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互助客栈/其他/存档/2010年10月
![]() |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问:在维基百科的 MediaWiki:Sidebar 官方的树状导航栏好像采用了javascript的方案,使它可以点击伸缩。
问:在维基百科的 MediaWiki:Sidebar 官方的树状导航栏好像采用了javascript的方案,使它可以点击伸缩。 麻烦谁能告诉我官方是用的哪个extensions吗?或者如何修改实现此功能?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是于2010年9月28日 (二) 12:00 (UTC)之前加入的。
问:
问: —HKCMC (留言) 2010年10月1日 (五) 07:38 (UTC) 香港爱心魔法团 HONG KONG CARING MAGIC CIRCUS(HKCMC) 这个页面的内容是我们的原著﹐所以并不构成侵权的威胁﹐请代为解决﹗谢谢﹗
- 由于贵机构之网站采用“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发布,而非维基百科的“开放版权” (Some right reserved, copyleft),故此不可以在维基百科上使用。如要使用,得以下列解决:
- 将贵机构之网站的版权条款,即“版权所有©2009年7月-香港爱心魔法团 (HKCMC)”,改为“本网页采用 共享创意-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发布-作者为香港爱心魔法团 (HKCMC)”或“本网页采用 共享创意-署名 3.0 发布-作者为香港爱心魔法团 (HKCMC)”,此举代表将网站内容同意他人可复制至其他网站,并可于商业使用,亦可进行改作,不过需要标明作者 (亦即贵机构)及相同的版权条款再发布 (第二个选择“本网页采用 共享创意-署名 3.0 发布-作者为香港爱心魔法团 (HKCMC)”则无要求相同方式共享)
- 第二步,证明阁下为该网站之负责人,请向infozh-l
wikimedia.org发一个电邮,并附上有效证明文件,以作存档
- 第三步,再次于此处报告,将有维基百科的编辑者处理该条目之问题。
- 由于更改授权条款即不保留全部版权,而只保留部分权利,因此贵机构宜先开会商讨是否可行,才决定。一旦发布至维基百科或更改授权条款,即代表依上面提及之协议无可逆转地释出于全世界。除上列方法外,第二个解决方法就是不复制至维基百科。
- 亦请参考http://hk.creativecommons.org/ 。-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10月1日 (五) 08:06 (UTC)
- 有一个折中方法是你按照主要内容重写条目。—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1日 (五) 11:01 (UTC)
我回来了
HI,离开了1年,现在dragoon17c回来了,以一个新的账户登入,由于学业繁多,因此不会太活跃,仍旧专注于航空及历史专题Dragoon16c (留言) 2010年9月30日 (四) 08:17 (UTC)
- 欢迎碌猪兄。—ATRTC 2010年9月30日 (四) 10:40 (UTC)
- 欢迎前辈再次出山! AlexHe34 (留言) 2010年9月30日 (四) 15:09 (UTC)
- 举双手双脚欢迎。--玖巧仔●□留言 2010年9月30日 (四) 15:41 (UTC)
- 欢迎欢迎!不要再跟别人吵架了……--60.240.149.6 (留言) 2010年10月2日 (六) 01:40 (UTC)
请求解除Template:TOWpercent的半保护
Template:TOWpercent是两个每周翻译条目的百分比显示,不知有无被破坏之虞,如无,希望能够解除其半保护(现时一个条目完成度已是100%,惟无法更新显示),以便自动确认用户以外的翻译参加者亦可更新数字。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2日 (六) 17:31 (UTC)
- WP:RFP。Zilong0419 (留言) 2010年10月3日 (日) 16:08 (UTC)
谢谢,这个页面经已由某人解除了半保护。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3日 (日) 17:33 (UTC)
维基百科宣传片
- 维基百科 友善的志工。这里贴出来是因为联想到一些事情,看完这个片后,我一直在想,我们聚在维基,是为了能一起编辑是吧,那样所有的争执都不重要了。-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28日 (二) 15:16 (UTC)
吓到了,这类型的片子是吸引不了年青人di。--玖巧仔●□留言 2010年9月28日 (二) 23:17 (UTC)
好怀念几年前啊。61.206.112.126 (留言) 2010年9月29日 (三) 08:50 (UTC)
- 这个东西第一不是中文版,第二全是别人转述(没有形象的维基画面)…… AlexHe34 (留言) 2010年9月30日 (四) 15:11 (UTC)
- 我只能说,汗一个。—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1日 (五) 06:51 (UTC)
[1]、[2]-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10月4日 (一) 13:33 (UTC)
如何欢迎外国人
如果外国人在中文维基百科建立了他的用户页,用英文写了一些东西(有时还给出一两句中文),甚至挂上了zh-0,我们还应该用{{welcome}}去让他看那些费解的中文吗?--Zayoo (留言) 2010年10月3日 (日) 15:50 (UTC)
- 写了他们也看不懂,这一般是用一号走天涯功能建的账号。我在什么阿拉伯语和其他一些怪文字版维基中的用户页就被人挂过欢迎模板,完全是天书。还是建议用{{welcome}}欢迎一下吧,给人的印象会好些。--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3日 (日) 15:54 (UTC)
- 可以考虑在welcome模板里给出欢迎文字英文版的链接,在其他一些语言的百科里面就有这样的提示。 --快龙☀此致敬礼 2010年10月3日 (日) 15:56 (UTC)
- 可参考en:Category:Non-English welcome messages。--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10月3日 (日) 17:45 (UTC)
- (&)建议开一个英文的欢迎模板。话说我在英文维基百科咋就不被欢迎呢?似乎英文维基百科不太流行欢迎。--Zayoo (留言) 2010年10月4日 (一) 20:07 (UTC)
- 可参考en:Category:Non-English welcome messages。--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10月3日 (日) 17:45 (UTC)
- 记得有个页面是用各种语言或方言写的欢迎文字,那个页面可以在此合理利用一下。--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5日 (二) 22:28 (UTC)
Zhxy 519侵犯他人言论之行为
今天维基已经到了个别用户有权随意“审查”言论的地步了吗?Zhxy 519不经沟通,擅自删除我的文字,污指我“人身攻击”,也许我语气并不客气,但是绝无谩骂,用如此不文明的方式,却自诩为文明的“审查员”,如此至高无上的权力是谁赋予的?难道要搞到以后只要谁不喜欢看到谁的言论,就可以不经讨论,随意扣上高帽、批判,径自删除言论的不文明地步吗?—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1:48 (UTC)
- 维基百科:讨论页指导方针里的确有允许“移除人身攻击和不文明的留言”,但同时也提到可能会有用户不接受这种处理方式。--祥龙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2:10 (UTC)
- 我只是不太客气的强调,一再使用重复而且跟条目无关的理由投反对票是“最偷懒的方式”,我这是人身攻击吗?Zhxy 519为什么就不愿在我身上行使“善意推定”,先行沟通,让我了解他对我的言论有何不满,再决定删除与否呢?(删除前后,他对我都未置一词!)我的言论哪里不文明到欲先诛而后快的地步?这种径行言论审查的行为竟然发生在号称言论自由的维基上头,使我感到不可思议。—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2:20 (UTC)
- 阁下后面那一句呢?称别人有“政治目的”。我承认尺寸的掌握从来不能保证毫无问题,但是现在看来阁下似乎避重就轻。再有,上面“自诩”这样的字词,看来阁下脱口而出的了?如果有共识表示删除各位言论之前一定要沟通,我同意遵守。—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9月9日 (四) 03:12 (UTC)
- (“自诩”二字我用词不当,先跟你道歉。)你的“善意推定”哪里去了呢?该用户以“大量提交”为由,一再重复投反对票,难道不是一种表达维基立场的政治目的吗?“政治目的”一词对我而言乃一中立用词,什么时候“政治”变成人身攻击了?再者,删除前你跟我沟通过了吗?删改他人言论前先经过沟通,难道不是一种尊重他人、“文明的”表现方式吗?我以为这是很基本的维基道德。至少前几年我参与维基时,当时的维基人不会粗鲁地删改我的文字,他们会先抗议。—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3:20 (UTC)
- 维基不是政坛或民主试验场,也就和政治无关。政治立场和政治目的可能有重合点,但是不代表同等。把维基上的事情和政治牵涉,这个对于对方,比我之于阁下先。如果阁下要求先沟通再删除的话,我只能说可以讨论,如果得出一个应该先沟通的结论,我会为现在的行为致歉。至于前几年,我也很希望能让维基的气氛回去那个时候。—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9月9日 (四) 03:34 (UTC)
- 只要愿意沟通,我就愿意退让。我会自己删改你认为不妥的段落。—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3:40 (UTC)
- 阁下明理,维基和在下幸甚。看来之前是烦扰阁下了。—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9月9日 (四) 03:45 (UTC)
- 只要愿意沟通,我就愿意退让。我会自己删改你认为不妥的段落。—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3:40 (UTC)
- 维基不是政坛或民主试验场,也就和政治无关。政治立场和政治目的可能有重合点,但是不代表同等。把维基上的事情和政治牵涉,这个对于对方,比我之于阁下先。如果阁下要求先沟通再删除的话,我只能说可以讨论,如果得出一个应该先沟通的结论,我会为现在的行为致歉。至于前几年,我也很希望能让维基的气氛回去那个时候。—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9月9日 (四) 03:34 (UTC)
- (“自诩”二字我用词不当,先跟你道歉。)你的“善意推定”哪里去了呢?该用户以“大量提交”为由,一再重复投反对票,难道不是一种表达维基立场的政治目的吗?“政治目的”一词对我而言乃一中立用词,什么时候“政治”变成人身攻击了?再者,删除前你跟我沟通过了吗?删改他人言论前先经过沟通,难道不是一种尊重他人、“文明的”表现方式吗?我以为这是很基本的维基道德。至少前几年我参与维基时,当时的维基人不会粗鲁地删改我的文字,他们会先抗议。—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3:20 (UTC)
- 阁下后面那一句呢?称别人有“政治目的”。我承认尺寸的掌握从来不能保证毫无问题,但是现在看来阁下似乎避重就轻。再有,上面“自诩”这样的字词,看来阁下脱口而出的了?如果有共识表示删除各位言论之前一定要沟通,我同意遵守。—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9月9日 (四) 03:12 (UTC)
- 我只是不太客气的强调,一再使用重复而且跟条目无关的理由投反对票是“最偷懒的方式”,我这是人身攻击吗?Zhxy 519为什么就不愿在我身上行使“善意推定”,先行沟通,让我了解他对我的言论有何不满,再决定删除与否呢?(删除前后,他对我都未置一词!)我的言论哪里不文明到欲先诛而后快的地步?这种径行言论审查的行为竟然发生在号称言论自由的维基上头,使我感到不可思议。—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2:20 (UTC)
- 该段移除的文字算不算人身攻击还有商榷,但是,这种文字被移除的同时,却没有看到说其他用户嚣张恶劣的被移除,已垃圾来压制反对意见也没有被移除,这些文字在程度上还比上面的这一段要高,究竟是要已移除来减缓冲突,还是移除不想要看到的文字?方针中也提到,即使针对人身攻击等进行移除的动作也是具有争议性,使用上必须特别小心。
