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弗里德里希·默茨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弗里德里希·默茨
Friedrich Merz
MdB英語Member of the German Bundestag
2025年的默茨
德國 第10任德國聯邦總理[1]
現任
就任日期
2025年5月6日
總統法蘭-禾特·施泰因邁爾
副職拉爾斯·克林拜耳
前任奧拉夫·朔爾茨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
現任
就任日期
2022年1月21日
秘書長馬里奧·恰亞英語Mario Czaja
前任阿明·拉謝特
 德國反對黨領袖英語Leader of the Opposition (Germany)
任期
2022年2月15日—2025年5月6日
總理奧拉夫·朔爾茨
前任拉爾夫·布林克豪斯英語Ralph_Brinkhaus
繼任蒂諾·克魯帕拉愛麗絲·魏德爾
任期
2000年2月29日—2002年9月22日
總理格哈德·施羅德
前任沃夫岡·蕭伯樂
繼任安格拉·梅克爾
聯邦議院聯盟黨主席
任期
2000年2月29日—2002年9月22日
第一副主席米夏埃爾·格洛斯英語Michael Glos
首席黨鞭漢斯-彼得·雷普尼克
前任沃夫岡·蕭伯樂
繼任安格拉·默克爾
聯邦議院霍赫紹爾郡英語Hochsauerlandkreis (electoral district)議員
任期
2021年10月26日—2025年5月6日
任期
1994年11月10日2009年10月27日
前任費迪南德·蒂爾曼
繼任派屈克·桑斯堡
歐洲議會德國議員
任期
1989年7月25日英語1989 European Parliament election in West Germany1994年7月19日英語1994 European Parliament election in Germany
前任多成員區
繼任多成員區
個人資料
出生Joachim-Friedrich Martin Josef Merz
(1955-11-11) 1955年11月11日69歲)
 西德北萊茵-西法倫布里隆
(今 德國
政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1972年-)
配偶Charlotte Merz1981年結婚)
兒女3名
居住地阿恩斯貝格
學歷波恩大學
職業政治家、律師、說客
簽名
網站官方網站
軍事背景
效忠 德國
服役 德國聯邦國防軍
服役時間1975年-1976年
部隊 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
自走砲部隊
各地常用譯名
中國大陸默茨
港澳默茨
臺灣梅爾茨

約阿希姆-弗里德里希·馬丁·約瑟夫·默茨(德語:Joachim-Friedrich Martin Josef Merz發音:[joˈaxɪm ˈfʁiːdʁɪç mɛɐ̯ts];1955年11月11日),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政治家,現任德國聯邦總理。其自2022年1月起擔任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以下簡稱基民盟)的領導人,自2022年2月起擔任聯邦議院反對黨領袖,領導基民盟/基社盟(以下簡稱聯盟黨)議會黨團。2024年9月,他成為2025年德國聯邦選舉聯盟黨的總理候選人。2025年5月,正式當選為德國聯邦總理。

默茨出生於布里隆,母親一方擁有法國胡格諾派血統。他於1972年加入青年聯盟,1985年完成法學學業後,曾擔任法官和企業律師。1989年,他正式投身政治,當選歐洲議會議員,任職一屆後於1994年進入德國聯邦議院,並迅速成為基民盟的財政政策專家。2000年,他當選基民盟/基社盟議會黨團主席,與同年當選基民盟主席的安格拉·默克爾成為黨內主要競爭對手,共同領導反對黨陣營。[2][3]

在2002年聯邦選舉後,時任基民盟黨主席的默克爾接任議會黨團主席,而默茨則被選為副黨團主席。2004年12月,他辭去此職務,正式結束與默克爾的長期權力鬥爭[4][3],並逐漸淡出政壇,轉向法律職業,最終於2009年完全退出議會。2004年,他成為美博律師事務所的高級顧問,專注於併購、銀行金融和合規事務,並曾在貝萊德德國公司等多家企業董事會任職。2018年,他宣佈重返政壇,並於2021年12月當選基民盟主席,2022年1月正式就任。[5][6]在此之前,他曾兩次競選該職務,分別在2018年和2021年1月,均未成功。[7][8]

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默茨是一名堅定的反共主義支持者,這一立場在當時的西德是國家意識形態的核心,也是基民盟的基本原則。他自稱是社會保守派和經濟自由派,被認為代表了基民盟的傳統保守派和親商派。[9]他所著的《勇敢迎接更多資本主義》提倡經濟自由主義。此外,他曾擔任大西洋橋協會主席,該協會致力於促進德美關係及大西洋主義。他堅定支持歐盟和北約,並自稱是「真正的歐洲主義者和堅定的跨大西洋主義者」。[10]他主張歐洲更緊密的聯合,並提出建立「歐洲軍隊」的倡議。[11]

作為一名企業律師和公認的千萬富翁,默茨還是一名持證私人飛行員,擁有兩架私人飛機。[12][13]

2004年的弗雷德里希·默茨
2022年的弗雷德里希·默茨

早年

[編輯]
布里隆的索維尼之家 (Sauvigny House) 是默茨的童年居所,屬於他母親的索維尼家族,該家族是當地一個顯赫的貴族家庭。

弗里德里希·默茨於1955年11月11日出生於西德北萊茵-西法倫州布里隆,父母分別是約阿希姆·默茨和葆拉·索維尼[14]他的父親是一名法官,同時也是基民盟成員。[15]

索維尼家族是布里隆當地顯赫的貴族家族,擁有法國胡格諾派血統,他的外祖父曾擔任布里隆市長。[16][17][18]其外祖父約瑟夫·保羅·索維尼在1917年至1933年期間是中央黨成員,後於1933年加入衝鋒隊,並於1938年成為納粹黨成員。[19]

默茨信奉羅馬天主教。他在母親家族的宅邸索維尼之家中長大,該房產在2021年掛牌出售,標價為200萬歐元。[20][21]

1975年,默茨完成德國高中畢業考試後,在德國聯邦國防軍服役[22],擔任自走炮部隊士兵。1976年,他獲得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獎學金,進入波恩大學學習法律,後轉至馬爾堡大學。在波恩大學期間,他是「KDStV Bavaria Bonn」的成員,這是一個成立於1844年的羅馬天主教學生社團,隸屬於Cartellverband。[23]

