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徵求意見/維基百科方針與指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以下討論需要社群廣泛關注:

Wikipedia talk:刪除 § 有關模板的刪除理由

有鑒於此前提到的部分用戶濫建模板的情形至今仍然持續(1234),再加上當時將刪除模板的要求改為「多餘無用,且影響其他模板命名或者百科運作」的討論並未有效凝聚社羣共識,因此現時中文維基百科存在客觀、迫切的必要修訂「刪除理由」第9款,以遏止濫建模板的情形。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2月1日 (六) 08:42 (UTC)

Wikipedia talk:頁面評級 § 提議廢除甲級、乙上級與丁級

現時本站條目質量有實質區分度的等級,是小、初、丙、優良、典範。設置沒有有效差異而又沒人使用的等級令人望而生畏,先不說激進的廢除乙級,已經被社群冷落的甲級、乙上級與丁級誠可刪除。--HoweyYuan留言) 2025年3月7日 (五) 15:22 (UTC)

Wikipedia talk:命名常規 § 重提在條目標題中正確使用書名號

因此我提議在條目標題中正確使用書名號,無論最終使用甲式還是乙式。

以上。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PJ:NEW23 2025年3月8日 (六) 19:53 (UTC)

Wikipedia talk:命名常規/音樂 § 提議使用拉丁原名作為歌曲的標題

理由如下:

  1. 目前流媒體收聽音樂幾乎碾壓傳統的唱片音樂,而幾乎所有的流媒體服務商都主顯原名。使用幾個中文漢字會使人感到陌生,是「易於識別」的違反,也不符合「使用常用名稱」。有一種下位法違反上位法之感。
  2. 中文用戶普遍認識26個字母,即使可能無法理解其含義並朗讀,但普遍有能力拼寫、傳遞和辨別是否同一單詞。
  3. 維基百科編者為了符合這一要求,不惜代價地去尋找一個中文名稱,最後還弄得讀者看不懂,徒勞無功,質量還不高。
  4. 大部分譯文質量不高,做不到「信達雅」,可能只是一些人為了填補「譯名」欄位空白的草率產物,也不一定是作者原意。
  5. 一些找不到譯名的條目和隔壁某百科使用原文,看上去也沒什麼問題,甚至更美觀易懂。

--ZLin2222留言) 2025年3月17日 (一) 17:08 (UTC)

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冊/兩岸四地用語 § 條目內文中提及「國家」的部分直接寫「台灣」是否違反CS4D

死刑存廢問題#各國死刑現況中提到

根據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的統計……其中被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評比為完全民主自由的經濟高度發展國家而維持死刑的僅有美國、日本及台灣。

個人認為如果前文是「國家」不可以使用「中國大陸」(包括「大陸」,惟在前文未提及「中國大陸」的情況下直接簡寫「大陸」已違反CS4D)和「台灣」指代兩岸政權,應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完整國號(或使用模板{{PRC}}}和{{ROC}})來表述。但查閱CS4D發現並沒有對該種情況做明確規定,所以我想確認上述內文是否違反CS4D?也希望在CS4D內文中對該情況做明確規定。--忒有錢 🌊塩水あります🐳留言) 2025年4月6日 (日) 18:40 (UTC)

Wikipedia talk:編輯戰 § 提議修改關於「回退不過三」不是配額等敘述

方針中有以下敘述:惟須注意回退不過三原則不是配額,未違反回退不過三原則(回退不超過三次)的回退戰仍構成編輯戰,一經發現仍可被提報至對應的布告板以至禁止編輯。我理解這一敘述的初衷或許是想避免編輯戰的參與方把「三次機會」用到極致,但我認為這一敘述同而回退不過三原則(3RR)則是常用作判斷的明確界線存在矛盾之處,因為如果把三次作為明確界限,就不應當在不到三次的時候對用戶施加處罰,否則可能引起用戶的困惑或管理員的濫權,不利於明確規則。我認為維基百科沒必要搞「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那一套。--IuyminirC留言) 2025年4月19日 (六) 07:15 (UTC)

Wikipedia talk:草稿命名空間 § 關於擴大草稿化適用範圍的綜合修訂

此討論正在公示7天,直至2025年5月27日 (二) 09:48 (UTC)結束;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此討論旨在允許無視新條目是否符合收錄標準而對所有劣質新條目進行草稿化,刪去「該頁面近期由經驗不足的編輯建立」才可草稿化的規定,和處理相關冗文。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 2025年5月2日 (五) 14:15 (UTC)