- 最近不少用户提到要注意讨论礼仪,要注意文明,可是,有些特别明显的文字并没有受到移除,修改或者是显著的警告,相较之下,会被提出抗议也是在所难免,这种本身具有争议性的编辑,行动之前最好三思,以免目的达不到,反而扩大冲突层面。-cobrachen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2:27 (UTC)
- 假使有所谓明显的话,只要可以删除,就请告诉别人(包括我)。不敢保证所有维基人都能看到,也不敢保证看到的人就敢删。—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9月9日 (四) 03:15 (UTC)
我认为,沟通(留言抗议)后删除,是一基本的维基道德,径行删除是对该用户言论自由相当强烈的侵犯,只会留下反复编辑战的后遗症,最后引来维基用户间的相互攻击,这样有何好处?(三思后,我发现我不认为用户间应该互相删除文字,除非明显谩骂)—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3:47 (UTC)
删除文字本来就有问题,本来很简单的矛盾,很可能通过沟通就可以解决,但一个删除就什么都没有了,写字的人心里矛盾更严重。—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4:08 (UTC)
- 我亦认为如此。用户间为理念争辩时,难免因为一时情绪口吐酸言,但这还能用抗议来解决,一旦介入删除,不仅马上激化矛盾,争执从此变成对立!—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4:14 (UTC)
- 不完全如此。现实恐怕是出了矛盾之后,两个人为一口气甚过抗议沟通。就是以上两位,都有过可能的赌气而用词过激。删除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它何尝不是一种提醒降温?何况很多本来就是暗讽抬杠,这种暗箭很多人恐怕还认识不到是攻击,但这些往往是最后大争执之源。—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9月9日 (四) 04:40 (UTC)
- 不然,“未经沟通”“径自删除”此一行为已经隐含认定对方言论没资格留在维基上头,这才是大争执之源。—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7:47 (UTC)
- 不完全如此。现实恐怕是出了矛盾之后,两个人为一口气甚过抗议沟通。就是以上两位,都有过可能的赌气而用词过激。删除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它何尝不是一种提醒降温?何况很多本来就是暗讽抬杠,这种暗箭很多人恐怕还认识不到是攻击,但这些往往是最后大争执之源。—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9月9日 (四) 04:40 (UTC)
- (!)意见我觉得指控别人有“政治目的”等,并不能称得上是“人身攻击”吧(无论该指控最终成立与否),而被指控人自己删除,确属不妥。Sakuradate 公众Δ 2010年9月9日 (四) 04:44 (UTC)
- 即便是政坛,单纯互称对手个体的“政治目的”也是一种贬低。现时我不赞成对于这些攻击言论还要先公断再行,另外这种删除本身就是所谓指控。—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9月9日 (四) 04:51 (UTC)
如果只因为对方说的不正确,有攻击之嫌就可随意删除文字,是否有所不妥并有替其他人想问题之意?因这世上便没有什么是获得百分百认同的。如果认为有人的发言不妥,直接在下方提示是不是更好一些呢?当事人也解释了,在情绪激动下难免有过激之言。单方面删除文字的话,也阻止了其他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了解作者原文,不如用模板将文字隐藏。--玖巧仔●□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5:32 (UTC)
- (:)回应,这应该是一种质疑和指责,一方面也是提醒他人留意,而非类似维基百科:不要人身攻击#例子,如辱骂等,更没有达到“情况紧急”须即时删除的程度(维基百科:争论的解决#如果情况紧急)。而若有必要,当可警告对方注意礼仪。
- 直接删除,尤其是被指控者自己动手删除,只会使别人极度质疑--“他/她到底想要掩盖什么?”。所以即使真的遇到貌似人身攻击的字句,从避嫌角度出发,亦不该擅自删除。特别是投票这种场合,若他人表达的自由被侵犯,会使投票的公正性被破坏。Sakuradate 公众Δ 2010年9月9日 (四) 05:42 (UTC)
- wide兄质疑zhxy的善意假定,可是wide兄你是否做到了?姑且不论“政治目的”是否是贬义,别人看到你回应HW的留言是否会让人联想到“HW是为了达到自己某种的目的才投反对票”呢?我认为这已经使比较严重的对他人的攻击了。-180.129.115.242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7:37 (UTC)
- 我不认为指出他人是为达自己某种目的才投反对票是“人身攻击”,除非我是抹黑他。我只是指出事实而已。HW已经不只一次以“大量提交”这种与条目重审无关的理由投反对票,甚至提交人只提交一则条目他也是使用相同理由,完全无视重审程序。—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7:43 (UTC)
- 再请注意的是,我所指的“目的”或“政治目的”,是指该用户的某种维基立场(管理目的),并非现实中的带有损意的“利己目的”。相反的,我相信HW是以有利维基的善意观点出发,为使中文维基保有更多的优良条目。然而,我认为行政程序应该更高于理想,不应当为了我所谓的这类“(维基)政治目的”而干扰投票的公正性。—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8:03 (UTC)
这是我在unblock-zh的解释:被zhxy 519删除的言论,应该说是在打WP:文明的擦边球;但就我看来,这些内容属于可删可不删的,因为其冒犯性并不十分强烈。因此,我认为此次编辑战并不适用3RR例外中的“回退明显破坏”,因为参与双方都不能说明自己的行为完全正当。所以,依然按照3RR的规定,过度回退者会被封禁,参与回退达到或超过两次的用户亦已收到警告。
另外补充一句:当社群中不同成员对于某些内容是否违反WP:文明等方针、指引存在异议,对是否应该消隐这段内容存在异议时,请不要用编辑战这种做法来表明你(们)的态度。这种做法会扰乱维基百科的正常运作,持续回退并违反3RR者将不会受到“回退明显破坏”例外的保护,可能导致其自身的账号遭到封禁。--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9月9日 (四) 09:09 (UTC)
如过wide阁下果真是如此理解的,那的确不算人身攻击。但本意虽好,语言上还需斟酌。其实deltalk后在被删人的讨论页中留言也是应该的,但总体来说zhxy并未违反任何方针,仅是做事方式引起了您个人的不快。-116.197.238.172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9:16 (UTC)
- 的确我承认自己的发言有需要斟酌的地方,我自己其实是很懒的人,删掉我一段话虽有不快但仍可接受,原不想大费周章讨论这个议题,然而今早起床看到径自使用deltalk模板审查言论的结果,却是造成不断有相互回退、控诉的情形发生,将来此一模板的滥用势必不是维基之福,要用,也应该定出共识,有个章法,我认为径自删改他人文字,已经比一般管理员所被赋予的管理权限还要高了。(当我们回退一个破坏时,都会到该用户页提醒他这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呢)—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09:55 (UTC)
- 同意就使用定一个章法,初步试以事先告知。不过就如同普通用户可以回退破坏一样,这个删除也权限我也主张属于所有人,不限于管理员。—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9月9日 (四) 14:03 (UTC)
- (!)意见请注意删除他人留言的指引(维基百科:讨论页指导方针)并未在本地通过,只能参考。本人反对任何一个人执行一个没有达成共识的指引草案,这样会带来更大的争议。如果想要执行,请先达成共识。----苹果派.留言 2010年9月9日 (四) 14:36 (UTC)
- 这里面除了删除,还有很多在实际上正在执行,如忘记签名等等。但是这些基本的修改不应该因为这个指引未通过就全部否定。—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9月9日 (四) 21:00 (UTC)
- 不影响发言内容的补签名和删除他人发言的行为可以混为一谈,你能用这种逻辑解释规范,大家都要佩服你。--百楽兎 2010年9月16日 (四) 03:10 (UTC)
- 百乐兔再在这里人身攻击反讽,就算可能造成请人永久退出维基,我也不会纵容。--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9月26日 (日) 09:34 (UTC)
- 什么叫作人身攻击,你自己先去研究一下吧。你动不动就说人身攻击,但根本不了解什么是人身攻击。--百楽兎 2010年9月29日 (三) 07:14 (UTC)
- 如果你认为你以前没有被人管理就不算无礼,那才是个错误。—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9月30日 (四) 12:39 (UTC)
- 我从没这么认为过。你真会幻想,连我没想过的事都能帮我想。--百楽兎 2010年10月1日 (五) 07:07 (UTC)
- 你没想过是最好的。但是你既然还能认识到自己已经失礼了,上面却还拿幻想这种说法来讥讽我,你这可是对维基礼仪的明知故犯。你说一句就已经够了,为什么总要加一句多余的话贬低别人?维基不是让人只顾著说这些惹火言论的平台,我不希望你呆了这么长时间还不明白。—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10月1日 (五) 09:43 (UTC)
- 我发现你对语句的解读能力似乎有点问题。--百楽兎 2010年10月2日 (六) 01:45 (UTC)
- 你这样不检讨自己的问题,反而似乎试图转移话题,从另一个面攻击人身了。—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10月2日 (六) 05:23 (UTC
- 你不检讨自己对他人语意的理解问题,反而一贯认为他人对你“人身攻击”(我拜托、恳求你先去理解什么叫“人身攻击”,不要总是滥用这个词汇),基本上我已不想再和你多说什么了。--百楽兎 2010年10月4日 (一) 06:55 (UTC)
- 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但是你在维基中屡次的行为在前,又并非针对我一个人。很多人都对你这些行为不满,只不过似乎现在我一个人站出来把话说明白了而已。以前管理员或是一般用户对这些反应不够,导致很多一些用词语气变得很常见,但这不代表这些就是正常、符合维基礼仪的。既然不多说了,我今后只管碰到不善的行径予以制止就是。—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10月6日 (三) 04:44 (UTC)
囧rz...也许伪基很快会出现一个“2010百乐兔大战Zhxy519”的条目。。。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2日 (六) 22:06 (UTC)
- 百乐兔跟很多人都经常“大战”,又不是第一次了,如果写成条目的话岂不是写死人……--60.240.149.6 (留言) 2010年10月3日 (日) 03:27 (UTC)
- 你不检讨自己对他人语意的理解问题,反而一贯认为他人对你“人身攻击”(我拜托、恳求你先去理解什么叫“人身攻击”,不要总是滥用这个词汇),基本上我已不想再和你多说什么了。--百楽兎 2010年10月4日 (一) 06:55 (UTC)
- 你这样不检讨自己的问题,反而似乎试图转移话题,从另一个面攻击人身了。—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10月2日 (六) 05:23 (UTC
- 我发现你对语句的解读能力似乎有点问题。--百楽兎 2010年10月2日 (六) 01:45 (UTC)
- 你没想过是最好的。但是你既然还能认识到自己已经失礼了,上面却还拿幻想这种说法来讥讽我,你这可是对维基礼仪的明知故犯。你说一句就已经够了,为什么总要加一句多余的话贬低别人?维基不是让人只顾著说这些惹火言论的平台,我不希望你呆了这么长时间还不明白。—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10月1日 (五) 09:43 (UTC)
- 我从没这么认为过。你真会幻想,连我没想过的事都能帮我想。--百楽兎 2010年10月1日 (五) 07:07 (UTC)
- 如果你认为你以前没有被人管理就不算无礼,那才是个错误。—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9月30日 (四) 12:39 (UTC)