1985年,他完成法律學業後,成為薩爾布魯根的一名法官。1986年,他辭去法官職務,進入德國化學工業協會,在波恩和法蘭克福擔任公司律師,直至1989年。

默茨能講德語、法語和英語。[24]

早年從政經歷

[編輯]

1972年,年僅17歲的默茨加入基民盟的青年組織——青年聯盟[14],1980年,他當選布里隆青年聯盟主席。  

歐洲議會議員(1989–1994)  

[編輯]

默茨在1989年歐洲議會選舉中成功當選,擔任歐洲議會議員,直至1994年。在此期間,他是經濟和貨幣事務委員會的成員,並參與了議會對馬耳他的外交代表團。  

德國聯邦議會議員(1994–2009)

[編輯]

1994年德國聯邦選舉起,默茨代表其選區霍赫紹爾蘭擔任德國聯邦議會議員。在他的首個任期內,他是財政委員會的成員。  

1998年10月,默茨被任命為聯盟黨議會黨團副主席,並於2000年2月接替沃爾夫岡·朔伊布勒,與米夏埃爾·格羅斯共同擔任議會黨團主席。他後來擔任德國聯邦議院的反對黨領袖,在總理格哈特·施羅德的第一屆政府期間領導反對派。  

在2002年聯邦選舉前,埃德蒙德·施托伊貝爾將默茨納入其影子內閣,作為基督民盟試圖擊敗時任總理施羅德的競選團隊成員。在競選期間,默茨擔任施托伊貝爾的金融市場和國家預算事務專家。[25]然而,施托伊貝爾敗選後,安格拉·默克爾接任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默茨則繼續擔任副主席,直至2004年。此外,從2002年至2004年,他還是基民盟執行委員會成員,繼續在默克爾領導下任職。[4]

安第斯公約與黨內鬥爭

[編輯]

2005年,德國媒體將默茨描述為「安第斯公約」的新成員。[26]該公約是1979年時青年聯盟成員在南美安第斯地區旅行期間秘密成立的基民盟內部派系。安第斯公約在默克爾成為基民盟主席後的五年內一直持反對立場,直到她在2005年成功當選總理。儘管默茨在正式加入安第斯公約之前,他就已對該派系的成員展現出「根本性忠誠」。

晚期議會生涯(2005–2009)

[編輯]

2005年至2009年,默茨是法律事務委員會成員。2006年,他是九位聯邦議會議員之一,他們向聯邦憲法法院提起訴訟,反對議員額外收入信息公開的規定,但最終敗訴。[27]

2007年,默茨宣佈他不會在2009年聯邦選舉中尋求連任,正式退出政壇。

從商

[編輯]

在離開政壇後,默茨成為公司律師。自2004年起,他一直擔任美博國際律師事務所杜斯多夫辦公室的高級法律顧問,[28]主要負責企業融資事務。在此之前,他曾是Cornelius Bartenbach Haesemann的高級法律顧問。[29]由於在法律和企業董事會的工作,他積累了數百萬歐元的財富,成為一名億萬富翁。[30]

企業董事會職務

[編輯]

默茨在多個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擔任要職,包括:

  • 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
  • WEPA 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
  • 德國洛克伍爾,監事會成員
  • 安永德國,顧問委員會成員
  • Odewald & Compagnie,顧問委員會成員
  • DBV-Winterthur Holding,監事會成員
  • 科隆-波恩機場,監事會主席(2017–2020)
  • 貝萊德德國,監事會主席(2016–2020)
  • 斯泰德勒鐵路,董事會成員(2006–2020)
  • 滙豐銀行,顧問委員會主席(2010–2019)
  • 多蒙特足球俱樂部,監事會成員(2010–2014)
  • 安盛集團德國,監事會成員(2007–2014)
  • IVG Immobilien,監事會成員(2006–2010)
  • 德國證券交易所,監事會成員(2005–2015)
  • Interseroh,監事會成員(2005–2009)

其他重要職務

[編輯]

2010年至2011年,默茨代表德國第三大銀行、公有制金融機構西德意志州銀行的股東,與潛在買家進行談判。

2012年,他加入諾伯特·呂特根的競選團隊,為其北萊茵-西法倫州選舉提供經濟政策諮詢。

默茨還曾作為基民盟代表,參加2012年和2017年德國聯邦大會。[31]

政府顧問職務

[編輯]

2017年11月,北萊茵-西法倫州州長阿明·拉舍特任命默茨為「英國脫歐與跨大西洋關係事務專員」,這一職務為無薪顧問職位。[32][33]

返回政界

[編輯]

2018年10月,基民盟於黑森州議會選舉中失利後,默克爾宣佈不再擔任基民盟主席,梅爾茲被認為是可能的接任者之一。[34]在默克爾宣佈辭去基民盟黨魁職務後,默茨宣佈將參加黨主席選舉。他的競選得到了前基民盟主席、科爾時代的「儲君」、前聯邦議院議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的支持。[35]在2018年12月7日的第二輪投票中,默茨敗給了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5][6]

2021年黨魁選舉及回歸聯邦議院

[編輯]

2020年2月25日,默茨宣佈參選黨主席英語January 2021 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 of Germany leadership election[36]主要對手是阿明·拉舍特和諾伯特·呂特根[37][38]在第一輪投票中,默茨以385票領先拉舍特5票。但在第二輪,默茨獲得466票,拉舍特獲得521票,默茨再次敗選,未能當選黨魁。[39][40][41][42]

當天,默茨提議加入政府並接任經濟部長,但該職務當時由同黨成員彼得·阿爾特邁爾擔任,提議遭到拒絕。[43]為了彌合黨內分歧,拉舍特隨後邀請默茨加入其競選團隊,並稱其經濟與金融政策經驗對應對疫情挑戰至關重要。[44]

在2021年德國聯邦選舉前,默茨的選區繼任者帕特里克·森斯堡未能獲得黨內提名,默茨取而代之,時隔12年重返聯邦議院。[45]

基民盟黨魁(2022年至今)

[編輯]

2021年11月15日,默茨宣佈再度參選黨主席英語December 2021 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 of Germany leadership election[46][47]對手為諾伯特·呂特根和赫爾格·布勞恩[48]在競選中,默茨的兩位競爭對手均自稱是默克爾政治路線的繼承人,而默茨則承諾與默克爾執政16年的中間路線作出明確決裂。

