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十诫
属于一个系列的 |
十诫 |
---|
![]() |
相关条目 |
礼仪十诫[1]是记载于《圣经》出埃及记 34:11–26中的一组律法。这些律法与圣约法典相似,且在出埃及记 34:28中以“十诫”(עשרת הדברים,转写:aseret ha-dvarîm)的词语结尾。尽管“十诫”这一术语传统上被理解为指《出埃及记》20章中的一组截然不同的律法,[2]许多学者认为,它其实指的是两节之前的“礼仪十诫”。[3][4][5][6]
早期学者——采纳歌德的观点——将“礼仪十诫”与更为人知的《出埃及记》20章和《申命记》5章中所谓的“伦理十诫”进行对比。[7][8]他们认为圣经中从强调礼仪过渡到强调伦理的过程表明,“礼仪十诫”比“伦理十诫”更早形成。[4][5][9][10][11]
也有学者认为两者是平行发展的,“伦理十诫”是对申命记的采纳后续添加入《出埃及记》的结果;或“礼仪十诫”为后期保守主义对世俗“伦理十诫”的回应。[12]还有部分学者称出埃及记34章的内容为“小约法典”,因为它似乎是出埃及记20:19–23:33“约法典”的精简版。[13][14][15]
“Decalogue”一词来自希腊语 δέκα λόγοι(转写:déka lógoi,意为“十句话”),是希伯来语עשרת הדברים(转写:aseret ha-dvarîm)的翻译。
圣经语境
[编辑]“礼仪十诫”出现在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的背景中:[16]
-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凿出两块石版,和先前的一样……我要将你所摔碎那版上的话写在这版上。……我要与你立约。”
- 【出埃及记34章命令】
-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将这些话写下来,因为我是按这些话与你和以色列人立约的。”……他就把约的话,就是那十句话,写在石版上。
如果摩西确实奉命将15–26节内容写在石版上,这将是圣经中唯一明确指出“十诫”是哪些具体命令的地方。
各家解读
[编辑]尽管犹太教正统派与基督宗教普遍认为两块石版上内容相同,但部分学者认为11–26节是另一组“十诫”,称之为“礼仪十诫”。[5][17][18]因此,“礼仪十诫”与“伦理十诫”之称正是为区分两组不同内容的十诫而设。
“礼仪十诫”中的命令在《约法典》中得到了扩展,后者出现在前文中,因此学者认为它像是约法典要点的摘要。对《圣经批判》的学者而言,约法典原为独立文献,与《五经》后期整合,因此两者间关系始终存在争议:
- 一种观点认为,“礼仪十诫”原为约法典中的选录;
- 另一种则认为约法典是对“礼仪十诫”的扩展。
文献假说认为,“礼仪十诫”出自雅威典(犹大王国),“约法典”出自以罗欣典(以色列王国),两者独立创作。该假说认为,“伦理十诫”是后期由祭司文献所创,为替代“礼仪十诫”而设,并将原有故事进行改写,包括“金牛犊事件”。之后,申命记典作者又进一步改写,加入“伦理十诫”第二版和重述金牛犊事件。最终,一名编辑者将三大来源(JE、P、D)融合,巧妙构造出“首版石版为伦理十诫,二版石版亦如此”的印象,尽管文本明示摩西根据“礼仪十诫”写下新石版:
- 耶和华说:“你要将这些话写下来……我是按这些话与你和以色列人立约的。”……他就把约的话,就是那十句话,写在石版上。
十诫对比
[编辑]除了在出埃及记 34:28中出现之外,该处“传统上被视为指向出埃及记20章的十诫”[19],词语“aseret ha-dvarîm”亦出现在申命记 4:13,该处与申命记第5章的十诫相关;还出现于申命记 10:4中。
礼仪十诫(出埃及记 34:11–26) | 伦理十诫(出埃及记 20:2–17) | 伦理十诫(申命记 5:6–21) |
---|---|---|
11. 你要谨守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看哪,我要从你面前赶出亚摩利人、迦南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 12. 你不可与你所要进入之地的居民立约,恐怕成为你们中间的网罗。 13. 你要拆毁他们的祭坛,打碎他们的柱像,砍下他们的木偶。 14. 因为你不可敬拜别神;耶和华是忌邪的 神,祂的名是忌邪者。 15. 你不可与那地的居民立约,恐怕他们随从自己的神行邪淫,向他们的神献祭,有人邀请你,你就吃他的祭物。 16. 你又为你的儿子从他们的女儿中娶妻;他们的女儿随从他们的神行邪淫,使你的儿子也随从他们的神行邪淫。 17. 你不可为自己铸造神像。 18. 你要守除酵节。照我所吩咐你的,在亚笔月间吃无酵饼七天,因为你是在这月从埃及出来的。 19. 凡头生的都是我的,无论是牛或羊,凡头生的公畜都要归我。 20. 驴头生的,你要用羊羔赎回;若不赎回,就要打断它的颈项。你一切头生的儿子都要赎回。 你们不可空手朝见我。 21. 六日要作工,第七日要安息,连耕种收割的时候也要安息。 22. 你要守七七节,就是麦子初熟收割的时候,又在年底收藏的时候守收藏节。 23. 每年三次,所有的男丁要朝见主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 24. 因我必从你面前赶出外邦人,扩张你的境界;你每年三次上去朝见耶和华你的 神的时候,必没有人贪慕你的地。 25. 不可将我祭物的血和有酵的饼一同献上,逾越节祭物不可留到早晨。 26. 要将你地土初熟之物的最上等的拿到耶和华你 神的殿中。 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 |