- 什么叫作人身攻击,你自己先去研究一下吧。你动不动就说人身攻击,但根本不了解什么是人身攻击。--百楽兎 2010年9月29日 (三) 07:14 (UTC)
- 百乐兔再在这里人身攻击反讽,就算可能造成请人永久退出维基,我也不会纵容。--Zhxy 519(联系啊) 2010年9月26日 (日) 09:34 (UTC)
- 我觉得容易引起争议的,还是谨慎为妙。--苹果派.留言 2010年9月10日 (五) 05:09 (UTC)
- 不影响发言内容的补签名和删除他人发言的行为可以混为一谈,你能用这种逻辑解释规范,大家都要佩服你。--百楽兎 2010年9月16日 (四) 03:10 (UTC)
维基百科主题推广
人文条目的编辑们,我们建立一套讨论机制吧
条目名简繁问题
问:中文维基百科编辑后储存的问题
为何没有西北方面的聚会
好像聚会活动多是在东部地区举行~
感觉有此冷落西北方面的维基成员 。--Jyu..(~福气世界~) (留言) 2010年10月1日 (五) 18:15 (UTC)
- 其实都是维基自己组织的。如果西北地区的用户多,也可以自由组织一次。--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1日 (五) 23:45 (UTC)
西部地区的人比东部还少....上海的聚会就俩人那--Ciked (留言) 第八次动员令 2010年10月6日 (三) 13:33 (UTC)
维基改版提议
现今部分维基较高流量或重要之页面的版面设计已使用多年,是时候应作出修改。
建议重新设计的页面,包括:
- 分类索引
- 特色内容
- 新闻动态
- 帮助页面
- 社群入口
- 方针与指引
- 互助客栈 (首页及其分页头部)
- 询问处 (头部)
- 字词转换
- IRC (版面设计)
- 联络我们
- 关于维基百科
- 上传页面
- 中文维基年会 (内容与介绍全无)
- 聚会
- 香港维基人布告版
建议设计稍后提出。-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10月1日 (五) 08:30 (UTC)
- 部分可以支持,但香港维基人布告板过于地区性,聚会和年会不适宜作为菜单项加入。—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Edouardlicn(对话|贡献)加入。
- 晕,上面未签名的话是我说的......—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2日 (六) 01:38 (UTC)
- 我并不是建议制作相同的版面。-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10月1日 (五) 23:11 (UTC)
- 以及我并不是建议将页面加入菜单-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10月2日 (六) 02:19 (UTC)
- 但据本人愚见,目前的地区字词转换好像真的只针对字词,应该不包括地区内容选择功能。另外我建议加入“条目评选”一项。—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2日 (六) 01:43 (UTC)
- FAC, FAR, GAC, GAR, FLC, FLR...?-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10月2日 (六) 02:14 (UTC)
- 不是侧边栏的菜单?我建议的是在侧边栏加入“条目评选”链接并链接至一个有DYK\GA\FA评选的简报页面。—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2日 (六) 04:43 (UTC)
- FAC, FAR, GAC, GAR, FLC, FLR...?-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10月2日 (六) 02:14 (UTC)
- 但据本人愚见,目前的地区字词转换好像真的只针对字词,应该不包括地区内容选择功能。另外我建议加入“条目评选”一项。—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2日 (六) 01:43 (UTC)
改进建议列示如下,随时增加,包括:
- 分类索引-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10月2日 (六) 02:43 (UTC)
- 特色内容-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10月2日 (六) 02:46 (UTC)
- 自订,JS都做好了。--达师 - 147 - 228 2010年10月2日 (六) 05:20 (UTC)
- 版面与用色还不如现在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2日 (六) 12:04 (UTC)
- 这个设计最大的问题是喧宾夺主--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3日 (日) 05:55 (UTC)
- 特色内容和新闻动态版面比较成功,建议维持现状,如有更改也建议异于目前首页的样式。
- 聚会刚刚经过整理,也不是门户页面,无改版需要。
- 上传页面比较复杂,涉及面较多,望技术流管理员出面帮忙。
- 帮助除版式以外希望能进行一次全面整理。
- 客栈、询问处、字词转换等可以考虑改成统一样式,不建议做新的版面。
- 社区主页/社群入口建议推翻重做。
- 关于维基百科、联系我们、方针与指引、IRC需要做文字修改,不需要做版面设计。
- 分类索引版面上有一定提升空间。
- --达师 - 147 - 228 2010年10月3日 (日) 06:02 (UTC)
帮助 (未完工)-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10月3日 (日) 07:33 (UTC)
- 敝人将维基百科:香港维基人布告板最新消息改版了,也有些调整,大致上感觉蛮不错,下半部还请 HW完成。维基百科的Vector面板设计算典雅简约,再看现时游戏官网哪个版面不是超炫,所以个人认为“喧宾夺主”的问题并不存在(书生...真的不是故意要和您唱反调的),请其他管理员能协助HW改版受全保护之版面。--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3日 (日) 18:45 (UTC)
- @HW: 至少要保留目录什么的。--达师 - 147 - 228 2010年10月4日 (一) 04:56 (UTC)
- 喧宾夺主不仅是我的看法,一些搞网页设计的也这么看,还有人专门写过分析文章[3],也就是边框,图标等设计元素显得太强烈,造成把注意力不是首先放在内容上,而是这些装饰上--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4日 (一) 11:10 (UTC)
- (!)意见其实这只是该Blog主观意见,这令人想起台湾的林育群在超偶也是惨遭到毒舌评审批评的满头包,但还不是在国际上大放异彩。好吧,即使维基百科花钱请这些专业人士设计也未必让所有人满意,也只能说青菜牛肉喜好不同。--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5日 (二) 13:49 (UTC)
- 但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并非每个由HW改版的版面都是成功的,WP:维基简讯就是惨痛的例证,除了外观之外就没有什么内容,还望HW能再进行修正,内含过多程式码导致难以协作,起码要像类似Portal:新闻动态容易添增与修改内容,否则您休假了也没人可帮您了。--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5日 (二) 14:51 (UTC)
- 都只是志愿者,不必要求过高。众口难调,维基的页面是给大家看的不是给别个人看的,好评再高的东西一样有人不喜欢。把这些东东弄好也非一日之功,慢慢改便是。维基号称多人协作,这方面一定要体现出来,某些东西不要只靠某一个人的热情,还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如新的首页页面,老是有人说不好看,却没有其他意见提出来。--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5日 (二) 22:46 (UTC)
- HW设计的页面,不是我说,比新首页还要难看。尤其是延续了为人诟病的蓝色。—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6日 (三) 03:56 (UTC)
- 颜色应该可以追加的。--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6日 (三) 09:32 (UTC)
- 那个蓝色可以做成渐变的,但用css3做ie不支持,需要额外给ie加定义,或是用图片背景,由于维基限制的原因,做图片背景还要联系管理员改那个css文件才行。--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6日 (三) 16:43 (UTC)
- 喧宾夺主不仅是我的看法,一些搞网页设计的也这么看,还有人专门写过分析文章[3],也就是边框,图标等设计元素显得太强烈,造成把注意力不是首先放在内容上,而是这些装饰上--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4日 (一) 11:10 (UTC)
建议维基客栈增开“/条目”分栈
建议维基客栈增开“/条目”,目前对于条目各项议题大量增多,已经严重排挤到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的版面,因此建议本客栈增开此分流以集中条目与主题相关讨论,另外条目之争议亦可以集中在此讨论(例如:上个月的讨论:韩国重定向)。--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4日 (五) 15:52 (UTC)
- 相信我,过两天就好了。-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24日 (五) 17:29 (UTC)
- 同意此建议。—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25日 (六) 04:08 (UTC)
- 同意--UAL55 (留言) 2010年9月25日 (六) 09:30 (UTC)
- 关于条目的讨论应该善用条目对话页--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9月25日 (六) 09:32 (UTC)
- (+)支持,条目讨论页关注度不够,特别是一些冷门条目,在讨论页留言鲜有人回应--玖巧仔●□留言 2010年9月25日 (六) 16:24 (UTC)
- (+)支持,不过讨论模板例如本页第一则的话,应否放入?-HW (留言 - 贡献) DC8 BEST 2010年9月26日 (日) 00:33 (UTC)
- (+)支持,讨论页人气不热络。但是讨论存档应该存到各讨论页。--用心阁(对话页) 2010年9月27日 (一) 04:35 (UTC)
- 嗯,这方面挺有共识的,因此预计10月过后改版(也许会延后),并且会要求储存至哪个条目讨论页,如果范围过大(如之前的ACG译名争议),才会储存至一般存档,另外条目质量提升发起前之主题讨论也可在此区讨论(此时这要储存至主题或该计划)。嗯...这方面大家挺有共识的呀,所以不用投票拉,敝人用意就是希望能将此区视为条目与主题的“公开频道”或“大厅”,而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就是“ROOM”,各位明白吗?--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7日 (一) 10:51 (UTC)
- “/条目与主题”←请问这个名称会不会比较好?--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7日 (一) 13:47 (UTC)
- 强烈(-)反对再开子页面,如果条目对话页重视程度不够,那么应该想办法让大家引起重视,而不是去另外开一个页面来解决。而且现在每天条目对话页上的讨论也不少,如果都放到一个页面里,估计会很长很长。而且我们现在有分类:进行中的讨论和维基百科:对话页讨论索引/条目可以解决一部分这个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9月28日 (二) 04:14 (UTC)
- 书生您是在弱化维基百科互动性吗?已经不只一人反映分类:进行中的讨论与维基百科:对话页讨论索引/条目形同虚设,而且条目的讨论已经快把本页面塞爆,就算不开还是有人会在此开段落。另外模板、主题与条目质量讨论也可以在此子页面进行。--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8日 (二) 14:52 (UTC)
- 书生所谓“如果条目对话页重视程度不够,那么应该想办法让大家引起重视”的结果,便是大伙把条目争议分散挤到客栈里,讨论页注目度黯淡无光,冰封三尺并非一日之寒,与其如此,不如疏导。又如用心阁所建议,讨论后存档到各讨论页,我个人是非常赞同,而且认为此举有助于激发有识者讨论与建议。当然,相反的也可能出现某些争议条目老是占据版面吵闹不休,编辑战从原本的边彊地带跃然打入中央,更加激化维基人对立。— WiDE 怀德 留言 2010年9月28日 (二) 15:06 (UTC)