40萬名基民盟黨員可以通過線上或信函投票。在2021年12月17日的第一輪投票中,默茨獲得62.1%的選票,以絕對多數而無需進行第二輪投票,他於第三次參選黨主席後當選。[49][50][51]

2022年1月22日,基民盟召開線上聯邦黨代會,正式選舉黨魁。在1001名代表中,915人投票支持默茨,以94.6%的支持率當選基民盟主席,成為德國聯邦議院最大反對黨的領導人。這次投票是「數字預投」,最終結果經書面確認生效。[52][53][54]

默茨成為三年內第三位基民盟領導人(繼克蘭普-卡倫鮑爾和拉舍特之後),並於2022年1月31日正式履新。[53][55]

總理生涯

[編輯]

候任總理時期

[編輯]

2024年9月,默茨被提名為2025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聯盟黨總理候選人。此前,亨德里克·伍斯特馬庫斯·澤德均決定不參選,並共同支持默茨。[56][57]由於聯盟黨民調領先時任總理朔爾茨社民黨,梅爾茲被認為將成為德國下一任總理。[58]2025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聯盟黨成功取得208席成為國會最大黨,而梅爾茲則稱新政府不會和國會第二大黨極右派選擇黨聯合組閣。[59]

2025年3月18日,因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情勢發展,默茨與時任社民黨總理朔爾茨合作,二人斡旋於德國聯邦議院換屆前進行修訂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的提案,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德國社會民主黨聯盟90/綠黨的合作下成功以513票贊成、207票反對、0票棄權通過修訂基本法的「債務煞車」規定。修訂案允許聯邦政府通過債務融資設立總額5,000億歐元的特別基金,其中1,000億歐元將注入現有的氣候與轉型基金,而其餘則用於交通、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而未來當國防等安全支出超過一定數額時,將不再計入債務限制。[60]

同年4月,默茨宣佈與社民黨達成協議,兩黨將共同組成大聯合政府。是繼默克爾卸任以來德國再次出現「黑紅聯盟」。[61]

總理選舉

[編輯]

2025年5月5日,總統施泰因邁爾正式向聯邦議院提名默茨出任總理,啟動總理選舉程序。2025年5月6日,默茨在聯邦議院的首輪投票中未能當選總理,距過半門檻僅差六票。這是德國史上首次聯邦議院否決總統提名的總理人選。[62]

柏林,2025 年 5 月 6 日 - 總票數:630 - 絕對多數:316
投票次數 候選人 得票數 % 聯盟
第一輪投票
sinmarco
弗里德里希·默茨
(基民盟)
贊成 310 49.21% 黑紅聯盟
反對 307 48.72%
棄權 3 0.48%
無效 1 0.16%
未投票 9 1.43%
弗里德利希·默茨沒有當選德國總理

聯邦議院現有14天時間,可重新提名默茨或其他候選人,並進行進一步的投票表決。在此第二階段的投票中,候選人仍須獲得全體議員過半數支持方可當選。若至5月20日止仍無人成功當選,程序將進入第三階段:舉行最終表決。若該輪投票中僅有相對多數產生的候選人,則總統可選擇任命其為總理,或宣佈解散聯邦議院並舉行大選。

最終結果

[編輯]

後來默茨在當天下午的聯邦議院第二次投票中當選。[63]

柏林,2025 年 5 月 6 日 - 總票數:630 - 絕對多數:316
投票次數 候選人 得票數 % 聯盟
第二輪投票
sinmarco
弗里德里希·默茨
(基民盟)
贊成 325 51.59% 黑紅聯盟
反對 289 45.87%
棄權 1 0.16%
無效 3 0.48%
未投票 12 1.90%
弗里德利希·默茨當選德國總理

任內

[編輯]

選舉紀錄

[編輯]
歐洲議員選舉
年度 選舉屆數 選舉區 所屬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備註
1989 第三屆歐洲議員選舉英語1989 European Parliament election 西德選舉區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8,332,846 29.54%
德國聯邦議員選舉
年度 選舉屆數 選舉區 所屬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備註
1994 第十三屆聯邦議員選舉 上紹爾蘭郡選區英語Hochsauerlandkreis (electoral district)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54.3%
1998 第十四屆聯邦議員選舉 51.4%
2002 第十五屆聯邦議員選舉 53.7%
2005 第十六屆聯邦議員選舉 94.975 57.7%
2021 第二十屆聯邦議員選舉 62,810 40.4%
2025 第二十一屆聯邦議員選舉 78,260 47.7%

政治觀點

[編輯]

默茨的政治關注點集中在經濟、外交、安全和家庭政策上。他自稱在社會層面上是保守派,在經濟層面上是自由派,被視為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傳統建制保守派和親商派系的代表人物。[9]

作為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年輕政治家,他堅定支持反共產主義,這是當時西德的主流國家意識形態,也是基民盟的核心原則之一。他的著作《敢於更多資本主義》主張經濟自由主義。

庇護、移民和融入政策

[編輯]

默茨表示,他認為在2025年2月聯邦選舉後,限制非正常移民是最重要的任務。[64]他認為安格拉·默克爾在2015年難民危機期間的開放邊境政策是致命的。2024年,默茨呼籲在邊境直接全面拒絕庇護申請者。他認為此舉將發出一個信號,減少非正常移民。[65][66]在2024年關於德國接受難民能力的辯論中,默茨提到薩克森州州長米高·克雷奇默的說法,後者主張每年最多接受6萬至10萬難民。默茨解釋說,克雷奇默的表述大致描述了「以我們現在的融入能力還能實現的目標」。[67]

默茨領導的基民盟希望加快對外國技術工人的簽證處理。[68]

2023年10月,默茨表示,德國不能接受來自加沙的巴勒斯坦難民,聲稱「國內已經有了足夠多的反猶青年男子」。[69][70]2024年12月,他呼籲向敍利亞實施「再移民」,並凍結新的難民接收。作為總理,他希望「定期驅逐」前往阿富汗和敍利亞的人。[71]

鑑於2024年約20萬申請入籍者中有80%希望保留其原有國籍,默茨希望廢除「交通燈聯盟」於2024年實施的快速入籍政策(該政策允許申請者在德國居住三至五年後獲得德國國籍)。[72]在2025年選舉前幾周,他還主張對獲得德國國籍後犯罪的多重國籍者實施剝奪國籍措施(這需要修改基本法)。[73]

