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会员国 是联合国大会 的正式成员,在联合国大会中拥有平等的代表权。截至2024年,联合国 一共有193个会员国。
原则上,只有主权国家 可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今日联合国的193个成员国皆是主权 独立 的国家 。不过,在联合国初创时,菲律宾 、印度 这2个创始会员国尚未从他们的殖民 母国独立,白俄罗斯 和乌克兰 为苏联 加盟共和国 。而美国 在联合国 成立之初也争取到了与苏联 对等的增加两个席位的权利,却因无法在当时的48个州[ 注 1] 中选出两个州而搁置此事。如今,美国国务院 网站在介绍联合国的创建过程时,依然声称“美国至今仍保留在适当时候增加两个联合国代表席位的权利”。加拿大 和澳大利亚 则当时仍被视为大英帝国 的一部分,仍未完全从英国 独立。
由于所有欲申请成为会员的国家必需通过安全理事会 和大会的批准,部分依照《蒙得维的亚国家权利义务公约 》可视为主权国家的政治实体,因为联合国不承认他们的主权、缺乏国际普遍承认 、或是遭受特定成员国的反对,导致这些国家没有办法成为联合国的会员。
凡其他爱好和平之国家,接受本宪章所载之义务,经本组织认为确能并愿意履行该项义务者,得为联合国会员国。
准许上述国家为联合国会员国,将由大会经安全理事会之推荐以决议行之。
国际组织 、非政府组织 以及那些主权地位没有明确定义的政治实体,只能成为联合国大会观察员 。观察员可以在大会上发言,但是不能参与投票。
联合国共有51个创始会员国,在1945年加入成为会员,其中49个国家或其后继者[ 注 2] 至今仍然是成员国,另外两个国家是捷克斯洛伐克 和南斯拉夫 ,这两个国家皆已解体,并且没有国家接替他们的席位。以下列出了直至最新一个成员国——南苏丹共和国 在2011年7月14日加入后,全部193个联合国成员国。并以国名之英文字母首字为序排列,其中创始会员国以天蓝背景色衬托、粗体标示。[ 1] [ 2]
联合国还设有联合国大会 观察员 制度,邀请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政治实体参与联合国事务。观察员在联合国大会上可以发言,但没有参与会议投票的权利。联合国大会共有65个观察员。当中包含2个观察员国、5个观察员实体、和58个观察员组织。观察员国被视为拥有主权的政治实体,随时可以依照自由决断递交请愿书申请成为联合国的正式会员国,例如:瑞士联邦 在2002年9月10日成为正式会员国之前的1948年至2002年间,亦是联合国的常任观察员国;梵蒂冈城国 自1964年4月6日起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在1974年11月22日根据联合国大会的3237号决议得到观察员席位。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宣称拥有巴勒斯坦地区 的主权之后,1988年12月15日大会依照A/RES/43/177号决议将其名称改为“巴勒斯坦国 ”。2012年11月29日,根据联合国大会67/19号决议 成为观察员国。许多国际组织 、非政府组织 ,以及诸如欧洲联盟 、马耳他骑士团 等主权地位没有明确定义的政治实体,皆被联合国大会邀请成为观察员。
西撒哈拉 的主权在摩洛哥王国 和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之间争持不下,摩洛哥 实际上统治大部分西撒哈拉地区,剩下的少部分地区则由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控制。波利萨里奥阵线 所代表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是非洲联盟 的正式会员国 ,但既不是联合国的会员国,也不具联合国观察员身份。
索马里兰共和国 是位于索马里 东北部一个未被普遍承认的政治实体。自索马里内战 之后,索马里政权组织四分五裂,被索马里 联邦政府及索马里兰共和国 、邦特兰 、西南索马里 等政权割据统治。其中,西南索马里 和邦特兰 等已名义上有重新加入索马里联邦共和国 的意愿并落实,而索马里兰共和国事实上独立于索马里联邦共和国,并不受索马里联邦政府 管控。索马里兰共和国目前未得到任何联合国会员国承认,政治较为稳定,与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 和欧盟 有较多经贸往来。
作为新西兰王国 的联系邦国 ,库克群岛 和纽埃 拥有完整的自治权力,但是其国防、外交事务由新西兰 负责,两国都不是联合国会员国。两国均已表达加入联合国的意愿,但受到新西兰反对。新西兰提出两国入联的前提条件是在宪制 上真正独立,包括放弃让其国民自动获得新西兰公民身份。
中国 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原先由中华民国代表,但在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 通过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 取代。现以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 之名义(对外文献称“中华台北 (Chinese Taipei)”)作为世界贸易组织 (WTO)(联合国系统相关组织)的会员。
联合国不认可科索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根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244号决议 和关于科索沃政治地位 的正在进行的对话 ,科索沃共和国 虽然与半数联合国会员国建立了外交 关系,但不是联合国会员国。它是两个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和世界银行 的成员,曾在2015年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但以微弱差距被拒绝。[ 67]
会员国席位变迁情况
年份
截至该年结束会员国数量
该年变迁情况
1945年
51