Wikipedia talk:命名常規/電子遊戲 § 消歧義第4條存在的問題

見「Talk:刺客教條 (遊戲)」中的條目更名討論,我發現本命名常規第4條消歧義存在「無法完全消歧義」的問題,可能無法完全實現大的WP:命名常規NC:防止歧義的要求。例如「刺客信條 (遊戲)」完全可以指代「《刺客信條》系列」,尤其是在具有「刺客信條 (小說)」其他歧義項的情況下,更是極易理解為括注「遊戲」和「小說」進行區分,完全看不出「遊戲」是和「遊戲系列」進行區分。我猜測中維使用的「(遊戲)」括注可能移植自英維對初代遊戲的慣用括注「(video game)」,但英語存在單複數屈折變化,「(video game)」(而非「video games」)確實不能指代遊戲系列,而衹能指某一部遊戲,因而英語括注「(video game)」並無問題,如果是這樣的話,更有必要修改本子命名常規。我希望將遊戲首作統一消歧義為「(初代遊戲)」「(2007年遊戲)」等。 ——自由雨日🌧️❄️ 2025年5月8日 (四) 06:33 (UTC) 👍1

@深鸣919sth. ——自由雨日🌧️❄️ 2025年5月8日 (四) 06:34 (UTC)

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冊/序言章節 § 標註俄語時不應標註重音符號

此討論正在公示7天,直至2025年5月27日 (二) 09:51 (UTC)結束;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現行條文

外語名稱的大小寫格式根據該詞在該語言中的實際情況而定。例如英語單詞,僅當其總是首字母大寫(一般為專有名詞)時,才保留大寫格式,否則一律小寫。粗體格式方面,不要加粗中文語境下不常用的外語名稱,詳見MOS:外文粗體;斜體格式方面,不要給羅馬化轉寫使用斜體,詳見MOS:羅馬化斜體

提議條文

外語原文的大小寫、單複數、重音或元音標註等均採用在該語言中一般行文時的格式,即不採用其在句首、標題等特殊位置時,或在詞典中為特別標識發音等時使用的格式。無法確定或有爭議時,可參考中文百科類工具書的慣例,或參考該外文詞在中文可靠來源通常的標註方式。以下特別舉例一些語言/文字系統的情況:

  • 拉丁字母、西里爾字母等字母有大小寫區別的語言,標註原文時,僅當其總是(例如在句中時,而非句首、標題等特殊位置)首字母大寫時,才對首字母大寫處理,否則首字母不應大寫。專名短語每個單詞的首字母大小寫,以及一些特別大小寫格式的單詞或詞組亦參考句中情況確定。例如英語一般僅對專有名詞或專名詞根加詞綴派生的詞彙等首字母大寫,而學術術語(由專名詞根派生而來的除外)、普通名詞等通常都不大寫[a];德語正詞法則一般對所有名詞均首字母大寫;等等。
  • 對有單複數屈折變化的語言,除對應原文總是使用複數形式或需要使用複數語義等情況外,一般使用單數形式。
  • 俄語、烏克蘭語等使用西里爾字母的語言原文通常不應標註重音[b]
  • 使用輔音音素文字的語言(以阿拉伯語為代表)詞彙若原文行文時通常不標註靜符、動符等元音注音符號(或輔音疊音符等其他符號),則中文維基百科標註原文時同樣不標註這些符號[c]。羅馬化形式則應根據實際使用情況正常書寫元音、標註長音符等。

備註

  1. ^ 除「iPhone」這類特殊大小寫格式外,英語維基百科的標題總是大寫首字母,此外英語的句子開頭單詞也會大寫首字母,中文維基百科標註英語原文時若採取複製英語維基百科原文的方式,需特別留意大小寫問題。請務必確認欲標註的原文在句中是否亦總是首字母大寫。其他使用拉丁字母、西里爾字母的語言維基百科同理。
  2. ^ 俄語維基百科通常會在首句第一次出現標題詞時為其標註重音,後文再出現標題詞時(以及包括標題、信息框框頭、正文所有其他詞彙在內)均不再標註。中文維基百科編者標註俄語原文時需特別注意不要直接複製俄語維基百科首句標註了重音的原文。
  3. ^ 阿拉伯語維基百科的首句或信息框等處可能會和俄語維基百科類似地特別標註發音符號,英語維基百科在標註阿拉伯語原文時有時亦會特別標註靜符、動符等注音符號。中文維基百科編者若通過複製阿拉伯語、英語等維基百科來標註阿拉伯語原文,需注意該問題。

MOS:文字格式中的調整:

現行條文

羅馬化轉寫不用斜體 對於不使用羅馬字母作為文字的語言,它們的羅馬化轉寫不使用斜體。

提議條文

不要用斜體來表示「非英語文本」 拉丁字母斜體可用於表示「非本語言文本」。英語行文時,以拉丁字母書寫的其他語言文本(包括①法語拉丁語等本身一般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②俄語等一般不使用拉丁字母語言的羅馬化形式、③漢語拼音等拉丁字母表示的注音等等)一般均採用斜體(而法語等其他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在行文時,句中的英語詞彙則反而使用斜體)。中文維基百科一般不應也無需使用斜體來「表示『非英語文本』」[1],確有需要時除外(例如中文可靠來源對某一拉丁語詞彙也移植了英語的習慣,通常用斜體表示;例如條目本身主要探討英語相關內容且又需特別表示非英語的拉丁字母文本;等等。確有需要用斜體標示「非本語言文本」且「本語言」並非英語時,亦同理)。