2025年1月,一名沒有德國居留許可的阿富汗移民實施了致命的持刀襲擊(此前幾年也發生了一系列類似襲擊),默茨稱歐盟的都柏林、申根和Eurodac庇護規則「顯然功能失調」。他表示:「因此,德國必須行使國家法律優先權。」他宣佈,在他的領導下,「德國的入境、庇護和居留權將發生根本性變化」。默茨說,如果當選總理,他將在上任第一天指示聯邦內政部「永久控制德國國界」,並「無一例外地拒絕所有非法入境企圖」。對於沒有有效入境證件的人,將「事實上禁止進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74][75]他宣佈收緊離境拘留和驅逐措施,並希望賦予聯邦警察更多權力,包括申請逮捕令的權利。必須離境者將不再允許在國內自由行動,驅逐拘留場所的數量也將迅速增加。[76]

社會政策

[編輯]

默茨反對「公民收入」,並與基民盟一致,[77]希望廢除該制度,代之以名為「新基礎保障」的系統。工會ver.di稱基民盟的基礎保障計劃「無人道且違憲」。[78]默茨希望完全取消對那些能工作卻不工作的人的失業補助。據他稱,有170萬領取者符合這一定義。[65][79]

默茨被指責在包容性言論和挑釁性暗示之間搖擺。在一檔電視脫口秀中,他表示德國學校的女教師正面臨「來自小帕夏」的不尊重,顯然是指穆斯林父母的兒子,並被指涉嫌對被拒庇護申請者的「社會遊客」發表「排外」言論,稱這些人來德國「修牙」。幾周前,默茨曾將一些流離失所的烏克蘭人稱為「福利遊客」,稱許多人來到德國尋求安全後,卻在獲得社會福利後在兩國間來回旅行,後來他表示對此言論感到遺憾。默茨還曾抱怨「外國人的問題」,並堅持德國的「主導文化」,這一術語被許多人認為是在呼籲強制同化。在20世紀90年代,即使在保守的基民盟內部,默茨在投票反對墮胎法自由化、反對植入前基因診斷以及反對將婚內強姦定為犯罪時,也屬於少數派。[80][81][82][83]

外交政策

[編輯]

總體立場

[編輯]

默茨曾於2017年5月在柏林的德美會議上與丹·科茨和羅伯特·M·金米特會面。他擔任過大西洋橋協會的主席,該協會致力於促進德美理解和大西洋主義,是歐盟北約的堅定支持者。2018年,他自稱是「真正的歐洲信念者和大西洋主義者」,並表示:「我支持一個植根於基督教倫理和歐洲啟蒙運動的國際化德國,其最重要的政治盟友是西方的民主國家。[84][10]我很高興再次使用這個表達:西方的民主國家。」他主張更緊密的歐盟一體化,特別是加強德國與法國的關係。2018年,他與人合著了一篇捍衛歐洲計劃的文章,其中呼籲「為歐洲建立一支軍隊」。[11]

2023年,默茨呼籲德國在與中國的談判中聯合關鍵盟友,特別是法國,作為重新思考對華關係的一部分,反映全球在安全和外交政策上的「範式轉變」。他稱中國對德國安全的威脅「日益增加」,並批評朔爾茨決定允許中國遠洋運輸公司入股漢堡港。

默茨對當勞·特朗普的批評比安格拉·默克爾更為嚴厲,特別是針對特朗普對歐洲的貿易戰。2024年秋季,他談到對美俄關係時表示,他將試圖讓自己「稍微更獨立於美國」,因為美國將處於「選舉模式」,不再是「我們習慣的監管力量」。[85]在2024年德國政府危機期間的民調預測默茨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總理時,他表示德國「必須從沉睡的中等強國重新成為領先的中等強國」。德國「從未真正充分表達和執行自身利益……目標不是只讓一方受益,而是達成對雙方都有利的安排。特朗普會稱之為交易」。2025年1月,他談到美國時說:「我們歐洲人必須團結一致……前往華盛頓的人不僅要代表自身利益,還要代表整個歐盟的利益。」[86]

俄羅斯及其入侵烏克蘭

[編輯]
2024 年 12 月 9 日,默茨與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在烏克蘭基輔會面.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開始後,默茨採取了強烈支持烏克蘭和反對俄羅斯的立場,敦促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並於5月親自前往基輔會見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87]

儘管作為反對派領導人,默茨曾要求朔爾茨政府向烏克蘭交付德國的「金牛座」巡航導彈,[88]但他表示,如果自己擔任總理,不一定會交付這些導彈。作為總理,他會在俄羅斯或普京不遵守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停止攻擊烏克蘭民用基礎設施的要求、且法國和英國解除對烏克蘭所提供武器的射程限制的前提下,交付「金牛座」導彈。他表示,作為總理,他將努力促成歐洲在是否允許烏克蘭使用西方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的問題上達成一致決定,並會事先向普京表明願意對話的信號。2024年12月,他表示德國讓烏克蘭「單手作戰」,應為烏克蘭提供有效自衛所需的德國武器。[89]

中東衝突

[編輯]

默茨認為德國在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中沒有調解角色。[90]然而,他表示「兩國方案仍是實現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共處的正確長期目標。巴勒斯坦人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前提。」[91]

2023年,針對美國要求以色列遵守國際法的警告,他表示美國與以色列的關係不同於德國,德國有義務「毫無保留地」幫助以色列。[90]2024年10月,默茨成功敦促德國政府恢復對以色列的武器供應,包括坦克備件。[92]

他批評國際刑事法院對以色列總理班傑明·內塔尼亞胡發出逮捕令的決定。

2024年12月,阿薩德政權在敍利亞倒台後,他呼籲歐洲加強與土耳其的聯繫,「以實現該地區的政治穩定」。[93][94]

能源政策

[編輯]
默茨、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曼弗雷德·韋伯出席2024年在布加勒斯特舉行的歐洲人民黨代表大會.