- (:)回应争议并非因为子页面而消失,本子页面也并非完全取代条目讨论页,因此设立该子页面版规:“在此子页面以广域条目或主题讨论为主,若条目在讨论页面未达7天以上而又无人加入讨论才可在此发起讨论,否则将强制移动({{Moveto}})。若该讨论在一定时间没有新讨论则将移回该条目讨论页面。”该子页面也会强调分类:进行中的讨论与维基百科:对话页讨论索引/条目之存在引导。另外维基百科:中立的观点布告板这也是常被冷落的版面却又常常在客栈提出也会强调。--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8日 (二) 15:18 (UTC)
- (&)建议另外如果命名为“/编辑”应该比较简单明了,也就是条目edit有问题都可在此子页面提出。--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8日 (二) 16:06 (UTC)
- 如此说来,那不是和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会产生严重的功能交叉?而且目前拿到互助客栈来讨论的条目问题大多都是争议较大,讨论者希望更多人关注的。总的来说只是极少的条目才会拿来讨论,如果专开一个关于条目问题的子页面,恐怕结果不是分流,而是全都拿来讨论,把页面更加挤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9月29日 (三) 01:37 (UTC)
- (※)注意新版面的规定有条目七天等候期,而且新版面主要目的是放类似#人文条目的编辑们,我们建立一套讨论机制吧、#条目名简繁问题等与条目相关大范围研讨,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是请求帮忙,把定义厘清就没问题了。若“/编辑”名称不好在想个好名字吧,反正离10月还有几天可多加讨论。--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9月29日 (三) 10:45 (UTC)
- /编辑 和/求助 会混淆的。因为求助版是解决编辑问题的。--玖巧仔●□留言 2010年9月29日 (三) 15:47 (UTC)
- 建议使用维基百科:编者求助(en:Wikipedia:Editor_assistance/Requests)--UAL55 (留言) 2010年9月30日 (四) 06:02 (UTC)
- 使用维基百科:编者求助因为有求助,所以还是会造成混乱。而使用“/编辑”范围的确也太广阔,因此采用“/条目、模板、主题”应该更明确。--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1日 (五) 02:47 (UTC)
- 用条目最适当,模板可以在技术版讨论,主题的范围大了。编者求助一是易混淆,二来名字偏长。--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1日 (五) 23:53 (UTC)
- (?)疑问若使用“/探讨”如何?这只是子页面命名,底下还是会另外加上详细说明。预计这周改版,若修改完成会立即更改WP:互助客栈页面并发布。--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3日 (日) 19:34 (UTC)
- 探讨的范围大了,不太适合做分版名。个人还是觉得用“条目”为好,目的就是交流条目编辑方面的争议。--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3日 (日) 23:48 (UTC)
- 嗯...剪刀、石头、布如何
囧rz...?--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4日 (一) 06:51 (UTC)
- 版面上大致上已经设计好了,但是命名还未确定,综合各方意见,因此应可命名为“/条目研讨”,该命名主要是参照英文版idea lab而来。但先不立下七天等候期与达到几人就移回讨论页等规则,只要是合乎条目、模板、主题即可,但还是得一切视开板后状况再来做检讨。--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5日 (二) 14:31 (UTC)
- 木有异议的话,相关页面便可建立了。反正版面名称还可以改的,也不是什么法律法规要从长计议。--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5日 (二) 22:37 (UTC)
- 敝人一开始创建中国新闻动态,就是命名不好被改成Portal:中国大陆新闻动态。不过这几天比较忙些,还请稍等一下下。--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6日 (三) 09:25 (UTC)
不知道我在 http://ultrafilter.org/zh 提供的两个服务的雏形是否有助于解决讨论机制的问题。还请大家移步去看一下,然后给我提提建议。--Mountain (留言) 2010年10月6日 (三) 10:01 (UTC)
- 上面的一排链接建议用相应文字命名。“关注的讨论”没有内容。--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7日 (四) 15:29 (UTC)
- (※)注意条目探讨已经创建!必须强调是的,创建此版的目的还是在于希望促进条目质量提升,也可让冷门且缺少人员参与的条目可获得改善,因此请还希望各位能善加利用并协助维护。--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6日 (三) 12:51 (UTC)
在封马甲活动中看到一个案例,有些疑问
互助客栈导航模板
互助客栈各个分栈顶部的导航模板不太统一,有的地方只有是如下样式,但是没有加入例如条目分栈等内容:
互助客栈是维基人议事相助之处,用以讨论消息、方针、技术以及编辑、求助等议题,发表议题之前请参阅指导并遵守礼仪。任何与维基百科无关的问题,请前往询问处。
If you do not write Chinese but need to contact zh-wikipedia, you can leave your message here.
| ||||||||||||||||||||
|
有的地方又是这样的导航:
然后在最左边这一竖的导航里面询问处又是和互助客栈分开的……条理不是很清晰。 AlexHe34 (留言) 2010年10月7日 (四) 10:14 (UTC)
- 对不起,搞不懂您的问题症结在哪?能否把问题能表列出来。--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7日 (四) 11:12 (UTC)
- 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互助客栈的各个分栈的导航栏不统一且内容有缺;第二个是左边(维基百科球下面)的“互助客栈”和“询问处”分开列出了,我觉得询问处既然属于互助客栈就不需要单独列出。 AlexHe34 (留言) 2010年10月7日 (四) 14:28 (UTC)
- (:)回应第一,各分栈采用同一个模板,但您会发现每跳到某一页面发现(发表)不见了,那是语法所致,因为该功能同等于“加入主题”。第二,询问处不属于互助客栈,是解答任何与维基百科无关的问题的地方,就像奇摩知识+之类的服务。但是为了方便走错版面的读者能快速前往,才将导览页列出(现已作区隔)。--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8日 (五) 05:38 (UTC)
- 询问处那个分隔符号比较清晰,还不错。不过第一个问题如果能够通过什么方式得以统一那就更好啦~(我有点强迫症,呵呵……
囧rz... AlexHe34 (留言) 2010年10月8日 (五) 08:31 (UTC)
- 询问处那个分隔符号比较清晰,还不错。不过第一个问题如果能够通过什么方式得以统一那就更好啦~(我有点强迫症,呵呵……
首页新闻动态(2010年)10月8日诺贝尔和平奖的主条目已和谐
请有条件的人士协助处理条目。如果连也网址屏蔽了,重定向也不行,或许可以再建立一个《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条目。Genhuan (留言) 2010年10月8日 (五) 11:31 (UTC)
- 我这里没有问题的说 --Rat2.Call me Remy 2010年10月8日 (五) 13:01 (UTC)
- 目前我这里还可以看。 AlexHe34 (留言) 2010年10月8日 (五) 14:41 (UTC)
- 这个似乎也有地区差异?我这里条目进不去,但首页打得开,那作家的名字没有成为敏感词(无需另建条目,如果网址被屏蔽只需要重定向)。Genhuan (留言) 2010年10月9日 (六) 13:57 (UTC)
- 目前我这里还可以看。 AlexHe34 (留言) 2010年10月8日 (五) 14:41 (UTC)
请将新闻动态的源代码改为:
*[[10月8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將2010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中国]]作家'''{{BreakLink|劉|曉|波}}'''<small>(图)</small>。
-HW (留言 - 贡献) 2010年10月9日 (六) 00:43 (UTC)
- 各位都知道此消息啊?—Aaa8841 (留言) 2010年10月9日 (六) 01:56 (UTC)
- 最新消息,我这里首页被和谐了…… AlexHe34 (留言) 2010年10月9日 (六) 04:37 (UTC)
- 和谐内容不应另建条目。—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9日 (六) 10:27 (UTC)
这个用户是怎么一回事?User:Dragoon17c的分身还是冒认账号。某生 (留言) 2010年10月4日 (一) 14:59 (UTC)
- 请看上面,这是真身,旧的已不能用,想不到那么快被人发现了Dragoon16c (留言) 2010年10月4日 (一) 15:04 (UTC)
- 我想您最好按照WP:SOCK#LEGIT的程序申报一下:
--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0年10月4日 (一) 16:47 (UTC)折衷账号:如您遗失了现有账号的密码,又或知道或担心有人已获得或猜中您的密码,您可以另外注册一个账号,然后在现有账号的用户页中补充与新账号的关系,同时要求管理员永久封禁所有现有账号。为避免此事发生,您可以先行建立一个证明身份用的乱码,详情请参阅{{User committed identity}}中的说明。
- 我想您最好按照WP:SOCK#LEGIT的程序申报一下:
- 矛盾的是,如果之前没有{{User committed identity}},密码丢了后换了一个新帐号,又如何如上所说证明两个帐号之间的关系?--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5日 (二) 07:26 (UTC)
- 需要一些渠道容许用户与特定群组(如行政员)接洽此事项,然后由该特定群组的人士进行上述动作?—Altt311 (留言) 2010年10月11日 (一) 15:39 (UTC)
特色及优良条目评选方案第二次讨论
继续之前的讨论,MtBell和我(以他为主)综合了一些好条目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写了一套特色及优良条目评选草案。之前的讨论中出现了两个分歧:
- MtBell起初提出评分制,我反对。事后我提出有条件的评分制,MtBell说交由社区讨论后便没了下文。如果是我的强烈反对导致MtBell失去兴趣,我这里先道个歉
- Cobrachen提出,一个条目短时间内多次提出评选怎么处理。他未有提出解决方案,我对草案研读后觉得草案的模式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因为优特评选合并在一起)。
之前的分歧大概就在这两点。—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8日 (六) 01:45 (UTC)
- 往后如果方向没有大变动,我将会试图研究一套能综合优特的评分机制。—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8日 (六) 01:45 (UTC)
意见及讨论
欢迎大家踊跃发言。—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8日 (六) 01:46 (UTC)
- (!)意见:特色列表不能有太多红字的比例问题:本人不同意60%的界定。不知道是否取得了充分的讨论?很难想象“不能有太多红字”被演绎成了不能有超过60%红字。如果现有草案成立,一个特色列表有六成红字(也是符合不超过)都能成为维基典范?那么多红字本身就说明这个列表实用性能差,关注度不高。本人建议33%或者40%才是合理的比例。
还有优良条目标准中:图像与表格一节:适度添加图像或表格(如果可以)。这个是什么意思?什么叫适度?什么叫如果可以?感觉十分模糊。比如一个可以合理预期能够得到的照片(比如用来介绍一个生者的照片)但是却找不到找能用的照片。这样的条目是不是不符合您这个草案标准?
