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赵乔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赵乔年(?—?),号翼堂直隶真定府深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嘉靖壬戌(1562年)三月十二日生。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顺天乡试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1]。都察院观政,初授行人司行人,册封德藩[2]。十九年十一月丁忧。二十二年复除原职,二十三年升刑部主事,二十六年升户部员外郎,升郎中,二十七年升官青州府知府,三十一年升本省副使,三十二年考察调,三十三年补为汾州府知府[3],三十八年正月京察,以不职状冠带闲住[4]。后起复为山东按察副使。著有《雌伏斋集》十二卷。

家族

[编辑]

称深州起凤庄赵氏。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县迁深州谷家庄,庄后更名起凤。曾祖赵真。祖父赵廷节,许州吏目。父赵于蕃,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举人,十七年(1589年)与子乔年同赴己丑科春闱,于蕃不第,而子乔年捷南宫。著有《见闻录》、《世美堂稿》。

乔年长子赵应祖,号景堂,郡增广生,崇祯十一年(1638年)戊寅冬,州侯召守西城,城破,与长子赵震孙、次子赵孟孙殉节。

妾毛氏,乔年宦卒,毛氏年二十六,守节二十余载,子应泰甫六岁,口授以《孝经》《论语》,泰既幼,与前室两子一同训诲,绝不计彼此。常曰:我第求其足,以供菽水给馆谷而已。平居寡言笑,崇俭勤,绝丐贷,御臧获俱有礼法。外族不轻,往来二十三年如一日。值崇祯六年癸未(1633年)兵变,被执不屈,骂贼遇害。

次子赵应珠,字公济,中顺治乙未科武进士,官福建罗源都司[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万历十七年己丑科进士履历》:赵乔年,翼堂,诗四房,壬戌三月十二日生。深州人,壬午乡试,三甲一百二十三名。都察院政,十月授行人,辛卯十一月丁忧,甲午伏除原职,乙未升刑部主事,戊戌升户部员外,升郎中,己亥升青州知府,癸卯升本省付使,甲辰考察调简,乙巳补汾州知府,丁未调用。
  2. ^ 万历十九年四月壬戌,传制:遣隆平侯张炳、彰武伯杨世阶、武进伯朱世雍、太常寺少卿王继先、光禄寺少卿吕兴周、尚宝司司丞赵崇善、兵科给事中薛三才为正使;简讨范醇敬、给事中刘弘宝、杨恂、中书舍人翟思顺、行人宋附、逯中立、赵乔年为副使;持节册封德府等府王常邦□清等并妃尹氏等,至各王府行礼。
  3. ^ 万历三十三年十二月,复除原任知府赵乔年于山西汾州府。
  4. ^ 万历三十八年正月,吏科等科给事中曹于汴、十三道御史孔贞一等各以例拾遗劾奏四川重庆知府曹志遇、山西汾州知府赵乔年、贵州思南府以运使管知府事阴熔、云南临安知府梁桂茂、大理知府尹从淑、浙江温州府知府今升江西副使蒋光彦等各不职状,吏部、都察院会覆:乔年、大任俱冠带闲住。
  5. ^ 《深州直隶州志》
官衔
前任:
崔士棨
明朝汾州府知府
1606年-1608年
继任:
王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