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人可编辑的自由百科全书
已有1,475,230篇条目
1756至1763年,普鲁士与奥地利爆发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双方盟友纷纷参战,最后普鲁士依旧牢牢把握西里西亚地区(今波兰西南部)主权。西里西亚、波希米亚与上萨克森是双方交手的主战场,也是七年战争的重要战区。腓特烈大帝统治的普鲁士和玛丽亚·特蕾西娅领导的奥地利在18世纪中期共发生三次西里西亚战争,均以普鲁士控制西里西亚告终。两国在18世纪40年代上半叶先后爆发第一和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第三次可视为前两次战争的延续。与前两次冲突一样,本次战争也没有直接导火索,是普鲁士再度伺机先发制人,打乱敌方计划。双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很惨重,最后在各方实力无以维系之下草草收场。
铷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Rb,原子序数为37。铷是种质软、呈银白色的碱金属,原子量为85.4678。单质铷的反应性极高,其性质与其他碱金属相似,例如会在空气中快速氧化。德国化学家罗伯特·威廉·本生和古斯塔夫·基尔霍夫于1861年利用当时的新技术火焰光谱法发现了铷元素。
5月8日:世界红十字和红新月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胜利纪念日(美国、西欧各国)、战胜纳粹主义纪念日(乌克兰)
维基百科是一个多语言、内容自由、任何人都能参与的协作计划,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准确且中立的百科全书。
中文维基百科的成长依靠您的参与,无论是创建新条目、编辑现有条目,或者为条目增加插图,您都可以为维基百科作出贡献。
礼仪:请保持文明——即使不同意他人观点,也请您尊重他们。切勿人身攻击或主观论断他人。应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参与讨论,并以达成共识为重。
维基百科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运作。基金会旗下尚有其他数个多语言、内容开放的维基计划:
(更多候选主题)
列表 · 分布 · 大头照 · 语言 · 大使馆 · 兴趣小组 · 聚会 · Planet Wikimedia
社群讨论: 互助客栈 · 非中文客栈(Guestbook for non-Chinese-speakers) 即时通讯: QQ · IRC · Telegram · Google环聊 · Skype 期刊: 《维基人》 · 《维基百科政策简报》 通告渠道: 邮件列表 · 宣告 · 通报管理员 · 经验分享 · 维基广告 其它: 状况回报
选举或任命的状态: 管理员(列表) · 行政员 · 监管员 · 开发人员 · 用户查核员 · 机器人 · 被封禁用户和IP 志愿角色: 小天使 · 翻译队伍 · 美术编辑家 · 维基侵权拯救者 · 维基推广大使 一般状态: 用户 · 自动确认用户 · 巡查员
维基友爱 · 编辑战 · 非暴力原则 · 维基荣誉与奖励 · 傀儡 · 解决争端
笑话和胡话 · 维基志异 · 维基百科狂 · 维基餐厅 · 典范使用者页面评选 · 燃灯纪念美术馆 · 维基膜法师协会
同行评审 · 对维基百科的批评 · 对于中立观点的辩论 · 不要扰乱维基百科 · 什么是典范条目? · 投票
维基百科 · 中文维基百科 · 五大支柱 · 术语 · 技术索引 · 复制维基百科的网站 · 标志 · 标语
常用工具 · 页面编辑 · 使用表格 · 数学公式 · 图像标记 · 专题 · 特色图片 条目: 典范条目 · 优良条目 · 基础条目 · 页面分类 · 分类索引 · 条目概览 · 主题 · 参考目录列表 模板: 模板消息 · 图像版权标志 · 模板命名空间 资源: 内容开放资源 · 维基百科图书馆 (资料分馆 · 待查请求 · 申请权限) 用户页公共资源: 蓝桌图书馆 · KirkLU图书档案馆 (资料索引 · 胡葡萄方志 · 站务案例库)