默茨稱德國逐步淘汰德國核能是一個「嚴重的戰略錯誤」。[95]

環境政策

[編輯]

2023年4月,默茨宣稱基民盟的每個人都非常重視氣候變化問題。然而,他繼續表示,政治辯論中對氣候變化的關注被高估,德國民眾並不像政治家那樣認為這個問題重要。他否認成功應對氣候變化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並表示如果未來十年做出正確決策,國家將走上正軌。[96][97]

2023年,他反對歐盟提議的2035年前禁止內燃機和混合動力車的計劃,稱爭取碳中和「必須通過技術和開放思維實現」,而不是禁令。

他將大眾汽車的危機歸咎於朔爾茨政府對電動化的過度關注。

默茨支持對歐洲綠色協議進行有利於商業的調整。[98]

對德國選擇黨的態度

[編輯]

2019年,默茨主張對德國選擇黨採取「更冷靜的態度」:「我早就應該在聯邦議院選出一位選擇黨副主席……這個黨以12.6%的得票率當選。它既未被禁止,也未被定性為違憲。它背後有數百萬選民,不應讓他們扮演受害者角色。」

2018年11月,他重申基民盟必須與選擇黨明確劃清界限,指責後者公開具有國家社會主義反猶傾向。[99]2019年,他認為基民盟拒絕與選擇黨合作是正確的。2021年12月,在接任黨主席前不久,他說:「特別是在東部各州的分支機構,我們傳遞了一個明確信息:如果有人試圖與選擇黨合作,第二天將啟動黨內除名程序。」[100]然而,從次年起,他並未對基民盟與選擇黨地方政治家日益增加的合作採取行動,部分原因是選擇黨選舉表現的上升。2023年6月,他宣佈兩黨合作僅在「立法機構」(即歐盟、聯邦和州級)中被禁止。[101][102]一個月後,在因未能落實2021年12月的「聲明」而受批評後,他重申了對政治層面的區分,並表示在地方議會中「當然……我們必須尋找共同塑造城市、州和地區的方式」。他因此受到黨內大部人士的批評,他們擔心對極右派的防火牆正在崩塌。[103]然而,薩克森州州長米高·克雷奇默(CDU)表示,拒絕地方層面跨黨派合作在民主中不可持續。

2023年6月,默茨收回2018年將選擇黨減半的承諾,稱反對黨無法在政府通過政策「強化」選擇黨的情況下實現這一目標。[104][105][106]

在聯邦選舉前,默茨多次排除基民盟與選擇黨結盟的可能性。[107][108]2025年1月初,他激情表示,在他的領導下「基民盟與選擇黨不會合作」,稱這會讓基民盟「出賣靈魂」,並表示他將「黨主席的命運」與這一承諾掛鈎。同月晚些時候,一名無居留許可的阿富汗移民實施致命持刀襲擊後,基民盟在聯邦議院提出移民相關動議,因選擇黨的支持而獲得多數通過。默茨聲稱基民盟「未與選擇黨交談,不與他們討論,也不比較文本」,而是提出其認為正確的內容,堅持在聯邦議院投票表決動議不構成與選擇黨的合作。[109]幾天後,聯邦議院否決了基民盟的提議法案,部分原因是十幾名基民盟議員棄權,這一決定被認為與選擇黨相關的爭議有關。[110]

作為聯邦議會議員的兼職活動

[編輯]

默茨因在多個立法期間從事大量兼職工作而聞名。作為德國聯邦議院的議員,他在第14屆立法期(2002-2005年)共有18項兼職工作,在第15屆立法期(2005-2009年)至少有11項兼職工作。僅在2006年,他就代表了8家不同公司的董事會。2007年,《經理人雜誌》對默茨的兼職工作寫道:

默茨在律師事務所的工作每年可能賺到一個不錯的六位數收入。據保守估計,2006年,除律師薪水外,默茨的額外收入約為25萬歐元。

他的眾多兼職活動引發了人們對其是否認真、徹底履行聯邦議員職責的擔憂。2007年,默茨因其兼職活動受到批評,他寫信給選民試圖為自己辯護。

2021年,在聯邦選舉前以及他2009年離開聯邦議院12年後,默茨宣佈,如果再次當選聯邦議員,他將不再從事「政治之外的任何職業活動」。

針對透明法或附加收入披露的訴訟

[編輯]

2006年,關於聯邦議員在議會職責之外從事其他活動可能存在利益衝突的討論引起關注。因此,達成了一項協議,要求議員披露其兼職活動的收入,以便公眾能夠評估他們的代表是否可能因第三方的財務貢獻而受到有害的依賴和影響。據不同來源統計,默茨當時除了議會工作外有18項、11項或根據聯邦議院管理部門統計的14項兼職活動。他與另外八名德國聯邦議員一起向聯邦憲法法院提起訴訟,反對披露其兼職收入。在2006年10月的聽證會上,默茨指出,根據德國《基本法》第38條,議員「不受指令約束,僅受良心支配」。如果聯邦議院議長現在可以因違反披露兼職收入義務而對他們實施制裁,這將違反憲法。他表示,該規定會將許多議員推向職業政治,遠離現實生活,儘管兼職活動並未被禁止,只是要求披露其數量和費用金額。2007年7月,聯邦憲法法院以四比四的投票結果駁回了訴訟,理由是政治職責必須是「活動的核心」,並批評因公司付款帶來的偏見風險。

百萬富翁與中產階級辯論

[編輯]

2018年11月,在接受小報《圖片報》採訪時,默茨表示自己是百萬富翁(未區分收入百萬還是財富百萬),並認為自己屬於上層中產階級。他後來澄清說,當時他的年收入約為「100萬歐元毛收入」。這些言論引發了廣泛的公眾反對,並激起了德國國內更廣泛的批評。德國的記者、經濟學家和財務顧問將默茨歸為上層階級。根據德國聯邦銀行的數據,當時擁有至少72.2萬歐元淨資產的人屬於德國人口財富前5%。弗里德里希·默茨的私人資產包括房地產和兩架飛機。

LGBT+群體

[編輯]

2018年11月,默茨表示,在德國引入同性婚姻是正確的決定。2020年9月,當被問及是否對同性戀總理有保留意見時,他說:「關於性取向問題,只要它在法律範圍內且不涉及兒童——這是我絕對的底線——就不是公眾討論的問題。」在引起爭議後,他澄清自己無意將同性戀與戀童癖聯繫起來。

個人生活

[編輯]