1945年10月24日,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中华民国、阿根廷、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巴西、智利、古巴共和国、丹麦、多米尼加、埃及、萨尔瓦多、海地、伊朗、黎巴嫩、卢森堡、新西兰、尼加拉瓜、巴拉圭、菲律宾、波兰、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共27个国家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0月25日,希腊作为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0月30日,印度作为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0月31日,秘鲁作为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1月1日,澳大利亚作为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1月2日,哥斯达黎加、利比里亚共2个国家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1月5日,哥伦比亚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1月7日,墨西哥、南非共2个国家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1月9日,加拿大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1月13日,埃塞俄比亚、巴拿马共2个国家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1月14日,玻利维亚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1月15日,委内瑞拉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1月21日,危地马拉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1月27日,挪威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2月10日,荷兰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2月17日,洪都拉斯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2月18日,乌拉圭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2月21日,厄瓜多尔、伊拉克共共2个国家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5年12月27日,比利时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
1946年
55
1946年11月19日,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 、冰岛、瑞典共3个国家加入。
1946年12月16日,泰国加入
1947年
57
1947年9月30日,巴基斯坦、也门共2个国家加入。
1948年
58
1948年4月19日,缅甸加入。
1949年
59
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加入。
1950年
60
1950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加入。
1955年
76
1955年12月14日,阿尔巴尼亚、奥地利、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柬埔寨、芬兰、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爱尔兰、意大利、约旦、寮国、利比亚、尼泊尔、葡萄牙、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 、西班牙、斯里兰卡共16个国家加入。
1956年
80
1956年11月12日,摩洛哥、苏丹、突尼斯共3个国家加入。
1956年12月18日,日本加入。
1957年
82
1957年3月8日,加纳加入。
1957年9月17日,马来西亚加入。
1958年
83
1958年12月12日,几内亚加入。
1960年
100
1960年9月20日,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乍得、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象牙海岸、塞浦路斯、加蓬、马达加斯加、尼日尔、索马里、多哥共14个国家加入。
1960年9月28日,马里、塞内加尔共2个国家加入。
1960年10月7日,尼日利亚加入。
1961年
104
1961年9月27日,塞拉利昂加入。
1961年10月27日,毛里塔尼亚、蒙古人民共和国共2个国家加入。
1961年12月14日,坦桑尼亚加入。
1962年
111
1962年9月18日,布隆迪、牙买加、卢旺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4个国家加入。
1962年10月8日,阿尔及利亚加入。
1962年10月25日,乌干达加入。
1963年
113
1963年5月14日,科威特加入。
1963年12月16日,肯尼亚加入。
1964年
116
1964年12月1日,马拉维、马耳他、赞比亚共3个国家加入。
1965年
118
1965年9月21日,冈比亚、马尔代夫、新加坡共3个国家加入。
1965年1月20日,印度尼西亚退出。
1966年
123
1966年9月20日,圭亚那加入。
1966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再次加入。
1966年10月17日,博茨瓦纳、莱索托共2个国家加入。
1966年12月9日,巴巴多斯加入。
1968年
126
1968年4月24日,毛里求斯加入。
1968年9月24日,斯威士兰加入。
1968年11月12日,赤道几内亚加入。
1970年
127
1970年10月13日,斐济加入。
由中华民国 代表的“中国 ”,是联合国5个创办国之一,并于1945年10月24日成为会员,为创始会员国。因中国国民党 在第二次国共内战 中失利,中华民国政府 被迫在1949年自南京市 迁至台北市 。中国共产党 于1949年10月1日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并建立中央人民政府 。但当时以美国 为首的多数国家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 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因此中华民国政府在联合国依然维持中国席位,尽管相较于统治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民国政府的实际管辖范围已仅限于台澎金马 。1971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被迫提前宣布退出联合国[ 68] ,随后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 ,不再视中华民国政府为中国的合法代表,转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因此目前中华民国所统治的台澎金马地区 ,实际上 被排除在联合国 以及联合国系统 机构之外。