2. 我是耶和华你的 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 3.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4.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任何形象,无论是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 5. 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们;因为我耶和华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6. 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施慈爱,直到千代。 7.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 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8. 当记住安息日,守为圣日。 9. 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 10. 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 神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以及在你城里寄居的客旅,都不可作工。 11. 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12.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之地得以长久。 13. 不可杀人。 14. 不可奸淫。 15. 不可偷盗。 16.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17. 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
6. 我是耶和华你的 神,曾将你从埃及为奴之家领出来; 7.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8.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任何形象,无论是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 9. 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们;因为我耶和华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10. 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施慈爱,直到千代。 11.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 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12. 当照耶和华你 神所吩咐的,守安息日为圣日。 13. 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 14. 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 神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牛驴、牲畜、以及你城里寄居的客旅,都不可作工,使你的仆婢可以和你一样安息。 15. 你要记得,你在埃及地作过奴仆;耶和华你的 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将你从那里领出来;因此耶和华你的 神吩咐你守安息日。 16. 当照耶和华你 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的地得以长久,并且得福。 17. 不可杀人。 18. 不可奸淫。 19. 不可偷盗。 20.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21. 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也不可贪图人的房屋、田地、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
约法典对比
[编辑]部分学者注意到出埃及记 34:10中写道:“耶和华说:‘我要与你立约’”,指出出埃及记34章中的律法,似乎是《约法典》(出埃及记 20:22–23:33)的简略且结构不同的版本。[20] 因此学者们将其区分为“小约法典”(出埃及记34章)与“大约法典”(出埃及记20–23章)。[13][14][15]