还有建议(这个可能改动会相当大,不过本人强烈建议改成这个样子)整体结构修改:整体改为:1,优良条目的标准;2,特色条目除了必须符合优良条目的标准之外还要符合的标准,而相同的标准则不必重复。整体结构如果能够改成这个样子可以使得优良和特色的界限便得更清楚,解决现在有些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
以上--苹果派.留言 2010年9月18日 (六) 06:04 (UTC)
- 谢谢你的建议。特色列表里的问题我还没想好,暂时也只是放个东西在那里,这个需要详细讨论。图片方面的问题,也是同样的回答。至于第三点,我的方案原本就是这个样子(特色条目除了必须符合优良条目的标准之外还要符合的标准),但一方面考虑到与分数评价体系的合并,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优特的融合,所以现在改了。方案固然模糊,但后面我还是会做一套评价体系的。我的意思是假定现在有这么一套方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8日 (六) 16:47 (UTC)
- 特色列表红字问题,具体数字是否有必要?原来模糊一些的表述我觉得反而更灵活,而且特色列表对红字的要求也仅仅是与主题有关的红字(例如中国城市列表中城市名称应该大部分不能是红字)。关于图片的要求,我觉得目前的表述比较到位。图片只是作为内容的辅助说明,太多当然不行。“如果可以”的意思就是最好有,如果没有或者没有必要有,那么没有也可以。
- 列表和条目不同,应该另外订标准。我觉得在FA/GA的评价标准里不需要考虑特色列表的问题。--Gilgalad 2010年9月20日 (一) 15:35 (UTC)
- 这个或者我到时候参详目前的特色列表再以类似上面的标准评分来修改。—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9日 (日) 05:44 (UTC)
其他问题:我觉得参考书目应该推荐最好标注页码。关于跨语言内部链接的使用问题,一直以来都存有争议,因此目前的表述不太妥当。另外,请参考维基百科:条目质量评级专题中的优良和乙级条目标准。感觉草案对优良条目的要求甚至低于乙级条目的要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9月19日 (日) 02:07 (UTC)
- 我会认真参考的,谢谢。—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9日 (日) 05:44 (UTC)
最近比较忙,暂时无心考虑这个复杂的制度问题。请继续推进,谢谢!--Gilgalad 2010年9月19日 (日) 14:26 (UTC)
另外我必须说一下,对于现在的草案我是(-)反对的。对于条目质量的各个方面(结构、内容、中立与可供查证、版面等等),评优与评特应该都有相对应的要求,区别只在于FA的标准更高。现在的草案把这几个并行的要求分割开来,对GA的标准没有能够覆盖上述这几个质量方面,这也导致了书生所说“对GA的要求甚至低于乙级条目”的批评。目前我没有时间完善评分制的设想,我把原来的初步草案放到新的页面WP:条目评选/评分制草案,希望有类似想法的人可以继续在这个方向上努力。实际上,条目评选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条目质量作评估,二是评选的流程和制度。在第一个问题上,我不认为草案就胜过现行方案,我建议草案把更多精力放在评选流程的改进上。--Gilgalad 2010年9月19日 (日) 14:35 (UTC)
- 不能不强调一下,我的方案的大部分要求就是出自你原本的方案。不过你提出的建议我是肯定要仔细考虑的。-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9日 (日) 15:18 (UTC)
- 我不赞成的是把本来是平行的几个标准分割开来,比如,为什么只对FA有文章结构和参考来源的要求?GA同样应该有这样的要求,只是标准可以稍低。--Gilgalad 2010年9月19日 (日) 16:05 (UTC)
澄清一下,大家不用担心为何对FA有GA没有,因为原本的架构正是“要求先达到GA再上FA”,所以有些要求就是FA有GA没有。这些都可以无视了,因为基本要求以下的东西,大家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提出往基本要求上移动,其余我准备全部打掉重来。大家觉得有什么要求是GA、FA都必须有,但又并非作为打分项目的,请补充到基本要求上。后面的评分我希望的是建立一套以现有优特条目特点作为评分标准的体系。—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20日 (一) 05:08 (UTC)
- 条目可以直接评FA--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9月20日 (一) 08:11 (UTC)
- (!)意见所以WP:GA与WP:FA应该要合并评级,而且应该采用WP:条目质量评级专题去做分级,有很多被刷下来的条目其实也有甲级水准,但是被刷下来后颇多后继无力再度参选(被评的满头包),实在可惜,落实评级(但非评分)才是上策。敝人事实上已将维基百科:条目评选/草案纳入条目质量提升计划之中作为评级参考基准。--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9日 (三) 03:47 (UTC)
- (~)补充推荐使用模板:Artstatus,另外也对草案有一些增订。--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9日 (三) 04:54 (UTC)
- 这东西太简单了,太模糊了。—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7日 (四) 04:41 (UTC)
- 所以难道要使用非常复杂的{{WPBannerMeta}}?这模板非常难用,您可用看看,而{{Artstatus}}虽然经简化,功能比较少,但大部分重要功能都有,所以还是推荐使用{{Artstatus}}。--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17日 (日) 03:28 (UTC)
- 这东西太简单了,太模糊了。—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7日 (四) 04:41 (UTC)
新体系:分类评分
我已经就维基百科的不同类型条目设计分类,希望大家加入参与。—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1:32 (UTC)
- 目前分为:人物\生物(除人类)\非生物\事件\非自然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1:33 (UTC)
- 这些应该是各个专题的工作。--Gilgalad 2010年9月22日 (三) 19:46 (UTC)
- 你不要误会,我只是对现行维基百科的条目类型做一个分类,以方便日后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优特评价标准。这个不是专题打分,因为这里的细分不是“历史”、“文学”那种。—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23日 (四) 02:15 (UTC)
- (?)疑问这种新分类对于条目评级有何帮助?难道人物与事件的评级标准不一样?--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9日 (三) 03:47 (UTC)
- 有帮助,人物与事件在整体要求上应该一致,但细节要求上应该不一样。你总不能要求人物条目写前因后果,事件写是谁生吧。—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2日 (六) 13:46 (UTC)
- 这些应该是各个专题的工作。--Gilgalad 2010年9月22日 (三) 19:46 (UTC)
特色及优良条目评选方案第二次讨论
继续之前的讨论,MtBell和我(以他为主)综合了一些好条目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写了一套特色及优良条目评选草案。之前的讨论中出现了两个分歧:
- MtBell起初提出评分制,我反对。事后我提出有条件的评分制,MtBell说交由社区讨论后便没了下文。如果是我的强烈反对导致MtBell失去兴趣,我这里先道个歉
- Cobrachen提出,一个条目短时间内多次提出评选怎么处理。他未有提出解决方案,我对草案研读后觉得草案的模式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因为优特评选合并在一起)。
之前的分歧大概就在这两点。—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8日 (六) 01:45 (UTC)
- 往后如果方向没有大变动,我将会试图研究一套能综合优特的评分机制。—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8日 (六) 01:45 (UTC)
意见及讨论
欢迎大家踊跃发言。—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8日 (六) 01:46 (UTC)
- (!)意见:特色列表不能有太多红字的比例问题:本人不同意60%的界定。不知道是否取得了充分的讨论?很难想象“不能有太多红字”被演绎成了不能有超过60%红字。如果现有草案成立,一个特色列表有六成红字(也是符合不超过)都能成为维基典范?那么多红字本身就说明这个列表实用性能差,关注度不高。本人建议33%或者40%才是合理的比例。
还有优良条目标准中:图像与表格一节:适度添加图像或表格(如果可以)。这个是什么意思?什么叫适度?什么叫如果可以?感觉十分模糊。比如一个可以合理预期能够得到的照片(比如用来介绍一个生者的照片)但是却找不到找能用的照片。这样的条目是不是不符合您这个草案标准?