自1990年代起,中华民国多次尝试申请加入联合国,中华民国政府在申请书中表示在联合国中将只代表台湾地区的人民,而非全中国,并以“中华民国(台湾) ”、或仅“台湾 ”等各种名义提出申请;但因联合国遵守一个中国 政策,所有申请要求皆被拒绝。除了会员外,中华民国同样也被联合国拒绝给予“观察员国”资格(如梵蒂冈 、巴勒斯坦国 ),或“观察员实体”资格(如马耳他骑士团 )。目前,有11个联合国成员国和梵蒂冈 与中华民国之间有大使级外交关系[ 69] 。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联合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 、马其顿共和国 [ 注 3]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与2003年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而黑山共和国 则于2006年独立,从此塞尔维亚共和国 继承塞尔维亚和黑山在联合国的席位和权利。目前存在领土争议的科索沃共和国 未被联合国承认,联合国认定其为塞尔维亚 的一部分。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 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7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克罗地亚共和国 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8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6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北马其顿共和国 由大会1993年4月8日A/RES/47/225号决议决定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在该国国名引起的争端解决之前,国号暂时称为“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2019年2月席位名改称“北马其顿”(North Macedonia)。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由大会2000年11月1日A/RES/55/12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通过并实行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宪法,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
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国 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根据塞尔维亚和黑山宪法宪章第60条规定,塞尔维亚共和国 承续塞尔维亚和黑山在联合国、包括联合国系统内所有机构和组织的成员资格 。
黑山 由联合国大会2006年6月28日第60/264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第192个会员国。
其他前苏联成员国目前全部皆是联合国成员国:
联合国日 的新闻稿 2006年7月3日(英文)
^ 联合国 . 联合国会员国名单 . 2006年10月3日 [2016年7月16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年4月3日) (英语) .
^ 联合国. 联合国会员国名单 . 2006年6月28日 [2016年7月16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年11月7日) (中文(简体)) .
^ 3.0 3.1 Nichols, Michelle. Afghan Taliban administration, Myanmar junta not allowed into United Nations for now . 路透社 . 2022年12月14日 [2022年12月16日] (英语) .
^ 4.0 4.1 United Nations Does Not Allot Afghanistan Seat to Taliban, Again . [2024-08-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6-11).
^ 5.0 5.1 第七十八届会议议程项目 3(b)出席大会第七十八届会议代表的全权证书 .
^ Sayar, Milad. Afghanistan's flag has changed 12 times in 105 years . Amu TV . 28 July 2024 [8 February 2025] .
^ Rahmati, Fidel. Afghanistan's UN voting rights suspended for another year . Khaama Press Agency. 10 October 2024 [8 February 2025] .
^ 贝宁 (Benin )最初使用“达荷美 ”(Dahomey )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1975年12月2日改用今名。
^ 玻利维亚 使用全名“多民族玻利维亚国 ”(Bolivia (Plurinational State of) )作为席位名称。最初使用通称玻利维亚 (Bolivia )作为席位名称申请加入联合国,2009年4月9日改用今名。
^ 波黑 使用全名“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Bosnia and Herzegovina )作为席位名称。
^ 汶莱 使用全名“汶莱达鲁萨兰国 ”(Brunei Darussalam )作为席位名称。
^ 布基纳法索 (Burkina Faso )原初使用“ 上沃尔特 ”(Upper Volta )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1984年8月6日改用今名。
^ 佛得角 (“Cabo Verde ”),原初使用意译国名佛得角 (“Cape Verde ”)作为席位名称申请加入联合国,2013年10月24日经批准改用葡萄牙文原名。
^ Change of name - Cape Verde (PDF) . United Nations. 29 October 2013 [2 January 2014]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 January 2014).