弗里德里希·默茨與法官夏洛特·默茨結婚,育有三個孩子,居住在紹爾蘭地區的阿恩斯貝格。2005年,這對夫婦成立了弗里德里希和夏洛特·默茨基金會,支持教育領域的項目。他是羅馬天主教徒。

趣聞

[編輯]

2018年,默茨拒絕接受路德維希·艾爾哈德獎,理由是他反對路德維希·艾爾哈德基金會主席羅蘭·蒂希的出版物,一些人認為其立場偏向極右翼。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是德國重新統一後的第5任總理。
  2. ^ Huggler, Justin. Merkel rival Friedrich Merz emerges as surprise early frontrunner to succeed chancellor. The Telegraph. 2018-10-31 [2025-02-21]. ISSN 0307-12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31) (英國英語). 
  3. ^ 3.0 3.1 Neukirch, Ralf; Schult, Christoph. Der Männerbund. Der Spiegel. 2003-06-29 [2025-02-21].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02) (德語). 
  4. ^ 4.0 4.1 Weiland, Severin. Enthüllung: Wie Merkels und Merz' Feindschaft begann. Der Spiegel. 2007-02-08 [2025-02-21].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8) (德語). 
  5. ^ 5.0 5.1 Braun, Stefan. Merkel-Rückzug: Die große Zeitenwende in der CDU. Süddeutsche.de. 2018-10-29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9) (德語). 
  6. ^ 6.0 6.1 Connolly, Kate. 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 elected Merkel's successor as CDU leader. The Guardian. 2018-12-07 [2025-02-21].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7) (英國英語). 
  7. ^ tagesschau.de. tagesschau.de - die erste Adresse für Nachrichten und Information. tagesschau.de.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7-06-05) (德語). 
  8. ^ Germany: race for Merkel party leadership goes to runoff. AP News. 2021-01-16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英語). 
  9. ^ 9.0 9.1 Escritt, Thomas. Conservative contenders vie to overturn Merkel's centrism. U.S.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31) (美國英語). 
  10. ^ 10.0 10.1 Merz will CDU-Chef werden: „Wir brauchen Aufbruch und Erneuerung, keinen Umsturz“ - WELT. DIE WELT.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1) (德語). 
  11. ^ 11.0 11.1 Handelsblatt. www.handelsblatt.com.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9). 
  12. ^ manager, Nils-Viktor Sorge. Ex-CDU-Star Friedrich Merz und der Karriereknick. www.manager-magazin.de. 2014-05-20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3) (德語). 
  13. ^ Hat Friedrich Merz wirklich zwei Flugzeuge?. stern.de.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8) (de-DE). 
  14. ^ 14.0 14.1 Friedrich Merz: Partei verbindet Hoffnung mit dem Kandidaten. FAZ.NET. 2018-10-31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30) (德語). 
  15. ^ Parteien: Friedrich Merz' Vater verlässt die CDU im Groll - WELT. DIE WELT.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德語). 
  16. ^ Friedrich Merz - Munzinger Biographie. www.munzinger.de.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31). 
  17. ^ Deutsches Geschlechterbuch, 2021-05-24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22) (英語) 
  18. ^ Merz bejubelt rechten Großvater - taz.de. web.archive.org. 2020-10-04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4. 
  19. ^ Nicht der Opa ist das Problem: Der seltsame Stolz des Friedrich Merz. www.hagalil.com.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14). 
  20. ^ Hendrichs, Jürgen. Elternhaus von Friedrich Merz in Brilon nun vor dem Verkauf?. www.wp.de. 2021-11-16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22) (德語). 
  21. ^ Hendrichs, Jürgen. Brilon: Wer hat das Kleingeld für dieses Kleinod?. www.wp.de. 2021-10-22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31) (德語). 
  22. ^ 40 Jahre Zivildienst: Haben Sie eigentlich gedient, Herr Merz?. Der Spiegel. 2001-04-05 [2025-02-21].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30) (德語). 
  23. ^ Friedrich Merz - Atlantik-Brücke e.V.. web.archive.org. 2018-10-31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31. 
  24. ^ Friedrich Merz | People | Mayer Brown. www.mayerbrown.com.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6) (英語). 
  25. ^ Wahlkampf: Stoiber-Team ohne Kompetenz bei den Staatsfinanzen. Der Spiegel. 2002-01-22 [2025-02-21].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26) (德語). 
  26. ^ Schumacher, Hajo. Union: "Anden-Pakt" nimmt Friedrich Merz auf. Der Spiegel. 2005-11-03 [2025-02-21].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25) (德語). 
  27. ^ Pohlmann, Sonja. Nebenjobs: Abgeordnete klagen gegen transparente Politiker-Gehälter. Der Spiegel. 2006-10-11 [2025-02-21].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1) (德語). 
  28. ^ Mayer Brown - Friedrich Merz. web.archive.org. 2012-04-06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6). 
  29. ^ Handelsblatt. www.handelsblatt.com.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3). 
  30. ^ Long march: The man who would be chancellor: Merz’s delayed political comeback. web.archive.org. 2020-02-28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8. 
  31. ^ 聯邦議院. 第15届德国联邦议院普通议员名单 (PDF).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7-08). 
  32. ^ Ministerpräsident Armin Laschet beruft Friedrich Merz zum Beauftragten für die Folgen des Brexits und die transatlantischen Beziehungen | Land.NRW. www.land.nrw.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25). 
  33. ^ Wernicke, Christian. Regierungsjob für Friedrich Merz. Süddeutsche.de. 2017-11-07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5) (德語). 
  34. ^ Angela Merkel bietet Verzicht auf Parteivorsitz an. [2018-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1). 
  35. ^ Neue CDU-Führung: Wolfgang Schäuble unterstützt Friedrich Merz. FAZ.NET. 2018-11-02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21) (德語). 
  36. ^ Mediengruppe, FUNKE. Friedrich Merz kandidiert - und schießt gegen Laschet und Spahn. www.morgenpost.de. 2020-02-25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25) (德語). 
  37. ^ CDU-Vorsitz: Armin Laschet und Jens Spahn als Team. FAZ.NET. 2020-02-25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6) (德語). 
  38. ^ Röttgen zu Bewerbung um CDU-Vorsitz: Geht um Zukunft der CDU. FAZ.NET. 2020-02-18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8) (德語). 
  39. ^ tagesschau.de. tagesschau.de - die erste Adresse für Nachrichten und Information. tagesschau.de.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7-06-05) (德語). 