还有建议(这个可能改动会相当大,不过本人强烈建议改成这个样子)整体结构修改:整体改为:1,优良条目的标准;2,特色条目除了必须符合优良条目的标准之外还要符合的标准,而相同的标准则不必重复。整体结构如果能够改成这个样子可以使得优良和特色的界限便得更清楚,解决现在有些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
以上--苹果派.留言 2010年9月18日 (六) 06:04 (UTC)
- 谢谢你的建议。特色列表里的问题我还没想好,暂时也只是放个东西在那里,这个需要详细讨论。图片方面的问题,也是同样的回答。至于第三点,我的方案原本就是这个样子(特色条目除了必须符合优良条目的标准之外还要符合的标准),但一方面考虑到与分数评价体系的合并,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优特的融合,所以现在改了。方案固然模糊,但后面我还是会做一套评价体系的。我的意思是假定现在有这么一套方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8日 (六) 16:47 (UTC)
- 特色列表红字问题,具体数字是否有必要?原来模糊一些的表述我觉得反而更灵活,而且特色列表对红字的要求也仅仅是与主题有关的红字(例如中国城市列表中城市名称应该大部分不能是红字)。关于图片的要求,我觉得目前的表述比较到位。图片只是作为内容的辅助说明,太多当然不行。“如果可以”的意思就是最好有,如果没有或者没有必要有,那么没有也可以。
- 列表和条目不同,应该另外订标准。我觉得在FA/GA的评价标准里不需要考虑特色列表的问题。--Gilgalad 2010年9月20日 (一) 15:35 (UTC)
- 这个或者我到时候参详目前的特色列表再以类似上面的标准评分来修改。—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9日 (日) 05:44 (UTC)
其他问题:我觉得参考书目应该推荐最好标注页码。关于跨语言内部链接的使用问题,一直以来都存有争议,因此目前的表述不太妥当。另外,请参考维基百科:条目质量评级专题中的优良和乙级条目标准。感觉草案对优良条目的要求甚至低于乙级条目的要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9月19日 (日) 02:07 (UTC)
- 我会认真参考的,谢谢。—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9日 (日) 05:44 (UTC)
最近比较忙,暂时无心考虑这个复杂的制度问题。请继续推进,谢谢!--Gilgalad 2010年9月19日 (日) 14:26 (UTC)
另外我必须说一下,对于现在的草案我是(-)反对的。对于条目质量的各个方面(结构、内容、中立与可供查证、版面等等),评优与评特应该都有相对应的要求,区别只在于FA的标准更高。现在的草案把这几个并行的要求分割开来,对GA的标准没有能够覆盖上述这几个质量方面,这也导致了书生所说“对GA的要求甚至低于乙级条目”的批评。目前我没有时间完善评分制的设想,我把原来的初步草案放到新的页面WP:条目评选/评分制草案,希望有类似想法的人可以继续在这个方向上努力。实际上,条目评选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条目质量作评估,二是评选的流程和制度。在第一个问题上,我不认为草案就胜过现行方案,我建议草案把更多精力放在评选流程的改进上。--Gilgalad 2010年9月19日 (日) 14:35 (UTC)
- 不能不强调一下,我的方案的大部分要求就是出自你原本的方案。不过你提出的建议我是肯定要仔细考虑的。-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19日 (日) 15:18 (UTC)
- 我不赞成的是把本来是平行的几个标准分割开来,比如,为什么只对FA有文章结构和参考来源的要求?GA同样应该有这样的要求,只是标准可以稍低。--Gilgalad 2010年9月19日 (日) 16:05 (UTC)
澄清一下,大家不用担心为何对FA有GA没有,因为原本的架构正是“要求先达到GA再上FA”,所以有些要求就是FA有GA没有。这些都可以无视了,因为基本要求以下的东西,大家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提出往基本要求上移动,其余我准备全部打掉重来。大家觉得有什么要求是GA、FA都必须有,但又并非作为打分项目的,请补充到基本要求上。后面的评分我希望的是建立一套以现有优特条目特点作为评分标准的体系。—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20日 (一) 05:08 (UTC)
- 条目可以直接评FA--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9月20日 (一) 08:11 (UTC)
- (!)意见所以WP:GA与WP:FA应该要合并评级,而且应该采用WP:条目质量评级专题去做分级,有很多被刷下来的条目其实也有甲级水准,但是被刷下来后颇多后继无力再度参选(被评的满头包),实在可惜,落实评级(但非评分)才是上策。敝人事实上已将维基百科:条目评选/草案纳入条目质量提升计划之中作为评级参考基准。--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9日 (三) 03:47 (UTC)
- (~)补充推荐使用模板:Artstatus,另外也对草案有一些增订。--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9日 (三) 04:54 (UTC)
- 这东西太简单了,太模糊了。—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7日 (四) 04:41 (UTC)
- 所以难道要使用非常复杂的{{WPBannerMeta}}?这模板非常难用,您可用看看,而{{Artstatus}}虽然经简化,功能比较少,但大部分重要功能都有,所以还是推荐使用{{Artstatus}}。--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17日 (日) 03:28 (UTC)
- 这东西太简单了,太模糊了。—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7日 (四) 04:41 (UTC)
新体系:分类评分
我已经就维基百科的不同类型条目设计分类,希望大家加入参与。—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1:32 (UTC)
- 目前分为:人物\生物(除人类)\非生物\事件\非自然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22日 (三) 11:33 (UTC)
- 这些应该是各个专题的工作。--Gilgalad 2010年9月22日 (三) 19:46 (UTC)
- 你不要误会,我只是对现行维基百科的条目类型做一个分类,以方便日后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优特评价标准。这个不是专题打分,因为这里的细分不是“历史”、“文学”那种。—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9月23日 (四) 02:15 (UTC)
- (?)疑问这种新分类对于条目评级有何帮助?难道人物与事件的评级标准不一样?--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9日 (三) 03:47 (UTC)
- 有帮助,人物与事件在整体要求上应该一致,但细节要求上应该不一样。你总不能要求人物条目写前因后果,事件写是谁生吧。—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2日 (六) 13:46 (UTC)
- 这些应该是各个专题的工作。--Gilgalad 2010年9月22日 (三) 19:46 (UTC)
建议封禁User:Jimmy-bot
因为沙盒头部替换错误,该Bot的编辑被多次回退,如[4]及[5],建议:在修复Bot之前先封禁该Bot,谢谢--UAL55 (留言) 2010年10月15日 (五) 05:56 (UTC)
- 他用户页的机械人紧急停止按钮 不管用吗?--苹果派.留言 2010年10月15日 (五) 12:40 (UTC)
- 该按钮等同于封禁,限管理员使用。-HW (留言 - 贡献) 香港维基侵权案 2010年10月15日 (五) 13:01 (UTC)
User:Jimmy-bot已经修正沙盒档头的内容了,有需要时,至User_talk:Jimmy xu wrk留言应该都可以有回应的。-Alberth2-汪汪 2010年10月17日 (日) 14:46 (UTC)
我原谅 书生 ,也请大家别再争论了
书生再怎么资深也是人,人难免也有犯错的时候,就原谅他吧!平常维基事务已经够多了,或许他一时粗心弄错,造成不便,但只要下次能多注意,就能做得更好。也请尤其是HW,不要再把事件无限扩张,你就善意推定一次嘛!不要这样子。--海藻脑袋~YA!※古埃及建筑 2010年10月15日 (五) 13:07 (UTC)
- 后面的一句,仅是一个题外话,本人并无意因此事件而发起该解任案。-HW (留言 - 贡献) 香港维基侵权案 2010年10月15日 (五) 13:10 (UTC)
- 虽然书生和我也在某些条目上有所争议,不过我觉得实属正常,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互相体谅,避免争议扩大,增加互动讨论,我相信会解决大多数争议的,我比较崇尚妥协的精神。--苹果派.留言 2010年10月16日 (六) 01:09 (UTC)
- 做名人难啊! AlexHe34 (留言) 2010年10月16日 (六) 06:14 (UTC)
- 就几个无聊人在客栈里兴风作浪,浪费了多少维基人写条目的时间,将中文维基百科的质量提升速度拖慢了多少个月?参与到这些偏离“为中文维基社区好”的目的的讨论中,我觉得我自己也很惭愧。—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16日 (六) 07:22 (UTC)
- 做名人难啊! AlexHe34 (留言) 2010年10月16日 (六) 06:14 (UTC)
- (!)意见 海藻,您的台湾条目质量提升计划还有古埃及条目提升计划赶快推动吧!记得记得发布至WP:台湾主题公告栏与WP:主题公告栏。顺便宣传一下WP:主题公告栏,这版是未来在新版WP:条目质量提升计划配合使用的公告栏。--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17日 (日) 03:48 (UTC)
- 我很想推动,可是你看台湾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只有一两个人在投票。目前正在想新的对策中
- --海藻脑袋~YA!※古埃及建筑 2010年10月17日 (日) 03:56 (UTC)
- 不用想了,新版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已经快要启动了,届时您的台湾条目质量提升计划会被吸纳为该计划的常态计划项之一,而您就是该常态计划的常备主持人,其他如香港、足球等若有人愿意当主持人亦可纳入。--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17日 (日) 15:54 (UTC)
- 我很想推动,可是你看台湾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只有一两个人在投票。目前正在想新的对策中
动态版面整合与版主制建议