^ 柬埔寨 最初使用通称柬埔寨 (Cambodia )申请加入联合国。1970年10月7日改为高棉共和国 (Khmer Republic )。1975年4月30日恢复原名柬埔寨 (Cambodia )。1976年4月6日更名民主柬埔寨 (Democratic Kampuchea )。1990年2月3日改用今名。
^ 喀麦隆 (Cameroon )1961年与英属喀麦隆 合并前使用法语 国名“Cameroun ”申请加入联合国。1974年1月4日改为喀麦隆联合共和国 (United Republic of Cameroon )。1984年2月4日改用今名。
^ 中非共和国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在让-贝德尔·博卡萨 统治后期,于1976年12月20日联合国席位更名为“中非帝国 ”(Central African Empire ),1979年9月20日恢复原名。
^ 刚果共和国 使用通称刚果 (Congo )作为席位名称。最初以“刚果人民共和国 ”(People's Republic of the Congo )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1971年11月15日改用今名。
^ 科特迪瓦 (Côte d'Ivoire ),原初使用意译国名象牙海岸 (“Ivory Coast ”)作为席位名称申请加入联合国,(详见象牙海岸国名 ),1985年11月6日申请改为今名,1985年12月31日正式起效。
^ 捷克 (Czechia )最初以捷克共和国 (Czech Republic )作为席位名称,2016年5月17日更名为Czechia,席位板则直到2022年才纠正
^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Membership - UN Membership - Research Guides at United Nations Dag Hammarskjöld Library .
^ 22.0 22.1 捷克斯洛伐克 在1945年10月24日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席位名称是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1992年12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通知联合国秘书长 ,该国在1992年12月31日以后将会不复存在,分裂后的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两国将会各自独立申请会籍。之后,两国在1993年1月19日分别加入联合国。
^ 朝鲜 使用全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作为席位名称。
^ 民主刚果 使用全称刚果民主共和国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作为席位名称。最初以“刚果(利奥波德维尔) ”(Congo (Leopoldville) )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后在1964年改名“刚果民主共和国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又于1971年10月27日改为“ 扎伊尔 ”(Zaire ),最后在1997年5月16日改回现在的名称。
^ 25.0 25.1 25.2 Organs Supplement, Repertory of Practice (PDF) (8), UN : 10
^ 26.0 26.1 26.2 The World today , UN
^ 多米尼加使用全名“多米尼加共和国 ”(Dominican Republic )作为席位名称。
^ 28.0 28.1 埃及 和叙利亚 同时在1945年10月24日加入联合国,皆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两国于1958年2月21日的公民投票后,决定合并成为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席位也合二为一。直到1961年10月13日,叙利亚决定恢复国号为“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席位也一分为二。其后,埃及继续在联合国使用“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这个名称,直至1971年9月2日改回现在的名称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 斯威士兰 ,英语名称:“Eswatini ”,最初使用英语名称“Swaziland ”作为席位名称,2018年4月19日改用今名。
^ 冈比亚 使用冈比亚共和国 (Gambia (Republic of The) )作为席位名称,原初使用英语名称“The Gambia ”作为席位名称申请加入联合国。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东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西德)两国曾经在1973年9月18日分别申请加入联合国,并且都被接纳为会员。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此后就以一个“德国 ”席位代表这一个国家。
^ 印度尼西亚 为了抗议马来西亚获选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曾经于1965年1月20日短暂退出联合国。1966年9月19日,印度尼西亚宣布恢复与联合国的所有合作并参与其活动的意愿,并于1966年9月28日重新获邀加入联合国。
^ 伊朗 最初直呼席位为Iran ,1982年11月4日起应伊方代表通知,使用全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Iran (Islamic Republic of) )作为席位名称。
^ 哈萨克斯坦 ,英语名称:“Kazakhstan ”,最初使用英语名称“Kazakstan ”作为席位名称,1997年6月20日改用今名。
^ 寮国 使用全名“寮人民民主主共和国 ”作为席位名称。最初使用通称“寮国 ”(Laos )申请加入联合国,1975年12月2日改用今名。
^ 利比亚 1969年最初使用“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Libyan Arab Republic )作为席位名称申请加入联合国。于1977年4月21日至2011年9月16日间使用“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 ”(Libyan Arab Jamahiriya )作为席位名称,2011年9月16日联合国大国把利比亚席位交予全国过渡委员会 后使用通称“利比亚 ”(Libya )作为席位名称。
^ Nichols, Michelle. Afghan Taliban administration, Myanmar junta not allowed into United Nations for now . Reuters . 14 December 2022 [16 December 202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2-22).