这些观点并不互相排斥。例如,Aaron(2006)讨论指出,《出埃及记》34章的“十诫”虽然呈现为十条命令,但实则是对“约法典”的再加工版本。H·L·金斯伯格(H.L. Ginsberg)则认为“礼仪十诫”是后期插入内容,出埃及记34:28中“十诫”一词原指的是出埃及记23:10–27的一部分,他将此称为“最初的礼仪十诫”。[21]
小约法典(出埃及记 34:11–26) | 大约法典的平行段落(出埃及记 23:10起) |
---|---|
11. 你要谨守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看哪,我要从你面前赶出亚摩利人、迦南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 |
22. 你若实在听从祂的话,照着我所说的一切去行,我就要向你的仇敌作仇敌,向你的敌人作敌人。 23. 我的使者要在你前面引路,领你到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迦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那里去,我必将他们剪除。 |
12–16. 不可与那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打碎柱像,砍下木偶。你不可敬拜别神,因耶和华是忌邪的神;不可娶他们的女子为妻,恐你儿子也随从他们的神行邪淫。 | 32–33. 不可与他们和他们的神立约;他们不可住在你地上,免得他们使你得罪我。若你敬拜他们的神,这必成为你的网罗。
24. 不可向他们的神跪拜,不可事奉他们;要全然拆毁他们的柱像。 13. 你们要谨守我所说的一切话;不可提别神的名,这名也不可从你口中传出。 |
17. 不可铸造神像。 | |
18. 要守除酵节;七日吃无酵饼,因你是在亚笔月出埃及的。 | 15a. 要守除酵节;七日吃无酵饼,正如我所吩咐的,在亚笔月间守此节,因你是在这月出埃及。 |
19–20a. 凡头生的都属我;头生的驴要用羊羔赎回;你一切头生的儿子都要赎回。 | |
20b. 不可空手朝见我。 | 15b. 不可空手朝见我。 |
21. 六日要作工,第七日要安息,即使在耕种和收割时也要守安息日。 | 10–12. 六年要耕种田地,第七年使地歇息;六日要作工,第七日安息,使你的牛驴、婢女和寄居者得以歇息。 |
22. 要守七七节与收藏节。 | 16. 要守收割节,就是你田间撒种初熟之物所结的果子;收藏节,在年底从田间收藏你劳碌得来的果子。 |
23–24. 每年三次,所有男丁要朝见耶和华;我必赶出外邦人,扩展你境界。 | 17. 每年三次,你所有的男丁要朝见主耶和华。 |
25. 不可用有酵之物献祭;逾越节的祭物不可留到早晨。 | 18. 不可将我祭物的血与有酵之物一同献上,也不可把我节期的脂油留到早晨。 |
26. 要将地土初熟之物最好的带到耶和华你神的殿中;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 | 19. 要将你地初熟之物中最好的带到耶和华你神的殿中;不可用母奶煮山羊羔。 |
参考文献
[编辑]- ^ 有时也被称为祭仪十诫、礼典十诫、祭司十诫、J十诫、雅威十诫、出埃及记34章十诫或小约法典。
- ^
- 《出埃及记》34:28中写道:“他把约的话,就是那十句话,写在两块石版上。”……文本并未明确写下的内容。“那十句话”这一短语显得有些含糊。传统上,它被视为对出埃及记20章十诫的回溯。(McEntire 2008:9)
- “出埃及记34:1–28,约的宣告:……其律例与第20–23章并不相同。这令人意外,因为第1节明显暗示新的石版应与被打碎的石版上内容相同,而第28节则明确指出摩西写下‘那十句话’。”(Mays 1988:143)
- ^
- “圣经中的‘十诫’有三个版本,其中两个几乎一致,第三个——显然是为替代被打碎的石版而设——则非常不同。”(Alexander & Baker 2003:501)
- “‘十诫’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五经》中包含三个版本(出埃及记20、申命记5 和 出埃及记34)?”(Aaron 2006:1)
- ^ 4.0 4.1 “在出埃及记34:11–28中,保存了另一种据许多旧约学者认为更早的‘十句话’版本,其更重视礼仪规定。”(Cross & Livingstone 1997:382)
- ^ 5.0 5.1 5.2 “在出埃及记34:14–26中可见另一系列内容,有别于‘道德十诫’,因此常称其为‘礼仪十诫’;它在第28节中被称为‘十句话’,由摩西根据上帝的命令写于替代第一块石版的第二块上。该集合与‘道德十诫’部分内容相同,但更注重礼拜仪式。”(Whybray 1995:116)
- ^ 6.0 6.1 [出埃及记]34:28中出现的第二组“十诫”,即第14–26节。在圣经批判学中,这两组十诫被认为源自不同的古老来源。(Friedman 2003)
- ^ Levinson (2002年7月)
- ^ 其他名称包括“道德十诫”、“伦理十诫”或“E十诫”、“以罗欣十诫”。
- ^ Soulen, R. Kendall (2001). 《圣经批判手册》, p. 44. “Decalogue”(意为“十句话”)是“十诫”的希腊名称……该术语见于出34:28;申4:13;10:4;而十诫本身则见于出20与申5。
- ^ Levinson, Bernard M. (2002年7月). “歌德对出埃及记34章的分析及其对威尔豪森的影响”, 《旧约圣经研究杂志》