  40. ^ Germany: race for Merkel party leadership goes to runoff. AP News. 2021-01-16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英語). 
  41. ^ Armin Laschet zum neuen CDU-Vorsitzenden gewählt. Der Spiegel. 2021-01-16 [2025-02-21].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德語). 
  42. ^ Merkels Getreuer - Armin Laschet ist neuer CDU-Chef – DW – 16.01.2021. dw.com.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7) (德語). 
  43. ^ Friedrich Merz will nach Pleite bei CDU-Wahl jetzt Wirtschaftsminister werden. FAZ.NET. 2021-01-16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德語). 
  44. ^ CDU: Armin Laschet nominiert Friedrich Merz ins Wahlkampf-Team. FAZ.NET. 2021-04-28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8) (德語). 
  45. ^ Plück, Maximilian. 327 zu 126 Stimmen: Friedrich Merz gewinnt Kampfkandidatur im Sauerland. RP ONLINE. 2021-04-17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06) (德語). 
  46. ^ Standard, Business. Race to lead Angela Merkel's party in German opposition takes shape. www.business-standard.com.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2) (美國英語). 
  47. ^ Race to lead Merkel's party in German opposition takes shape. AP News. 2021-11-12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2) (英語). 
  48. ^ Standard, Business. Germany's CDU ready to elect new leader to succeed Armin Laschet. www.business-standard.com.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9) (美國英語). 
  49. ^ CDU: Friedrich Merz wird neuer Parteichef. Der Spiegel. 2021-12-17 [2025-02-21].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7) (德語). 
  50. ^ Germany's CDU party elects Friedrich Merz, 66, new leader. Reuters.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7) (美國英語). 
  51. ^ CDU: Norbert Röttgen attackiert Friedrich Merz. Der Spiegel. 2021-11-16 [2025-02-21].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6) (德語). 
  52. ^ Nachrichten, Salzburger. Friedrich Merz zum neuen CDU-Chef gewählt. Salzburger Nachrichten. 2022-01-21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25) (德語). 
  53. ^ 53.0 53.1 CDU-Parteitag: Merz trifft den richtigen Ton – und zeigt geradezu Lust auf die Oppositionsrolle - WELT. DIE WELT.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德語). 
  54. ^ Friedrich Merz zum CDU-Vorsitzenden gewählt. FAZ.NET. 2022-01-22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德語). 
  55. ^ Merz takes over as center-right opposition leader in Germany. AP News. 2022-01-31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1) (英語). 
  56. ^ Markus Söder: »Ich habe ein Versprechen gegeben, dass sich 2021 nicht wiederholen wird«. Der Spiegel. 2024-09-17 [2025-02-21].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17) (德語). 
  57. ^ German opposition Christian Democrats tap leader Friedrich Merz as their candidate for chancellor. AP News. 2024-09-17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17) (英語). 
  58. ^ 德國基民黨黨魁梅爾茨明年有望成總理 政見作風一篇了解. 中央社. 2024-12-12 [2025-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26). 
  59. ^ 德國大選結果出爐 基民黨魁梅爾茨可望成下任總理. 公視. 2025-02-23 [2025-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24). 
  60. ^ 蕭通. 德國聯邦議會通過財政方案 修法放寬債務上限增國防開支. 香港01. 2025-03-19. 
  61. ^ 德國將組建大聯合政府 梅爾茨:德國正在復甦. 中央社. 2025-04-10. 
  62. ^ Knoelle, Kirsti; Chambers, Madeline; Marsh, Sarah; Heine, Friederike. Williams, Matthias , 編. Germany's Merz fails to be elected chancellor in shock first-round vote. Reuters (Berlin). 6 May 2025 [6 May 2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6 May 2025).  無效|name-list-style=and (幫助)
  63. ^ Merz elected chancellor in second round of voting. Deutsche Welle. [2025-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5-06) (英語). 
  64. ^ Friedrich Merz sieht Bekämpfung irregulärer Migration als wichtigste Aufgabe. Der Spiegel. 2024-12-14 [2025-02-21].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14) (德語). 
  65. ^ 65.0 65.1 Dettmer, Markus; Diekmann, Florian; Fiedler, Maria; Gebauer, Matthias; Hickmann, Christoph; Reiermann, Christian; Schaible, Jonas. (S+) Die Agenda des CDU-Chefs: Wie ein Kanzler Merz Deutschland verändern könnte. Der Spiegel. 2024-11-17 [2025-02-21].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15) (德語). 
  66. ^ Migration: Experten halten Grenzschließung durch Notlage für möglich. Der Tagesspiegel Online. [2025-02-21]. ISSN 1865-22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8) (de-DE). 
  67. ^ Merz für Aufnahme von höchstens 100.000 Flüchtlingen pro Jahr. tagesschau.de.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6) (德語). 
  68. ^ CDU plans to move Germany to the right on immigration, manifesto says. euronews. 2024-12-17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06) (英語). 
  69. ^ Jegić, Denijal. Why is Germany so viciously anti-Palestinian?. Al Jazeera.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7) (英語). 
  70. ^ x.com. web.archive.org. 2024-07-17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17. 
  71. ^ Merz fordert Syrien-Abschiebungen und Aufnahmestopp – „nicht durchsetzbar und rechtswidrig“. www.merkur.de. 2024-12-17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16) (德語). 
  72. ^ Einbürgerung: Schneller zum deutschen Pass - was jetzt gilt. ZDFheute. 2024-06-27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05) (德語). 
  73. ^ Merz: „Aberkennung der deutschen Staatsbürgerschaft müsste dann möglich sein“ - WELT. DIE WELT.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1) (德語). 
  74. ^ Roßmann, Robert. Nach Aschaffenburg - Merz über irreguläre Migration: „Das Maß ist endgültig voll“. Süddeutsche.de. 2025-01-23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23) (德語). 
  75. ^ deutschlandfunk.de. Das Ende der "Brandmauer"? Merz' Asylpolitik und die AfD. Deutschlandfunk. 2025-02-02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24) (德語). 
  76. ^ Merz will als Kanzler »faktisches Einreiseverbot« für Illegale verhängen. Der Spiegel. 2025-01-23 [2025-02-21].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23) (德語). 
