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Celumio

此用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现在的UTC时间是2025年05月8日15:49 星期四,我的当地时间是2025年5月8日23:49(UTC+8)
Celumio对所有妄图遏制、削弱甚至分裂中国的行径和言论表示坚决反对!
我的当地时间
2025年5月
星期四
23:49
15:49 UTC
Celumio

用户框/时间

UTC时间
2025年5月8日 星期四 15:49
该用户所在时区及时间为
UTC+8 5月8日23:49
61这位用户今年61岁了。
这个用户属
这个用户的星座是水瓶座

海岳无疆

这位用户来自亚洲
这个用户是炎黄子孙
这个用户是华人
华夏儿女
中华
民族
这个用户属于中华民族
这个用户现在或曾经住在长春市

语言文字

zh-N
此用户的母语汉语
正體
萬歲
這個用戶深愛正體中文
eo-2
Tiu ĉi uzanto havas jam bonan scion de Esperanto, sed plu studas la lingvon.
en-1
This user is able to contribute with a basic level of English.

维朕之基

这位用户热爱维基百科
这个用户喜欢维基志异

信仰之宗

国有
军队
这个用户支持军队国家化效忠
人民
市场
经济
这个用户支持市场经济
敢于表达该用户支持言论自由不惧审查


这个用户自认是拥女男性
这个用户喜欢、亲近大自然
这个用户痛心于

乾阳之常

这位用户不吸烟

兴趣爱好

这个用户喜欢世界语 ESPERANTO
维基百科:巴别
这个用户支持推广中华文化
一中这个用户支持一个中国原则。
台独该用户反对台湾独立
这个用户研究或喜好历史
该用户对历朝历代的中国史感兴趣
查阅所有用户语言

关于我

[编辑]

李长禄1964年02月05日→∞),网名Celumio,来自长春。 我的E-mail

  • changll@sohu.com
  • celumio@sina.com
  • msn: celumio@msn.com

我的兴趣爱好

[编辑]

我的个人兴趣主要在历史地理文化世界语文学艺术神话政治等方面。

目前职业

[编辑]

我是邮政职工,世界语者。

关注条目

[编辑]

(注:粗体代表在首页展示过,绿色代表优良条目红色代表特色条目斜体代表非自己主要完成。)

编辑计划

[编辑]

世界语学院 护照服务 国际青年组织 无民族世界语组织

编辑纪念

[编辑]

我建立的条目

[编辑]

我建立的用户框

[编辑]
{{User Esperanto}}
这个用户喜欢世界语 ESPERANTO

按分类一览

[编辑]

按日期一览

[编辑]

相关链接

[编辑]

有用的编者页

[编辑]

Yuyu 虎儿 唐戈 T.A 白河 Shizhao 金肃 Chaplin 恶龙 Apple v WiDE Orion Cdip150

其它

[编辑]

本周特色条目:

1756至1763年,普鲁士奥地利爆发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双方盟友纷纷参战,最后普鲁士依旧牢牢把握西里西亚地区(今波兰西南部)主权。西里西亚、波希米亚与上萨克森是双方交手的主战场,也是七年战争的重要战区腓特烈大帝统治的普鲁士和玛丽亚·特蕾西娅领导的奥地利在18世纪中期共发生三次西里西亚战争,均以普鲁士控制西里西亚告终。两国在18世纪40年代上半叶先后爆发第一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第三次可视为前两次战争的延续。与前两次冲突一样,本次战争也没有直接导火索,是普鲁士再度伺机先发制人,打乱敌方计划。双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很惨重,最后在各方实力无以维系之下草草收场。

今日优良条目:

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Rb原子序数为37。铷是种质软、呈银白色的碱金属原子量为85.4678。单质铷的反应性极高,其性质与其他碱金属相似,例如会在空气中快速氧化。德国化学家罗伯特·威廉·本生古斯塔夫·基尔霍夫于1861年利用当时的新技术火焰光谱法发现了铷元素。

今日推荐新条目: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资料脚注

条目中以<ref></ref>标签添加的参考资料会以脚注形式在页面底部呈现,并以出现的前后排序。例如在喜马拉雅山脉条目中有采用的来源:<ref>{{cite book|author=Pommaret, Francoise|title=Bhutan Himlayan Mountains Kingdom|edition=5th|publisher=Odyssey Books and Guides|year=2006|pages=136–7|isbn=978-9622178106}}</ref>,其中的<ref></ref>标签会在编辑页面时出现。

如果同一个来源有多处地方引用,可以在同一个来源的<ref>标签处中自订名称。例如在段落1和段落2中都有使用到同一个来源,那么可以比如在段落1中输入如<ref name="Example">(标签处中的自订名称为Example),后面以同一个标签名称做标记即可。例如段落1输入:<ref name="Example">{{cite book|author=Pommaret, Francoise|title=Bhutan Himlayan Mountains Kingdom|edition=5th|publisher=Odyssey Books and Guides|year=2006|pages=136–7|isbn=978-9622178106}}</ref>,然后在段落2中输入<ref name="Example"/>即可。此时在段落2中,只能输入<ref name="Example"/>而不能再输入</ref>,由于段落1有为该标签处中自订名称了,段落2可以以同一个标签处的名称标记即可。

为了排版整洁,请在页面底端加入“参考资料”或“脚注”标题,插入{{Reflist}}模板。



加入每日提示维护小组,一起来编写每日提示!
若欲在用户页使用此模板,请加入 {{Totd}} 代码

其他

[编辑]

维基奖励 - Template:编辑手册 - Category:Category:需要关注的维基百科分类

读者手册

  1. 如何访问维基百科
  2. 搜索维基百科
  3. 下载内容
  4. 链入页面
  5. 随机条目
  6. 阅读生物信息框
  • 用户帐号
  1. 如何登录
  2. 参数设置
  3. 用户样式
  4. 电邮联系
  • 引用维基百科的内容
  1. 简明版权信息
  2. 引用维基百科
  • 跟踪修改
  1. 最近更改
  2. 相关更改
  3. 监视列表
  4. 页面历史
  5. 不同修订版本之间的差异
  6. 用户贡献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