參考資料

  1. ^ 中文維基百科常參考英語維基百科撰寫條目,過去長期存在和英語維基百科一樣的斜體習慣,尤其是常將第②種情況用斜體表示。中文維基百科編者翻譯英語維基百科條目等時需特別注意將這些斜體詞彙改用正體。

提案除了說明俄語、烏克蘭語等重音標註之外,亦將原來簡單的大小寫說明擴展了一下,此外還提到了單複數和阿拉伯語元音的情況。另外我留意到,哪怕引入「英語非專有名詞不要大寫」的條文後,仍然存在大量大寫的現象,因而我通過注釋詳細向編者說明了需注意的地方。斜體內容我同樣擴展了一下,到時候MOS:羅馬化斜體條文可以直接刪了(已在這裏詳細說明)改為在MOS:文字格式詳細說明。 2025年5月10日 (六) 09:15 (UTC)。另外,有關阿拉伯語的問題,請教一下編寫了大量伊斯蘭教條目的黑暗魔君本提案是否妥當。留意到您正在編寫的「U:黑暗魔君/穆罕默德」條目首句標註了元音符號而信息框沒有標註,是否有什麼特殊考慮呢? ——自由雨日🌧️❄️ 2025年5月9日 (五) 18:42 (UTC)

Wikipedia talk:封禁 § 有關被不限期封鎖者的已知已停用多重帳戶的處置

紅渡廚提請連帶封鎖UjuiUjuMandan的已停用多重帳戶Inufuusen後,相關討論提到「捍粵者二在2024年被不限期封鎖後,我曾詢問管理員其主帳戶捍粵者是否同樣需要不限期封鎖,管理員的回應是『主帳戶因聲稱密碼丟失而暫未見封鎖必要』」(本人的發言)與「(UjuiUjuMandan)更換帳號並非密碼丟失,而是主動更換」(MintCandy的發言)。考慮到被不限期封鎖者的已知已停用多重帳戶有著兩種不同的主要情況,即「密碼遺失而停用」與「主動停用」,建議在WP:封禁#不限期封鎖明確兩種不同的主要情況的具體處置方式。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5月18日 (日) 14:00 (UTC)

Wikipedia talk:避免地域中心 § 建議書寫完整地址加入WP:避免地域中心

現在我看不少公共設施,都沒有認真地把完整地址寫完。這其實多少有點違背WP:避免地域中心的做法,因為外地人不可能一上來就知道一個小地名的位置(比如一上來就香坊區哪裡哪裡,不是哈爾濱本地人是不知道的)。建議WP:避免地域中心加入必須將完整地址寫出的條款。--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5年5月18日 (日) 18:15 (UTC)

Wikipedia talk:快速刪除 § 進一步釋明或修訂R7

@自由雨日SanmosaEricliu1912根據現行R7方針定義及上方討論,可以得出現行R7方針已限制在主命名空間外的頁面使用,U:阿南之人君近期發現Wikipedia:使用頁面(原為重新導向至Wikipedia:使用條款),並認為該頁面「我咋想也想不到使用是使用條款啊」(回憶),以R7為理據提請快速刪除,被敝人認為理據明顯不合理兩次回退,因敝人亦大致認可阿南之人君的想法,遂以「錯誤訊息」為由重掛G3,嗣後,U:Wcam一同使用R7及G3刪除是頁,基於本頁已存在諸多針對R7方針修改後實務操作的討論,在下拙見R7方針可能確需進一步釋明或修訂。副知R7相關討論的主要參與人,謝謝。--Hamish T 2025年5月20日 (二) 08:26 (UTC)

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冊/朝鮮半島用語 § 調整朝鮮半島用語格式手冊 § 用旗的規定

Wikipedia talk:快速刪除 § 提請修訂G3條款

根據上方相關討論,綜合個人想法及社群意見,提請修訂G3如下:
現行條文
G3. 純粹破壞,包括但不限於明顯的惡作劇、錯誤信息、人身攻擊等。
包括明顯的錯誤信息、明顯的惡作劇、信息明顯錯誤的圖片,以及清理移動破壞時留下的重定向。
  • 使用模板{{d|G3}}、{{d|attack}}或{{d|van}}。
提議條文
G3. 明顯擾亂的非建設性頁面。
包括但不限於明顯的錯誤信息、信息明顯錯誤的圖片、人身攻擊,以及清理移動破壞時留下的重定向。
非明顯擾亂的重新導向頁面如不適用其他快速刪除理據,應交由存廢討論處理。
  • 使用模板{{d|G3}}、{{d|attack}}或{{d|van}}。

以上。因HOAX尚未升格為指引,且廣義化「惡作劇」一詞可能會更影響對相關信息的判定,有鑑於其通常包含錯誤信息或人身攻擊,從條文中刪去。––Hamish T 2025年5月21日 (三) 10:52 (UTC)