  77. ^ Glaser, Emeli. Bürgergeld vor dem Aus? Das kommt auf Empfänger zu, wenn Friedrich Merz Kanzler wird. SÜDKURIER Online. 2025-02-16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6) (德語). 
  78. ^ Die Neue Grundsicherung. arbeitsmarkt-und-sozialpolitik.verdi.de.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12) (德語). 
  79. ^ Trump, Rente, Jobs: Friedrich Merz und sein Kanzlerplan. stern.de.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13) (de-DE). 
  80. ^ Friedrich Merz: millionaire conservative on verge of German chancellery. France 24. 2024-12-16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16) (英語). 
  81. ^ CDU leader Friedrich Merz wants the chancellery – DW – 02/03/2025. dw.com.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25) (英語). 
  82. ^ Kampfner, John. This Really Isn’t Angela Merkel’s Center Right Anymore. Foreign Policy. 2025-02-27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2) (美國英語). 
  83. ^ Connolly, Kate. Who is Friedrich Merz, the pilot politician tipped to be German chancellor?. The Guardian. 2024-12-10 [2025-02-21].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10) (英國英語). 
  84. ^ Wer ist Friedrich Merz? Merkels Nachfolger für den CDU-Parteivorsitz. Blick. 2018-10-31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21) (瑞士高地德語). 
  85. ^ Merz würde der Ukraine "Taurus" liefern - aber "nicht einfach so" | tagesschau.de. web.archive.org. 2024-11-13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13. 
  86. ^ CDU-Chef Merz im Interview: "Wir brauchen eine große Kraftanstrengung". tagesschau.de.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13) (德語). 
  87. ^ Merz on the march: German opposition chief plays Ukraine card before elections. POLITICO. 2022-05-06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6) (英國英語). 
  88. ^ Taurus-Lieferung abgelehnt: Merz kritisiert Scholz „Zeitenwende“. FAZ.NET. 2024-02-22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3) (德語). 
  89. ^ Merz zur Ukraine: "Der Weg in die NATO ist unumkehrbar". tagesschau.de.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9) (德語). 
  90. ^ 90.0 90.1 deutschlandfunk.de. CDU-Chef Merz verlangt klare Botschaft von Scholz an Erdogan. Deutschlandfunk. 2023-11-11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1) (德語). 
  91. ^ Lilienström, Sven. Friedrich Merz, Vorsitzender der CDU Deutschlands. Gesichter der Demokratie. 2024-04-21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12) (德語). 
  92. ^ Streit um Israel: Merz erzwingt Waffen-Zusicherung von Scholz. www.fr.de. 2024-10-11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16) (德語). 
  93. ^ dtj-online. Merz für mehr Zusammenarbeit: „Türkei ist gestärkt und wird noch größere Rolle spielen“. DTJ Online. 2024-12-10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10) (德語). 
  94. ^ German opposition leader calls for closer cooperation with Türkiye to secure Middle East peace. www.aa.com.tr.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10). 
  95. ^ Germany's chancellor-in-waiting backtracks on nuclear - Euractiv. www.euractiv.com.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17) (英國英語). 
  96. ^ dpa. Klimakrise: CDU-Chef Merz: Nehmen Klimaschutz "sehr ernst". Die Zeit. 2023-04-27 [2025-02-21]. ISSN 0044-207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7) (de-DE). 
  97. ^ Merz sieht Klimaschutz in Politik überbewertet: „Es ist eben nicht so, dass morgen die Welt untergeht“. Der Tagesspiegel Online. [2025-02-21]. ISSN 1865-22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6) (de-DE). 
  98. ^ Meet the conservative German trio that could rule Europe - Euractiv. www.euractiv.com.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17) (英國英語). 
  99. ^ CDU-Politiker: Merz bezeichnet AfD als "offen nationalsozialistisch". Der Tagesspiegel Online. [2025-02-21]. ISSN 1865-2263 (de-DE). 
  100. ^ Medick, Veit. CDU: Friedrich Merz geht auf Angela Merkel zu und will Brandmauer Richtung AfD. Der Spiegel. 2021-12-23 [2025-02-21].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12) (德語). 
  101. ^ CDU-Chef Merz für pragmatischen Umgang mit AfD in Kommunen. tagesschau.de.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10) (德語). 
  102. ^ Oltermann, Philip. German centre-right leader retreats from remarks about working with AfD. The Guardian. 2023-07-24 [2025-02-21].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4) (英國英語). 
  103. ^ Friedrich Merz (CDU): Breite Kritik an Merz-Äußerungen zur AfD aus eigener Partei. Der Spiegel. 2023-07-24 [2025-02-21].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22) (德語). 
  104. ^ "Wir können so nicht weitermachen": Ist die Ampelregierung schuld an starker AfD?. t-online. 2023-06-23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3) (德語). 
  105. ^ Merz und seine Brandmauer: Wie halbiert man die AfD?. FAZ.NET. 2023-06-17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1) (德語). 
  106. ^ Plötzlich kleinlaut: Merz nimmt Versprechen zur Halbierung der AfD zurück. www.merkur.de. 2023-06-23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3) (德語). 
  107. ^ Merz verteidigt Abstimmung über Unionsantrag zur Migration. tagesschau.de.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29) (德語). 
  108. ^ K.d.ö.R, Zentralrat der Juden in Deutschland. Merz schließt Zusammenarbeit mit AfD bei Unionsregierung aus. Jüdische Allgemeine. 2025-02-02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3-04) (德語). 
  109. ^ Verseck, Laura; Honold, David; Fründt, Marco; Güler, Cem-Odos; Riese, Dinah; Faust, Luisa; Weinz, Johanna; Spada, Raoul; Kary, Nicolai. +++ Bundestagsdebatte im Live-Ticker +++: Merz' Gesetz ist gescheitert. Die Tageszeitung: taz. 2025-01-31 [2025-02-21]. ISSN 0931-90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26) (德語). 
  110. ^ Merz’s far-right gamble backfires. POLITICO. 2025-01-31 [202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07) (英國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
政府職務
前任者:
奧拉夫·朔爾茨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
2025年—
現任
官銜
前任者:
沃爾夫岡·朔伊布勒
議會基民盟/基社盟黨團領袖
2000–2002
繼任者:
安格拉·默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