | 注 |
---|---|---|---|---|---|
1 | 若望(约翰) | Ioannes | 21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 · VIII · IX · X · XI · XII · XIII · XIV · XV · XVII XVIII · XIX · XXI · XXII · XXIII |
[b] |
2 | 额我略(葛利果) | Gregorius | 16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 · VIII · IX · X · XI · XII · XIII · XIV · XV · XVI | |
3 | 本笃(班乃狄克) | Benedictus | 15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 · VIII · IX · XI · XII · XIII · XIV · XV · XVI | [c] |
4 | 克莱孟(克勉) | Clemens | 14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 · VIII · IX · X · XI · XII · XIII · XIV | |
良(李奥) | Leo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 · VIII · IX · X · XI · XII · XIII · XIV* | |||
6 | 依诺增爵/诺森(因纳森特) | Innocentius | 13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 · VIII · IX · X · XI · XII · XIII | |
7 | 庇护(皮乌斯) | Pius | 12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 · VIII · IX · X · XI · XII | |
8 | 斯德望/德范(史蒂芬) | Stephanus | 9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 · VIII · IX | [d] |
9 | 博义/波尼法爵(博尼费斯) | Bonifacius | 8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I · IX | [e] |
乌尔巴诺(厄本) | Urbanus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 · VIII | |||
11 | 亚历山大/历山 | Alexander | 7 | I · II · III · IV · VI · VII · VIII | [f] |
12 | 哈德良/亚德(亚德利安) | Hadrianus | 6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
保禄(保罗) | Paulus | I · II · III · IV · V · VI | |||
14 | 策肋定/雷定(克莱斯汀) | Caelestinus | 5 | I · II · III · IV · V | |
尼各老(尼古拉斯) | Nicholaus | I · II · III · IV · V | |||
西斯笃/思道(西克斯图斯) | Sixtus | I · II · III · IV · V | |||
17 | 亚纳大削/达西(阿纳斯塔修斯) | Anastasius | 4 | I · II · III · IV | |
安日纳/恩仁(尤金) | Eugenius | I · II · III · IV | |||
和诺理/何诺(霍诺里乌斯) | Honorius | I · II · III · IV | |||
色尔爵/思齐(瑟吉厄斯) | Sergius | I · II · III · IV | |||
21 | 加理多/嘉礼(加里斯都) | Callistus | 3 | I · II · III | |
斐理斯/斐利(菲利克斯) | Felix | I · III · IV | [g] | ||
儒略(尤利乌斯/朱利叶斯) | Iulius | I · II · III | |||
路爵/路启(卢修斯) | Lucius | I · II · III | |||
玛尔定/玛定(马丁) | Martinus | I · IV · V | [h] | ||
思维(西尔维斯特) | Silvester | I · II · III | |||
维笃/卫道(维克多) | Victor | I · II · III | |||
28 | 德吾(狄乌迪弟) | Adeodatus | 2 | I · II | |
亚加(阿加佩图斯) | Agapetus | I · II | |||
达玛稣/达甦 | Damasus | I · II | |||
哲拉旭/杰拉 | Gelasius | I · II | |||
若望保禄(约翰保罗) | Ioannes Paulus | I · II | |||
玛策禄/才禄(马塞卢斯) | Marcellus | I · II | |||
玛理诺(马里努斯) | Marinus | I · II | |||
巴斯加/贾利 | Paschalis | I · II | |||
柏拉奇/贝拉(贝拉基) | Pelagius | I · II | |||
戴多禄/德奥(西奥多) | Theodorus | I · II | |||
38 | 佳德 | Agatho | 1 | ||
克雷/格肋多 | Anacletus | ||||
启德 | Anicetus | ||||
安塞罗/安禄 | Anterus | ||||
加犹/嘉友 | Caius | ||||
郭诺 | Conon | ||||
君士坦丁 | Constantinus | ||||
科尔乃略/高略 | Cornelius | ||||
狄约尼削/德宜 | Dionysius | ||||
杜努 | Donus | ||||
义禄 | Eleuther | ||||
欧瑟比/恩彪 | Eusebius | ||||
恩狄 | Eutychianus | ||||
立德 | Evaristus | ||||
法比盎/法彬 | Fabianus | ||||
福慕 | Formosus | ||||
方济各 | Franciscus | ||||
希拉略/怡乐 | Hilarius | ||||
何弥 | Hormisdas | ||||
伊琪 | Hyginus | ||||
兰铎 | Lando | ||||
利伯略/立柏 | Liberius | ||||
理诺 | Linus | ||||
玛策林/才林 | Marcellinus | ||||
马尔谷/玛谷(马克) | Marcus | ||||
美基德 | Miltiades | ||||
伯多禄(彼得) | Petrus | ||||
彭谦/秉天 | Pontianus | ||||
罗基 | Romanus | ||||
沙彬 | Sabinianus | ||||
思伟(塞维里努斯) | Severinus | ||||
维理 | Silverius | ||||
辛普利修/辛利 | Simplicius | ||||
西里修/西理 | Siricius | ||||
西西诺/希新 | Sisinnius | ||||
沙德 | Soterius | ||||
西玛克/辛玛 | Symmachus | ||||
福禄 | Telesphorus | ||||
华伦亭/范伦 | Valentinus | ||||
维吉吕/维奇 | Vigilius | ||||
维达 | Vitalianus | ||||
匝加/匝加利亚 | Zacharias | ||||
则斐琳/才斐 | Zephyrinus | ||||
佐西 | Zosimus |
注释与参考文献
[编辑]注释
[编辑]- ^ 2005年,由于时任枢机团团长枢机主教若瑟·拉青格赢得选举并成为新教宗,于是这些问题便改由枢机团副团长枢机主教安杰洛·索达诺提出。
- ^ 若望十六世与原若望二十三世后来被认定为对立教宗,若望二十世则无教宗使用
- ^ 本笃十世后来被认定为对立教宗。
- ^ 除此之外,1960年代的《宗座年鉴》 、《天主教百科全书》等宗教书籍都曾将当选教宗却在上任前逝世的当选教宗斯德望列为斯德望二世,造成后续教宗斯德望名号序数上的分歧。
- ^ 博义七世后来被认定为对立教宗。
- ^ 亚历山大五世后来被认定为对立教宗。
- ^ 斐理斯二世后来被认定为对立教宗。
- ^ 没有教宗或对立教宗使用玛尔定二世或玛尔定三世名号。玛理诺一世与玛理诺二世的名号(Marinus)曾被误认为是“玛尔定”(Martinus),因而造成混淆。
参考文献
[编辑]- ^ AUDIENCE TO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OMMUNICATIONS MEDIA – ADDRESS OF THE HOLY FATHER POPE FRANCIS – Vatican.va – Paul VI Audience Hall Saturday, 16 March 2013.
- ^ Nicole Brown Chau. New pope chooses Leo as his papal name. Here's why pontiffs change their names and what they mean.. CBS News. 8 May 2025.
- ^ Data are taken from book: A. J. O'Brien, The Popes: Twenty Centuries of History,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2002.
- McClintock, John. 1891. Cyclopaedia of Biblical, Theological, and Ecclesiastical Literature. Harper & Brothers. (Available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