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潭江本地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潭江本地话,是广东省潭江流域一系列内部一致的方言点的统称,主要分布于潭江流域,潭江发源于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牛围岭,自西向东流经恩平开平台山新会,在新会双水镇附近折向南流,经银洲湖出崖门口注入黄茅海。潭江流域包括广东江门市及其所属新会、台山、开平、恩平,这四个市(区)历史上称为“四邑”,其粤语次方言也就称为“四邑话”,通行四邑话的还有鹤山以及珠海市斗门区。四邑地区距离广州并不远,却是粤语系统中跟广州话差异最大的一种次方言,其原因是潭江与西江在水路上并不相通。[1]

潭江本地话以粤语为主体,并受到客家话语影响和融洽的一类独特的语言,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或方言特征的方言。当地多数民众由江西迁入南粤,经过珠玑巷、南雄县城,然后顺北江而下,陆续迁入珠江三角洲。中原移民继续转徙到潭江流域各地。这部分人被当地人称作“客家人”,其言语称作“客家话”,中原汉人进入后,与土著杂居,带来中原文化,从不同地域移居的后代逐渐互相融合,语言也彼此吸收、融合各自民族语言因素。他们很早就出国谋生,并与家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使本地话中夹杂着大量外来语,加上几十年推广普通话,又参杂了北方语言。因而方言呈现出多元性,既有南迁的中原遗风,也有粤方言区的语言、声调,又有中西语言的并蓄兼容。由于其隐含多种方言的成分如粤语、北京话、客家话、赣语、闽语,带有混合方言的性质,所以与广州话又有很大的不同。

分布

[编辑]

潭江本地话核心区:

  • 台山台城话
  • 台山大江话
  • 台山斗山话
  • 开平三埠话
  • 江门水南话
  • 江门篁庄话
  • 江门丹灶话
  • 江门潮连话
  • 江门荷塘话
  • 江门礼乐话
  • 新会牛湾话

特点

[编辑]

潭江本地话的方言具有共同的底层数量特征,如元音、辅音和声调等,在语音学上有着相似之处。这些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有共同的祖先语言,但并不影响它们现在属于不同的方言区。

潭江本地话的语音特点包括但不限于:[2][3]

  • 在上声中区分PM两套次浊全浊上声未归阳去者归阴去;
  • 元开读合(元韵还是元部啊);
  • 歌部有白读ai/oi不分;
  • 通摄一三等非组几乎彻底轻唇化,仅剩吠puoi等残留;
  • 白读闩栓涮赚撰刷等字读开口an门本盘没等字读如桓韵uon平翘类型为知章庄组翘舌,精组平舌覃韵有白读em ep齐祭韵以ai/ei为主,文读i少见肩有白读kan阴平肚有白读tu阴上例字对比等。

潭江本地话还有一些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词汇反映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例如:

  • “这”个kʰoi21
  • “那”个koi
  • “哪”哪nai21
  • “猪饲料”猪糁sam33-sam
  • “拿”荷kʰai33-hai

谱系

[编辑]
  • 四邑话[4]
    • 鹤山大片
      • 沙龙小片(鹤山上坊话)
        • 沙坪话
        • 龙口话
        • 桃园话
      • 棠瑶小片(鹤山下坊话)
        • 雅瑶话
          • 陈山话
          • 虎岭话
          • 蓢底话
          • 横江话
        • 棠下话
          • 沙富话
          • 三堡话
          • 大林话
          • 迳口话
          • 桐井话
          • 罗江话
          • 石头话
    • 会恩斗大片
      • 会斗小片(新会话、斗门话)
        • 会城话
        • 江门话
        • 斗门话
        • 马兰话(茂名电白)
      • 恩台小片(恩平话、台南话)
        • 恩中话
          • 恩城话
          • 平石话
        • 恩南话
          • 横陂话
        • 那扶话
        • 汶村话
        • 海晏话
        • 广海话
    • 河村大片
      • 〇〇方言
        • 司前话
        • 水口话
      • 〇〇方言
        • 址山话
        • 宅梧话
    • 台开江大片(潭江本地话核心区)
      • 江门北岸小片
        • 水南话
        • 白石话
        • 篁庄话
        • 丹灶话
        • 新昌话
        • 石滘话
        • 篁边话
        • 周郡话
      • 江门东岸小片
        • 潮连话
          • 潮连富冈音(上边话)
          • 潮连塘边音
          • 潮连豸冈音(下边话)
        • 荷塘话
          • 荷塘白藤音(上边话)
          • 荷塘塔冈音
          • 荷塘篁湾音(下边话)
        • 礼乐话
      • 台山小片(台山话)
        • 台中音
          • 台城话
          • 三埠话
        • 台东南音
          • 冲蒌话
          • 斗山话
          • 端芬话
          • 都斛话
        • 台西音
          • 白沙话
        • 大江-水步音
          • 大江话
          • 水步话
      • 开平小片(开平话)
        • 长沙话
        • 月山话
        • 苍城话
      • 会西南小片
        • 罗双
          • 双水话
          • 罗坑话
        • 崖门话
      • 江门南岸小片
        • 滘北话
        • 外海话
        • 麻园话
      • 江门西岸小片
        • 江郊
          • 白沙话
          • 紫坭话
          • 紫莱话
          • 贯溪话
          • 木蓢话
          • 里村话
          • 滘头话
          • 奇榜话
        • 杜阮话
          • 平岭话
      • 江门东西岸过渡方言
        • 石山话
        • 耙涌话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主编:甘于恩教授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2. 《潭江人文》(主编:潭江人文编委会 潭江出版社,2017年)
  3. 《台山话概要》(作者:邓钧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20年)

引用

[编辑]

来源

[编辑]
  • 吕天鹤. 清代民國以來廣東四邑方音文獻的語音研究 (博士论文). 湖北大学. 2024. 
  • 郑伟娜. 四邑方言词汇相似度比较分析. 中国语文. 2017, (6). 
  • 曾建生. 广东四邑方言古溪、透、滂母擦音化. 语言科学. 2014, (13). 
  • 曾建生. 粤语四邑方言部分曾梗摄字收-n/-t尾.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5). 
  • 陈国飞. 明清时期广东五邑地区政区变迁研究. 历史地理研究. 2021, (41). 

外部链接

[编辑]

Category:广东汉语变体 Category:粤语方言 Category:中国混合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