发现Portal:台湾新闻动态、2010年台湾、各种“WP:公告栏”需要经常维护的版面却无人管理,这些被某些维基人一时兴起创立后,或许某些时候曾经热门、热衷,但在热潮过后即乏人问津而孤立,从2009年之后未做任何更新比比皆是,这些版面可能是因为宣传、引导不足才导致孤立状况,这种需要常态维护的版面无人管理状况,针对此情况有几项建议:
- 将孤立的动态版面把彼此相关的版面做整合再一起,目前动态版面主要有 Portal:新闻动态(底下有世界、香港、台湾、中国大陆、英国、主题)、WP:公告栏(维基、社群、主题)、WP:条目评选(底下有DYK、GA、FA等选审)、WP:维基简讯(底下负责公告栏最新消息、wp:互助客栈/消息等)…等
- 招募“版面管理员”,也就是一般论坛常见的版主,要注意是发布公告消息不是全由这些版主执行。
目前详细规则还在初步构思阶段,也许可引进维基荣誉方式并订定一套办法,就是分成三阶级-见习、助理、执行(太复杂所以删除),担任资格要是自动确认户热心维基人(包含固定IP用户)并且详阅版主规则的注册用户,都可以从见习版主开始执行版面管理,而且只要累计时间一段时间即可晋升,但若久未参与即会被放入不活跃名单中,但可随时回来,如果想退出可随时自行把自己名字移出或转移至不活跃名单,不用说明任何原因或提出申告。这些版主们也没有什么特殊权限,只是这些版面平时由这些版主维护,若有问题则由这些版主出面与协调。而这套“版主制”事实上目前各版流行的签名制的提升改良版,希望签名版不只是到此一游的功能,如果因故无法继续或不想继续关注版面,那就自行(或被)移出名单。虽然并不强制要求每个版面必须有人出来更新或管理,但是既然有人创建这些动态版面也有人签名,起码在版面签名过后也得负起一些关注的责任。(简单的说版面管理员就是长期负责人) - 订定相关管理事项与相关版面连结,让版主们或其他热心的维基人能知道可进行哪些工作,并且(可参考维基百科:香港维基人布告板/管理事项列表)
- (&)建议《维基简讯》要宣传、引导这些动态版面与各公告栏,因为《维基简讯》宗旨是介绍最近发生的与维基百科和维基媒体有关的各种事情,所以所有公告应该可至此发布(不管是冷清的维基百科:广东维基人布告板,还是颇为热门的维基百科:香港维基人布告板)。个人认为《维基简讯》除了存档与发布公布栏的最新消息之外,也要协助发布底下各社群版面消息(虽然这些版面很多已经不活跃)。
- 新闻动态也要与维基新闻密切结合。
基本上这规则可适用在所有的动态版面,也可以根据各版面需求以及状况订定不同的弹性规则。至于详细办法希望可以大家一起构思讨论吧。
-以上由 Enco 安可 (欢迎至酒吧谈天说地) 发表于 2010年9月1日 (三) 04:19 (UTC)初次发表并于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9月30日 (四) 02:01 (UTC)更新
- 很多Portal都缺乏维护。--快龙☀此致敬礼 2010年9月1日 (三) 04:56 (UTC)
- 其他Portal亦有可能统一整合,目前先从所有[各种新闻动态统合在Portal:新闻动态、WP:公告栏统合在WP:维基简讯开始着手吧
。---以上由 Enco 安可 (欢迎至酒吧谈天说地) 发表于 2010年9月1日 (三) 16:59 (UTC)
- WP:公告栏和WP:维基简讯完全是两回事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9月3日 (五) 02:58 (UTC)
- (:)回应目前首页的{{公告栏}}由维基简讯显示历史公告信息的页面,公告栏的消息也会加入到维基简讯本周页面中公告存档章节。敝人构思是将所有各类型其他公告也整合至维基简讯,即由WP:维基简讯做到单一窗口服务。- Enco 安可 酒吧聊天 发表于 2010年9月3日 (五) 10:17 (UTC)
- Signpost活跃编者不足
- Signpost每周出版一期,不是像公告般可随时更新。
- 另外,请加入字词转换表,强制不可将维基简訊写成维基短訊-HW (留言 - 贡献) DC8 2010年9月4日 (六) 03:35 (UTC)
- (:)回应维基简訊是对外窗口(可订阅RSS),公告栏是对内窗口,定位上虽有所不同,但性质是相近的,但是以WP:公告栏而言是较为单纯的传递维基百科讯息之用途。--- Enco 安可 酒吧聊天 发表于 2010年9月4日 (六) 06:38 (UTC)
- (!)意见将各版面整合后,可方便掌握各版面近况,亦可减少人力不足的负担,唯目前有许多动态[常态]版面仍处于活跃的,因此要参酌各方意见并统合人力。-- Enco 安可 酒吧聊天 发表于 2010年9月5日 (日) 05:55 (UTC)
- (~)补充 版主制的最新规则建议有些更新,并已先在WP:台湾主题公告栏实施,而WP:公告栏也于2010年9月30日开始正式实施。至于正式名称仍然沿用“版面管理员”并简称为“版主”。--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9月30日 (四) 02:01 (UTC)
公告栏最新消息改版讨论
- 目前维基人社群用布告栏最新消息有17个,但是专属布告栏且活跃状态只有三个(香港、
澳门、台湾),其他版面皆形同虚设,于是敝人会将维基百科:各地布告板增加个通用型的社群布告栏快讯,让其他地区的社群有地方可以发布讯息。 - 另外针对主题布告栏,也会设立各共用的主题、专题布告栏最新消息,让所有各领域的主题与专题有地方可以发布通告(其实主要用途应该是发布WP:GA和WP:FA送评选消息)—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13日 (一) 14:28 (UTC)
- 大家都没意见吗?敝人近期将修改维基百科:公告栏,以后各种布告栏的快讯将整合至本页面,而公告栏快讯将分成三大类,维基布告栏(原有的Bulletin)、社群布告栏(台湾、香港、澳门、通用)、主题布告栏。--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16日 (四) 16:26 (UTC)
- 最近比较忙,假日返乡去了,改版应该这几天就会完成了。--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6日 (日) 17:34 (UTC)
- 要进行的工作:
- 维基百科:主题公告栏
- 维基百科:主题公告栏/最新消息(条目、模板、主题用)
- 维基百科:各地布告板/最新消息(各地社群通用,主要给除了台湾、香港、澳门其他社群使用)
- 参考“管理事项”制订管理事项并列出需定时维护的模版或内容。
- 各版面连结、排版,完成后发公告并至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消息与相关页面。
- 以上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9月29日 (三) 12:15 (UTC)
- 以上工作内容更新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1日 (五) 16:04 (UTC)
- (~)补充未来还会新增维基百科:中国大陆维基人布告板与维基百科:中国大陆维基人布告板/最新消息等版面,等过几天比较有空就会创建了。--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10日 (日) 02:38 (UTC)
- 维基百科:主题公告栏已经新增创建,此版面是为了给各主题与条目发布使用,未来还可能会用于质量提升计划,敬请多加利用,若有任何缺失或需改进地方也请直接通知敝人处理,敝人会持续完善它。--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19日 (二) 00:51 (UTC)
- [公告] 汉字文化圈专题公告请关注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古代官制及中国传统建筑相关类型的条目,加入不同的地区内容。
- [公告] 食肉植物专题公告:请协助扩充食肉植物相关条目的内容
- [公告] 台湾行政区划专题公告:该专题已成立,欢迎前往讨论年底新直辖市问题。
近期匿名用户的特定编辑
发现近期一两个月期间,开始有许多类似的匿名用户在许多台湾政治人物类、两岸相关条目上,进行频繁的过于个人观点、不中立以及形容用字上的编修。台湾选举将近,选举相关人物条目被动机不明的编辑,不得不有所联想。维基百科规范客观中立的阐述人物条目....个人能力以及时间运用上有限,无法一直监视以及回报相关条目的问题,希望管理员以及维基人能努力维持维基条目的客观性。 --火锅达人 (留言) 2010年10月18日 (一) 18:42 (UTC)
- 请先列举相关条目,而未来质量提升计划也会发起台湾政治人物小条目的质量提升。--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19日 (二) 02:26 (UTC)
清理做法建议改善
本则讨论是公事,请各位若对于我(Yiken)有负面观感,希望不会影响到你的讨论意愿(不要因人废言)。
为避免焦点被模糊,我只对事而不对人,所以事情详细经过,在此不说,直接开门见山。以下这段话(斜体字表示)是撷取自Wikipedia:维基荣誉/授奖提名投票/维基编辑奖/Kolyma#意见:
关于文中附有文献却贴著{{vc}},如果要清理或是其它原因而你想去移除,为了避免日后争议,我提供我处理的方法。
我的做法是先将这一笔移除纪录找出来,然后再找出文中那一段话是贴有{{vc}},再取之复制到Talk:石桌开个讨论主题,你要写的讨论内容则需要将这一笔移除纪录还有你认为可议的原因( 或是文献待查的原因 )一并写出来,最后这就呈现Talk:石桌#存档待查,这一笔编辑纪录里显示呈现绿色就是上述所说。
为何对于贴著{{vc}}想要移除如此大费周章,原因有二:
- 学术精神:
这条目所写内容是附有文献,处理上不能比照没有文献的条目,这是基于学术精神。
- 因为我考虑到维基百科是线上平台,所以在长远经营上会想到日积月累下很多人编辑就会有很多笔编辑纪录,所以最后出现时间愈往前的编辑纪录,就会愈少人去查阅,形成石沉大海,为避免这情况发生,将编辑纪录找出来并写进讨论页里是必要的。
- 方便给有心想要找文献的人去厘清{{vc}}可议之处,或者是有人刚好知道有另一文献可以用上去,使之可回复而免除{{vc}},避免因为移除掉这段话的编辑纪录沦为石沉大海。
- 编者的尊重:
- 避免引人误解是抹灭编者提供文献的努力
- 也有告知编者移除掉那一段话的功能
接下来就是本则讨论的内容。我会将意见拿来这讨论,是接受安可 提议,是想让各位看上述所言做法是否有问题或其它建议要补充,因为我自己也发现有些话让人阅读起来不知所云,所以会有误解,这也是我想给各位看那里会引人误解或是表达不够明确。
另外,请各位不要过度联想,这事与Kolyma没有关系,只是单纯对清理做法(对事不对人)来讨论。-yiken (留言) 2010年10月19日 (二) 15:58 (UTC)
- 我还有个构想,就是推广,这样子才能治本,避免人家找来的文献只因{{vc}}就被清理掉,失去了{{vc}}用意,其不然只能从茫茫大海中编辑纪录去一笔一笔地去翻出来看,大概不太可能有人愿意这么做,所以才需要用推广来避免。我除了想到写进方针指引之外,想问各位是否有别的方法?-yiken (留言) 2010年10月19日 (二) 16:08 (UTC)
- 敝人其实是赞同并支持yiken的做法,所以才提议他转移至此以成为共识,因为这样才可保留被删除文章的原汁原味,不过实作会有些复杂,可以使用维基语法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的版本14690778保留旧版版(还有个比较版本的语法忘记了),也有比较简单做法是复制连结即可(像这样:[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Talk%3A%E7%9F%B3%E6%A1%8C&action=historysubmit&diff=13887747&oldid=13664221]) 不过通常最简单的方法还是直接把被删除的原文复制至讨论页,以上三种做法皆可,而且也才符合维基百科:编辑守则与维基百科:礼仪方针。--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20日 (三) 10:23 (UTC)
各位维基增强