^ 马达加斯加 最初使用全称“马尔加什共和国 ”(Malagasy Republic )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
^ 马来西亚 最初以“马来亚联合邦 ”(Federation of Malaya )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改名为“马来西亚”,为一个包含沙巴 、沙捞越 、新加坡 的新联邦国家。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并于1965年9月21日申请加入联合国。
^ 马尔代夫 (Maldives )最初使用“马尔代夫群岛 ”(Maldive Islands )作为席位名称,1969年4月14日更改为现名。
^ 缅甸 最初使用英语名称“Burma ”申请加入联合国,1989年6月17日更改为现名。
^ Gladstone, Rick. U.N. Seats Denied, for Now, to Afghanistan's Taliban and Myanmar's Junta . The New York Times . 2021-12-01 [2021-12-0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12-28).
^ Government of the Netherlands, 2024-09-20, The Netherlands at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 北马其顿 因原马其顿共和国独立后与希腊 在国号名称上发生争议 ,1993年4月8日至2019年2月14日曾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 )作为该国联合国席位名称。
^ 菲律宾 (Philippines )在1946年独立前使用“菲律宾自由邦 ”(Philippine Commonwealth )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
^ 韩国 使用全名“大韩民国 ”(Republic of Korea )作为席位名称。
^ 摩尔多瓦 使用全名“摩尔多瓦共和国 ”作为席位名称。2006年10月6日一度使用通称“摩尔多瓦”,2008年9月10日改回现名。
^ 俄罗斯 使用全名“俄罗斯联邦 ”(Russian Federation )作为席位名称。
^ 圣基茨和尼维斯 (“Saint Kitts and Nevis ”)最初使用“圣克里斯托弗和尼维斯 ”(“Saint Christopher and Nevis ”)作为席位名称,1986年12月28日改用今名。
^ 萨摩亚 (Samoa )在1997年7月4日改名前使用“西萨摩亚 ”(West Samoa )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
^ 注意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使用无附加符号 的英语席位名称:“Sao Tome and Principe ”,并非有附加符号的“São Tomé and Príncipe ”或葡萄牙语名称“São Tomé e Príncipe ”。
^ 南非 (South Africa )在1961年5月13日成为共和国前使用“南非联邦 ”(Union of South Africa )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
^ 斯里兰卡 (Sri Lanka )在1972年8月29日改名前使用“锡兰 ”(Ceylon )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
^ 苏里南 ,英语名称:“Suriname ”,最初使用英语名称“Surinam ”作为席位名称,1978年1月23日改用今名。
^ 叙利亚 使用全名“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作为席位名称。
^ 泰国 在1949年12月22日改名前使用“暹罗 ”(Siam )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
^ 东帝汶 的英文席位名称使用葡萄牙文原文“Timor-Leste ”而非英文名称“East Timor ”。
^ 土耳其 在2022年5月31日将外文名“Turkey ”改为“Türkiye ”的要求获联合国批准。
^ 阿联酋 使用全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作为席位名称。
^ 英国 使用全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作为席位名称。
^ 坦桑尼亚 使用全名“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作为席位名称,1964年11月2日前曾称坦葛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United Republic of Tanganyika and Zanzibar) 。
^ 坦噶尼喀 最早在1961年12月14日申请加入联合国, 桑给巴尔 则在1963年12月16日申请加入联合国。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联合协定通过后,合并成为一个会员国,并且在1964年10月29日改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
^ 美国 使用全名“美利坚合众国 ”作为席位名称。
^ 委内瑞拉 使用全名“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作为席位名称。原初使用通称委内瑞拉 (Venezuela )申请加入联合国,2004年11月17日改用今名。需要指出,其席位名全称不是加注括号,而是用逗号隔开,为所有全名国名席位中唯一特例。
^ 越南的英文席位名称按照官方标准为“Viet Nam ”而非英文惯用的“Vietnam ”。
^ 阿拉伯也门 ( 北也门 )最早在1947年9月30日申请加入联合国,代表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 和取代它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 民主也门 ( 南也门 )则在1967年12月14日以“也门南部”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代表南也门人民共和国 和改名后的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两国在1990年5月22日合并成也门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席位亦合并为“也门 ”,自此就以一个“也门”席位为代表。
^ Tenth plenary meeting of the 38th session of the General Conference, Page 14 (PDF) . UNESCO.org. [2015-11-09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12-10).
^ 涂成吉著. 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最後日子: 一九七一年臺北接受雙重代表權之始末 一版. 秀威资讯科技. 2008-08-01: p.107 [2020-02-11 ] . ISBN 978986221057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4-15).
^ 详细请参考中华民国外交 条目
权力 组织结构 行动 常任理事国 (否决权 )
1945年-1946年 (创始国) 1946年-1958年 1958年-1971年 1971年-1991年 1991年-至今
非常任理事国 (选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