- ^ “出埃及记20:1–17与出埃及记34:11–26中各有两份律法列表,它们处于神显与立约的关键段落中。虽然传统上称出埃及记20和申命记5中的十诫为‘十诫’,但学者通常将前者称为‘伦理十诫’,而后者为‘礼仪十诫’。”(Gottwald, 2008:118)
- ^ Aaron (2006)
- ^ 13.0 13.1 Julius Morgenstern (1927). The Oldest Document of the Hexateuch
- ^ 14.0 14.1 Yehezkel Kaufmann 1960年,《以色列宗教:从起源到巴比伦之囚》,Moshe Greenberg 编译,纽约:Shocken出版社,第166页。
- ^ 15.0 15.1 John Bright 1972年,《以色列史》,第二版,费城:Westminster出版社,第142、164、166页。
- ^ 神从第10节开始说话,并提及立约,结尾则命令将这些话写下,作为立约的基础,因此可以合理地认为第10–26节是这个约的一部分。(Jackson 2000:254)
- ^ “十诫有三个版本,其中一个(即替代摔碎石版的版本)明显不同。”(Alexander & Baker 2003:501)
- ^ “为何《五经》中会包含三份‘十诫’?”(Aaron 2006:1)
- ^ McEntire, Mark. 《与上帝挣扎:五经导论》, 莫瑟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第9页;另见 Goodman, Lenn Evan. 《犹太与伊斯兰哲学:经典时期的交融》, 爱丁堡大学出版社, 1999年, 第4页。
- ^ Aaron (2006:306–307)
- ^ Ginsberg (1982:46)
书目
[编辑]- Aaron, David H. 《刻于石上的话语:十诫的出现》. Continuum 国际出版集团. 2006 (英语).
- Alexander, T. Desmond; David Weston Baker. 《旧约五经词典》. InterVarsity Press. 2003 (英语).
- Michael David Coogan; Marc Zvi Brettler; Carol A. Newsom (编). 《牛津注释圣经·增订版(含次经)》(新版标准译本).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7 (英语).
- Cross, Frank Leslie; Elizabeth A. Livingstone (编). 《牛津基督教教会词典》
第3版. 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7 (英语).
- Friedman, Richard Elliott. 《圣经律法注释》. HarperSanFrancisco. 2003 (英语).
- Ginsberg, H. L. 《犹太教的以色列遗产》. 美国犹太神学院. 1982 (英语).
- Gottwald, Norman. 《希伯来圣经:简要社会-文学导论》. Fortress出版社. 2008 (英语).
- Jackson, Bernard. 《圣经法律符号学研究》. Continuum 国际出版集团. 2000 (英语).
- Levinson, Bernard M. 《歌德对〈出埃及记〉34章的分析及其对威尔豪森文献假说的影响》. 《旧约圣经研究杂志》(ZAW). 2002年7月, 114 (2): 212–223. ISSN 0044-2526. doi:10.1515/zatw.2002.011 (英语).
- Mays, James Luther (编). 《哈珀圣经注释》. 圣经文学学会编. 哈珀柯林斯. 1988 (英语).
- Ska, Jean Louis. 《五经阅读导论》. Eisenbrauns. 2006 (英语).
- Whybray, R. Norman. 《五经导论》. Wm. B. Eerdmans 出版社. 1995 (英语).
延伸阅读
[编辑]- Levinson, Bernard M. 《歌德对〈出埃及记〉34章的分析及其对威尔豪森文献假说的影响》. 《旧约圣经研究杂志》(ZAW). 2002年7月, 114 (2): 212–223. ISSN 0044-2526. doi:10.1515/zatw.2002.011 (英语).
- Mendenhall, George E. 《古代以色列的信仰与历史:圣经的文化语境导论》. 路易维尔: Westminster John Knox 出版社. 2001. ISBN 0-664-22313-3 (英语).
- Friedman, Richard Elliott. 《谁写了圣经?》. 新泽西恩格尔伍德克利夫: Prentice Hall. 1987. ISBN 0-671-63161-6 (英语).
- Mendenhall, George E. 《第十代:圣经传统的起源》
. 巴尔的摩: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 1973. ISBN 0-8018-1267-4 (英语).
- Kaufmann, Yehezkel. 《以色列的宗教:从起源到巴比伦之囚》. Moshe Greenberg 译. 芝加哥: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1960. ISBN 0-8052-0364-8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