我发现现在的谷歌浏览器版本现在已经达到火狐支持的程度(以前如分栏不能显示),我做了个增强版,能和谐的看条目,我的博客里面也已经放了傻瓜式代 理和常用软件的文章,有持续更新,有编辑维基条目需要的各位可用,或者给电脑知识不太好的朋友。--义 [ ☎ ] 2010年10月19日 (二) 07:05 (UTC)
- 请不要在客栈推广你自己的东西,谢谢。—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04:16 (UTC)
- Edouardlicn:请别忘记您也曾在此推广您的网拍T恤,这不离题的广告还可接受,不过应该把网页指向与此[6],敝人找此网页耗费不少时间。--安可 留言請按此 (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 2010年10月20日 (三) 10:29 (UTC)
- 貌似你误会了,我是曾经组织过类似讨论,但首先一点是,该讨论只是基于“非营利”,后来我也很强调“没有一套站在非营利且能宣传自己网店的方案就无法进行”;其次是,实际上不要说做出一件T恤,连实际方案都没有出来,当时的讨论只是就事论事。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将讨论拿出来看看,实际上我没有“推广您的网拍T恤”。然后说回来这个广告,尽管表面上不离题,实际上我认真地看过该特别编译版浏览器(且不论这个版本里有多少自行编译改良的内容)。其以插件辅助运行的功能原创度不算高,而且这样的版本一旦制作者不更新,漏洞就难以解决,丢给各位朋友的除了方便还有麻烦。如果义有更好的代码及设计,何不向官方提交呢?如果你真的打算做一个改版,至少你应该打算将这个东西做成一个项目再来推广。2年前,我还使用过一个“维基浏览器”(别误会,那个浏览器真的叫“维基浏览器”),那是自带Tor的火狐的改版,我觉得那东西加上Tor就是不错,可以翻墙看到别的东西。但后来没有更新,最终我只能将其删除,因为其最重要的功能TOR没有更新,我又懒得自己装TOR。自此以后,我对这些缺乏长期更新维护的项目觉得相当失望。自己编译一个版本,或者降低一点要求,做一个版本,固然对自己是一种乐趣。但如果不限于自己玩而放出来,我觉得责任方面很重要。—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0月20日 (三) 14:15 (UTC)
- 什么我自己的东西,那几百个软件我写过一行代码吗?Edouardlicn又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安可同志,装插件需要先装浏览器的,但官方版之不足你应该有体会。官方版大概为了测试性能上得分高,从没见过装。--义 [ ☎ ] 2010年10月20日 (三) 18:17 (UTC)
- 安可同志还有,你发的网址在我发的网址上本身就已经带了,你点上面的“维基百科增强”就能看到。--义 [ ☎ ] 2010年10月21日 (四) 06:03 (UTC)
建议作个机器人
把一些知名的敏感字眼,一律使用{{BreakLink}}模板替换。--苹果派.留言 2010年10月9日 (六) 07:07 (UTC)
- 维基百科不做条目审查。--达师 - 147 - 228 2010年10月9日 (六) 09:35 (UTC)
- 这不叫内容审核,是吗?这个只是一些防止某个政治而作出的行为,以方便该地区的使用者正常访问。-HW (留言 - 贡献) 2010年10月9日 (六) 11:43 (UTC)
- (+)支持Genhuan (留言) 2010年10月9日 (六) 14:00 (UTC)
- (+)支持--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9日 (六) 14:31 (UTC)
- (+)支持--Sasuketiimer (立即下载/回报错误) 2010年10月9日 (六) 15:04 (UTC)
- (+)支持,这不仅不是内容审查,而是防止内容审查的作法。或将此特性附加于繁简转换等功能。并建议定期更换breaklink中穿插的扰乱代码。对于GFW来说,其自身操作应并不如Wiki般灵活。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10日 (日) 03:35 (UTC)
- (+)支持:主账户不能用(无故),只好使用另一个账号投支持。--喵喵歌 (留言) 2010年10月14日 (四) 13:43 (UTC)
- 这不叫内容审核,是吗?这个只是一些防止某个政治而作出的行为,以方便该地区的使用者正常访问。-HW (留言 - 贡献) 2010年10月9日 (六) 11:43 (UTC)
这个东西根本不起作用。当那些字眼出现在你的浏览器前,早已被Mediawiki程式打回原状。否则你不能阅读。只要 view HTML source 一次,你便会看得到,而 GFW 也会看得到。要找出类似“%E5%85%AD%E5%9B%9B%E4%BA%8B%E4%BB%B6”的东西来屏蔽也不难。--✉Hello World! 2010年10月9日 (六) 16:22 (UTC)
- 绕过GFW的事悄悄玩就够了,如此明目张胆地玩小心直接全站被封。--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10月10日 (日) 02:49 (UTC)
- 意见同菲菇。—Chiefwei(查 - 论 - 编 - 历) 2010年10月10日 (日) 03:08 (UTC)
- (!)意见,不要对某些政权的淫威妥协,应利用大众力量行动以促成积极的变化。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10日 (日) 03:39 (UTC)
- 很可能弄巧成拙,结果反而被直接全封。--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10月10日 (日) 04:47 (UTC)
- 某种意义上说,被某些政权全封更能说明维基百科是中立可信的。虽然这将会很令人沮丧。维基百科无法因为某些政权的行为,而去除首页或其他页面的一些文字,例如刘晓波博士获奖,就是且必须是现在首页上的内容,即使因此触发GFW使大陆无法访问,这内容也必须不能撤掉。透过技术手段解决,无论是breaklink“小动作”还是开发动态网等代理服务器辅助工具,都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61.206.126.130 (留言) 2010年10月10日 (日) 05:15 (UTC)
- 这种小动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另外关键字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要访问敏感条目还是加代理吧。--快龙☀此致敬礼 2010年10月10日 (日) 05:12 (UTC)
- 维基百科拒绝审查,但也没有必要刻意绕过审查,这是用户的事。—Chiefwei(查 - 论 - 编 - 历) 2010年10月10日 (日) 06:19 (UTC)
- 问题是,这件东西发挥不了任何作用。--✉Hello World! 2010年10月11日 (一) 15:23 (UTC)
- 建议将问题是将为“我认为”。因为这个东西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11日 (一) 16:12 (UTC)
- 请大家慎重注意何谓技术中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12日 (二) 03:32 (UTC)
如果有一日GFW封掉中文维基域名,是否要另开一zh1(或23456789).wikipedia.org?首页breaklink还可以;全部都break就很影响编辑。翻墙算吧。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0月12日 (二) 09:12 (UTC)
- 如果有一日GFW封掉中文维基域名,那就开个孟姜女的现代版研究计划吧?那就不是穿墙,而是如何让墙倒了。使被阻档的特征以现有的任何方式进行隐藏,包含URL与KeyWord在内。-P1ayer (留言) 2010年10月13日 (三) 02:48 (UTC)
- 记得以前讨论过一个把敏感条目转换成图像的想法,不过没有通过。另:可以考虑另外建立一些给大陆被封锁人士访问维基的专用站,里面的文字可以彻底的和谐化,这样只是另外网站的事,不会影响维基百科--Inspector (留言) 2010年10月13日 (三) 14:16 (UTC)
- 注意,现有的{{BreakLink}}模板效果十分明显,互助客栈和一些时事类条目都用过。
因为此模板的卓越贡献,可能遭到g,f,w,的仇视,所以只建议用于条目中有少量敏感词的条目。--玖巧仔●□留言 2010年10月14日 (四) 17:28 (UTC)
- 我认为这个模板只应该在象首页、或者方针指引页这类重要的页面里使用,而不应该大范围应用到条目页里。--长夜无风 (留言) 2010年10月15日 (五) 08:15 (UTC)
建议把这个功能用在G|F|W本不想封但不小心封到的关键词上,不如吉!米!多!维!奇。--220.181.106.54 (留言) 2010年10月17日 (日) 16:40 (UTC)
- (-)反对:除了上面提到的审核、GFW“仇视”等等问题,此法也存在技术上的严重歧视:Template talk:BreakLink#问题。请考虑在客户端解决问题,而非服务器端。ps.我觉得作个机器人把{{BreakLink}}模板一律还原倒不错。—t8 2010年10月21日 (四) 10:08 (UTC)
- 现在使用这个breaklink模板的页面也就五六十个吧,其中大部分还是因为公用模板中使用而被自动链入了,实际使用的地方不算多,如果最终讨论不使用的话,手工删除即可。维基百科不应成为这种明显公开对抗GFW的试验田。不仅违反NPOV原则,而且从客观结果上很大可能是将维基百科整个网站被封掉。个人观点是,禁用或者十分限量地在首页等重要地点使用,越低调越好。--∰ 黑目观世界 ⌘ 2010年10月21日 (四) 10:46 (UTC)
这个“机器人”,就是如何对待政治敏感的问题。有人认为,“应利用大众力量行动以促成积极的变化”,“被某些政权全封更能说明维基百科是中立可信的”。偶以为勇气有余,但实用不佳。对于强权政治,偶倾向于“非暴力不合作”。有些东西有其自身规律,即使不去“推”,也会逐步垮掉。中国历史上有无数强权,不都在财政危机下呜呼了?暴民政权,死得更快。“不和它玩”、“各玩各的”,或许比较实用。这并非要维基去审查内容,而是在用户社群内主动提示规避政治敏感内容,同时坚持维基的表述中立原则。以便避免与强权政治冲突,使得维基中文能够在政治敏感以外的广泛信息空间发挥社会作用,如汉字文化社群之间、汉字与非汉字文化社群之间的交流。 W587l (留言) 2010年10月21日 (四) 11:49 (UTC)
有在东京的中文维基人吗???
有没有人有兴趣去这个?[7]——Ri green (留言) 2010年10月24日 (日) 12:18 (UTC)
关于先秦时代“族”的命名讨论
- 请将此移往“条目探讨版”
都是退出好了
以后不玩,再会--Dragoon16c (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04:39 (UTC) 只会进行有限度编辑--Dragoon16c (留言) 2010年10月27日 (三) 04:54 (UTC)
- 敝人大致上可知您应该是因为在WP:DYKN受到严厉的批论导致心理受挫,因此建议您参与WP: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并一起讨论,但是您却又漠视不回应,个人粗浅的认为,这种草莓族个性还是不太适合在充满荆棘与碎石的维基百科中生存,祝福您在其他论坛可以得到更多的温暖。--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0月31日 (日) 06:1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