宣告 · 新闻稿 · 被新闻界报道 · 被学术研究 · 被报导引用 · 被论文引用
统计 · 命名空间 · 界面汉化 · 错误报告 · 维基百科工具 · MediaWiki软件 · 数据库下载
维基百科多语言入口 · 跨语言协作 · 元维基上的新语言请求 · 维基词典 · 维基教科书 · 维基语录 · 维基文库 · 维基新闻 · 维基导游 · 维基学院 · 元维基 · 维基物种 · 维基共享资源
维基媒体基金会 台湾: 台湾维基媒体协会 · 台湾维基人台北定期聚会 · 国立台湾大学维基研究社 · 新竹维基媒体社群 · 维基媒体台中社群 · 台湾维基人高雄定期聚会 港澳: 香港维基社群用户组 中国大陆: 中国维基媒体用户组 · 中国大陆维基人用户组 · 中国大陆维基媒体用户组 · 上海维基社群 · 西南维基社群 · 青岛维基社群
入门 · 新人上路及报到处 · 新手求助 · 创建条目向导 · 创建条目专题 · 规则简述 · 使用指南 · 常见问题解答与常见错误提醒 · 维基百科不收录的内容 · 如何访问维基百科
方针纵览 · 中立的观点(NPOV) · 可供查证 · 非原创研究 · 避免地域中心 · 图像使用守则 · 编辑守则
礼仪 · 不要人身攻击 · 不要伤害新手
如何编辑页面 · 格式手册 · 页面命名 · 版面指南 · 列明来源 · 著作权 · 外部链接 · 不要模棱两可 · 编辑摘要
不要诉诸法律威胁 · 半保护政策 · 消除歧义
来编写新页面吧!不确定会不会写?试试在沙盒(测试页)测试编辑!要寻求资深编辑的指导,欢迎使用创建条目向导。
您还可以参与任何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加油!
维基百科维护 · 新页面列表 · 重复条目 · 侵权条目 · 条目清理 · 条目恢复 · 页面与档案存废讨论 · 现时破坏 · 维基百科存档 · 需要关注的页面 · 特殊页面 · 分类整理 · 积压工作 · 维护工作小组
特色内容评选(条目、图片、列表) · 优良条目评选 · 投票 · 管理员提名 · 对管理员的建议 · 维基百科对批评的回应
提出问题 · 请求条目 · 请求图片 · 翻译条目 · 检查条目 · 保护条目 · 评阅条目 · 寻求管理员协助 · 申请机器人 · 变更用户名
条目中以<ref>和</ref>标签添加的参考资料会以脚注形式在页面底部呈现,并以出现的前后排序。例如在喜马拉雅山脉条目中有采用的来源:<ref>{{cite book|author=Pommaret, Francoise|title=Bhutan Himlayan Mountains Kingdom|edition=5th|publisher=Odyssey Books and Guides|year=2006|pages=136–7|isbn=978-9622178106}}</ref>,其中的<ref>和</ref>标签会在编辑页面时出现。
如果同一个来源有多处地方引用,可以在同一个来源的<ref>标签处中自订名称。例如在段落1和段落2中都有使用到同一个来源,那么可以比如在段落1中输入如<ref name="Example">(标签处中的自订名称为Example),后面以同一个标签名称做标记即可。例如段落1输入:<ref name="Example">{{cite book|author=Pommaret, Francoise|title=Bhutan Himlayan Mountains Kingdom|edition=5th|publisher=Odyssey Books and Guides|year=2006|pages=136–7|isbn=978-9622178106}}</ref>,然后在段落2中输入<ref name="Example"/>即可。此时在段落2中,只能输入<ref name="Example"/>而不能再输入</ref>,由于段落1有为该标签处中自订名称了,段落2可以以同一个标签处的名称标记即可。
为了排版整洁,请在页面底端加入“参考资料”或“脚注”标题,插入{{Reflist}}模板。
灰字并非正式指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