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旧港 (新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旧港
汉字舊港
白话字Kū-káng
台语罗马字Kū-káng
闽南拼音Gûgǎng
旧港
客家语汉字舊港
客语白话字Khiu-kóng
台湾客拼kiu+ gongˊ (海陸腔)

旧港,是一个拥有历史的港口及聚落,位于台湾新竹市西北端,与新竹港相邻,头前溪近河口处北岸的沙洲[1],以旧港大桥与白地桥连接新竹市大部与新竹县竹北市。清代时曾是台湾与福建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台湾距离泉州最近的港口。日治时期的旧港庄,相较于今日行政区,范围大致包括新竹市北区旧港里不含西南部边界地带,以及新竹县竹北市新港里、白地里最西端、新庄里最西端。

历史

[编辑]

旧港原称竹堑港,于雍正九年(1731年)开港[2]。清代时,港口曾多次迁移头前溪的南北岸,历史较悠久的习称为旧港。19世纪中期以后,竹堑行郊多设此地。除了航行于台湾岛南北港口外,航线主要与漳州泉州福州各港互通,甚至到天津牛庄以及东南亚吕宋暹罗以及东北亚日本朝鲜各地。清代乾隆末期到日治大正年间,是旧港的全盛时期[3]

清代台湾巡抚刘铭传兴建铁路时,曾在旧港兴建一条材料搬运的铁路支线,称旧港支线,完工后便废弃不用。日治以后,1895年8月30日由日籍铁道队员板仓胜文踏查旧线迹后提出报告,于《台湾铁道史》一书中可窥见到相关记载。

日治时期,香山港一度兴起,竹堑港的发展迟滞。台湾总督府指定竹堑港为对贸易的四个港口之一,竹堑港的港务因而恢复盛况。1932年后因战争因素,总督府停止海峡贸易,竹堑港成为专属渔港。1952年,政府以旧港易封淤,船只出入不便,遂于头前溪南岸另建南寮渔港取代旧港。此后旧港的机能完全消失。[4]

1946年,旧港地区被分为新港、旧港二村,为竹北乡(今竹北市)的最西端,1953年旧港村改隶属新竹市旧港里,成为新竹市的最西北端。

现况

[编辑]

目前旧港聚落人口仅余一百余户,七百多人,且年龄偏高,主要从事近海渔业;近年来则有海产店与娱乐场所在此开业。[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新竹市北區舊港里情沿革特色詳細表 (PDF).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29). 
  2. ^ 2.0 2.1 中华民国内政部 台湾地区地名查询系统,船头溪州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3-12.,台湾地名辞书(卷十八)新竹市,台湾省文献会
  3. ^ 新竹文化地图,齐风堂出版,潘国正,页130
  4. ^ 中华民国内政部 台湾地区地名查询系统,旧港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3-10.,台湾地名辞书(卷十八)新竹市,台湾省文献会

相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